我瞧著格恩,不明白他的來意,就立刻請他到書房里來。格恩走進(jìn)門,就直走到霍桑面前,雙手握住帶來的信,氣急地說:“霍先生,這封信家父吩咐我轉(zhuǎn)交給你。我們收到這封信后,全家都恐慌不安,現(xiàn)在已經(jīng)請警察看守前后門,以防不測。”
霍桑立刻把信接過來,驚奇地說:“是誰寫來的信,干嘛?”
格恩回答道:“江南燕寫來的,你讀了信中的內(nèi)容可以明白,要警察看守實出無奈。”
我聽到這里,真是覺得太意外。記得我們兩人還測度過,這件案子不是真的江南燕所干,現(xiàn)在又有變化,那末剛才的推理豈不都是徒然,都是錯誤的了?
霍桑對信看了一眼,說道:“太出人意外!這封信是誰先拆讀的?是警察局里的人?”
格恩說:“不是,信是家父拆開的。先生們離開才五分鐘,郵差就送了這封信來。”
霍桑問:“警探還沒有見到這信?”
格恩說:“見過。因為家父讀了信后,驚慌失色,立刻把信送到警察局,并且要他們派人看守住宅。警察局本想把信保留作為證據(jù)。家父拒絕,認(rèn)為必定要讓先生知道,以便當(dāng)作線索來偵查,因此命我晚上就送過來,希望你研究一下。”
霍桑點頭,剛把信紙抽出來,格恩鞠了一躬就要告辭。
他說道:“請先生原諒,家父在等候,我必須立刻回家。不過有一件事,并不是太重要,但應(yīng)該讓先生知道。剛才據(jù)老榮報告,昨天晚上轎夫董三曾經(jīng)到我家來過,方才警探查問時,一時忘記,未曾說明。”
霍桑忽然掀起盾毛,似有所獲地問:“當(dāng)真?轎夫為什么到府上去?什么時間?你知道詳細(xì)的情形嗎?”
“老榮報告:在吃晚飯時,聽說家父想出外看戲,因此告訴轎夫董三把轎子預(yù)備好。董三到我家,父親改變主意要跟洪福一起步行到劇場。董三也就走了,大約在八九點鐘。”
“董三常在你家出入嗎?”
“對,我父親或姨媽出門,總是雇用他的轎子,因此彼此十分熟悉。”
“他家在什么地方?”
“十梓街七十三號,我家是六十五號,相隔很近。”
“抬轎子一定要兩個人,還有一個同伴是誰?”
“他弟弟董四,他們兄弟二人有自備轎子,一向是被人雇用,以維持生活。”
“這兩個人的外表形態(tài)怎樣?能大略形容一點給我聽?”
“董三身材很高,弟弟跟他差不多,但是不及哥哥胖,先生這樣查問,是否另有見解?”
霍桑拿出筆記本,一邊寫一邊說:“不是,偵探應(yīng)該注意任何小節(jié),細(xì)心調(diào)查有時能收觸類旁通之益,要不怕麻煩才是。你能否耽擱一會兒,讓我看這封信。”
格恩說道:“實在不能再留在這里,先生有什么高見,麻煩你再來舍間。家父要我特別向先生道歉,方才由于警探說話唐突欠禮,一時有點氣惱,不曾向先生請教,明天請千萬惠臨!”
霍桑點頭道:“可以,請轉(zhuǎn)告令尊,不要過分擔(dān)憂,明天早晨我一定再去問候!”
格恩愉快地應(yīng)諾,鞠躬告退。我送他到門外,格恩就迅速走了。
這時候我頭腦里的思想象萬馬飛奔,千頭萬緒。本來我私自想想霍桑的一切推理都合情合理,初以為守根看戲是臨時決定,外賊未必知道,于是懷疑是屋內(nèi)的人所干?,F(xiàn)在忽然有個轎夫出場,董三知道守根出外看戲,消息外傳并不奇怪。那末這件案子也應(yīng)該注意到外賊,而不能完全注意住宅中的人了??吹交羯B犚姼穸鞯膱蟾?,喜形于色,還小心記錄在筆記本上,這一定和他的想法相附合。不過現(xiàn)在還有江南燕的來信,信中說些什么,雖還沒有知道,當(dāng)然與這件盜竊案有關(guān)系。究竟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是不是互相附合?還是和我們以前所推測相矛盾?我一邊思索,一邊回進(jìn)書房,看見霍桑正聚精會神地看信,仿佛有透視到信紙后面去的神氣。
我問道:“霍桑,信上說些什么?你已獲得什么破綻沒有?”
