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菜根啃得雞
古人云:“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這是勵志的名言,意思大抵如周作人所說的,是教人“第一可以食貧,第二可以習(xí)苦,而實在卻也有清淡的滋味”(《看云集·莧菜梗》)。問題是,古人有些說法,到了今天往往不大適用。比如說這個“菜根經(jīng)驗”,拿來叫大家食貧習(xí)苦,有人便會不以為貧,不以為苦。在新形勢下如何保持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tǒng),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對此,我想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這心得很簡單,只是希望把那句話改一改,改成一句新的口號:“啃得雞,則百事可樂?!?/p>
設(shè)想有這樣一種食品,今天吃是這個味兒,明天吃也是這個味兒;在上海吃是這個味兒,到了巴黎吃還是這個味兒;吃著吃著,你就會覺得不是個味兒;明知不是個味兒,卻還要獨沽這一味兒——恭喜你,你的耐心和毅力絕對沒問題了。再者,一份炸雞快餐加一杯碳酸飲料,花不了兩個美元,照西方國家的標準是非常便宜的,依中國城市居民的收入也不見得貴,所以,“啃得雞”和“麥當勞”都被視為一種“窮人食品”。大學(xué)生背囊旅游到了歐洲,一見到那位滿頭白發(fā)山羊胡的老頭就像見了親爺爺,剛才在法式餐廳里受一盤香煎鵝肝的驚嚇,到此才得以平復(fù)。所以說,如果你啃定了那只“家鄉(xiāng)雞”,你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也就值得肯定了。最難得的是,這類食品以豐富的卡路里和膽固醇著稱,會叫人一口一口地吃成一個大胖子。美國人癡肥(Obesity)現(xiàn)象十分嚴重,一來是汽車和電視叫人懶得動,二來就是拜那些美式快餐所賜。積聚熱量的食品越來越便宜,消耗熱量的運動卻越來越昂貴,都把人往胖里逼。所以,“啃得雞”、“麥當勞”已逐漸被視為高危食品,其高卡路里和高膽固醇導(dǎo)致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帶來氣喘、心悸、背痛、腰酸,乃至糖尿病、動脈硬化、腦溢血等一古腦兒的并發(fā)癥。情況如此嚴峻,你還敢拼死“啃得雞”,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更令人肅然起敬??傊覀兛梢园选翱械秒u精神”歸結(jié)為一種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知足安貧的精神,一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相形之下,咬得菜根,在今天實在算不上什么美德。當年詩人朱湘就說,據(jù)西方植物學(xué)者的調(diào)查,中國人吃的菜蔬有六百種,比他們多六倍。他并非一個主張素食的人,但是卻不反對咬菜根,寧愿這六百種菜根種種都咬到。你看他寫吃的文字,讀來真有一股子菜根香:
蘿卜當然也是一種菜根。有一個新鮮的早晨,在賣菜的吆喝聲中,起身披衣出房??匆娮郎戏胖煌胙┌椎臒釟怛v騰的粥,粥碗前是一盤腌萊,有長條的青黃色的豇豆,有燈籠形的通紅的辣椒,還有蘿卜,米白色而圓滑,有如一些煮熟了的雞蛋。我相信那個說“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老祖宗,要是看見了這樣的一頓早飯,絕對會搖他那白發(fā)之頭的。(《咬菜根》)
蘿卜如此,竹筍、慈菇那樣的菜根,詩人更不拒絕。的確,蔬菜,特別是根莖類蔬菜,除了有豐富的植物性纖維,還能提供人體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故佛門的茹素,與醫(yī)家的戒肥甘,久而久之,能使人神清氣爽、耳聰目明、身輕體健,關(guān)鍵就在于植物性食物能給大腦細胞提供麥酸等養(yǎng)分,可健全人的腦力,同時使血液變成微堿性,從而使身體的新陳代謝活潑起來,借以分解燃燒蓄積于體內(nèi)的脂肪,達到自然減肥的效果。而這一切,都不是肉食所能企望的。過了兩千多年,我們才為“肉食者鄙”這句話找到許多科學(xué)的注腳。
世間事常出人意表,比如古語所謂“家貧難為素食,事急不暇草書”,須透過一層方能領(lǐng)悟。與一無金錢、二無時間去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啃得雞”一族相反,治素食者既傷神,又費時,蓋因其素材豐富,花樣繁多,極具個性化色彩,其凝聚的勞動自不待言。以“咬得菜根”為吃得苦的人,多舉紹興人家的臭莧菜梗為例證,其實,你若把目光移往他鄉(xiāng),情形當不作如是觀。有人寫《嘉興記憶》,文中寫道:
臭菜菩頭以選本地出的矮腳青菜的根最為優(yōu)勝,肉頭厚,不下于老莧菜梗的菩頭。把一碗熱氣騰騰的臭菜菩頭端將出來,拿筷子挾著一個,舌頭尖卜落卜落地舔幾下以防燙著,然后輕輕咬一小口,邊吮吸邊慢慢“咬”里面的“肉頭”,其味鮮美無比。油燉臭菜菩頭是家常菜中一道最平民化的美肴,吃時完全忘乎形外,因此在老嘉興的飯桌上,從來未曾有過“咬得菜根”那套古訓(xùn)!
想想吧,“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該是何等奢侈之事。穿著Cotton 100%的衣服,品著精饌的素食,讀著閑書,此種境界,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當然,在全面奔小康的進程中,我們也不應(yīng)忘本,而丟掉那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最好是能做到既“咬得菜根”,也“啃得雞”。因此,有時候我會帶孩子去會會那位KFC老頭,讓他從小就接受一種憶苦思甜的教育。令我老懷大慰的是,他居然也能甘之如飴,啃得津津有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