霍桑抬起眼睛,說道:“沒有。我想這家伙可能熟讀《水滸傳》!”
我不懂他說些什么,睜目對他看。霍桑把信箋交給我。我看信上字跡粗大而古怪,只有寥寥三四句話。寫的是白話文:“珠寶暫借一用,你若追究,俺寶刀雪亮,決不饒你狗命!江南燕”
霍桑笑道:“這種語氣,很象《水滸傳》中一類人物的口氣,我所說熟讀《水滸傳》,沒有錯吧!”
雖然霍桑在幽默地取笑,但我卻嚴(yán)肅地說道:“不管怎樣,你可應(yīng)該徹底研究其中有什么含意?”
霍桑說:“別急,我當(dāng)然會小心加以察驗!”
“這封信是真是假?和你以前所說的是否附合?”
“現(xiàn)在不談是否附合,看來字跡與墻上寫的相同。”
“當(dāng)真,是出于一個人的手筆?”
“一點沒有錯,有兩點證明:一是焦木炭,信紙上所用同墻壁上寫的相同。二是字跡,壁上字跡很古怪,現(xiàn)在信紙上的字一樣古怪,雖然字體小一點,而且涂改過,這是預(yù)防被人偵查研究。我斷定這是出于一個人的手筆。”
“照你所說,這封信也是假冒者所寫而不是真的江南燕本人?”
“完全正確!”
“那末你能不能用這封信作為線索?”
霍桑沉思了一下說道:“對,我希望它能做我的線索。”
我問:“你能辨別筆跡?”
霍桑反問我:“你意思要我憑此筆跡作為線索?不是的,這可太困難。信中的字跡是有意寫得怪樣,可以借來掩飾,不容易對照。如果我對所有嫌疑的人物,都要他們寫一張筆據(jù),事實上也不可能辦到。”
“那末你依靠什么呢?”
“現(xiàn)在很難說,請你原諒。”一回,他又說道,“假定我所料不錯,這信箋或者是全件盜案的關(guān)鍵。不過現(xiàn)在我自己還不敢確信,不能告訴你。”
“能不能簡略地講一講?”
霍桑并沒有回答,翻來復(fù)去把信封小心地加以研究,不停地點頭。“可以,我不妨將這信封分析解釋一下。此信已經(jīng)遲到。信封上一共有十一個字。右面地址‘十梓街六十五號’中間是收信人名‘孫守根啟’,左邊不留寄信人的名字。郵票一分,可知道是本地發(fā)出,而信封上有三個郵局的郵戳,甲乙丙三郵局,各不相同,這可以看得出信被耽擱遲寄的原因。一分郵票上面的是甲郵局,時間是八年三月二十五日七時,這信是今天早晨從甲郵局發(fā)出,本來最遲今天中午可以送到,照格恩報告,信是我們離開后送到,那末已在七點之后,推考它遲誤的原因,先應(yīng)該知道蘇州城里郵局的區(qū)域,十梓街屬于乙丙兩郵局的共同區(qū)域,平橋中界,西面屬乙郵局,東面屬丙郵局,孫家本來屬于丙區(qū),但是當(dāng)甲郵局分發(fā)信件時,搞錯發(fā)到乙區(qū)郵局,乙區(qū)郵局沒有辦法投遞,退回到甲區(qū)郵局,再從甲區(qū)改送到丙區(qū),一來一往,耽誤了時間,乙區(qū)郵局的郵戳是十一時,丙區(qū)郵局印章是十七時(就是五時,郵局時刻是照晝夜二十四小時計算,時刻在郵戳中間一格的左邊),這是很明顯的證據(jù)。”
我有點不耐煩問道:“你老兄對這信封研究得如此精細(xì),對案件有什么補益?”
霍桑說道:“怎么沒有補益?就從這樣的分析已經(jīng)知道這封信投寄的時間與地點。”
我問:“還有其他的線索沒有?”
霍桑忽然站起來說道:“夠了。到這里為止,我不想多說。”他一邊說一邊把信箋折起,放入信封,再夾在日記薄中,回頭對我說:“包朗,今天我想早點睡,明天為這件事勢必要辛苦一點,希望你也早點上床睡覺。”
霍桑說完,向我點點頭離開書房。才幾分鐘,我聽見他熟睡的鼾聲已經(jīng)從臥室里面?zhèn)鞯酵饷鎭砹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