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子革對靈王

彩圖詳解古文觀止(全2冊) 作者:(清)吳楚材;(清)吳調(diào)侯;思履


子革對靈王

【題解】

楚靈王放縱無度,不知道克制,一直想讓各國諸侯臣服于他,還向周天子索求象征權(quán)力的鼎,向鄭國索要土地,以圖建立霸權(quán)。大臣子革忠心耿耿,遂對楚靈王進行勸諫。子革以委婉曲折的言語告誡靈王應(yīng)克制自律,修養(yǎng)德行,不可耗盡民力以滿足自己的私欲。楚靈王雖然因為這番話而感到震撼,但終究不能有所克制,所以不得善終。此文揭示了一個道理:為人君者,應(yīng)該學(xué)會克制私欲,否則就會引火焚身,后患無窮。

【原文】

楚子狩于州來【1】,次于潁尾,使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帥師圍徐以懼吳【2】。楚子次于乾谿【3】,以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復(fù)陶【4】,翠被【5】,豹舄【6】,執(zhí)鞭以出,仆析父從【7】。

右尹子革夕【8】,王見之。去冠、被,舍鞭,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9】,四國皆有分【10】,我獨無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11】,篳路藍縷以處草莽【12】,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13】。齊,王舅也;晉及魯、衛(wèi),王母弟也。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今鄭人貪賴其田,而不我與。我若求之,其與我乎?”對曰:“與君王哉!周不愛鼎,鄭敢愛田?”王曰:“昔諸侯遠我而畏晉,今我大城陳、蔡、不羹,賦皆千乘,子與有勞焉,諸侯其畏我乎?”對曰:“畏君王哉!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請曰:“君王命剝圭以為柲【14】,敢請命?!蓖跞胍曋?/p>

析父謂子革:“吾子,楚國之望也。今與王言如響,國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p>

王出,復(fù)語。左史倚相趨過【15】。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16】?!睂υ唬骸俺紘L問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17】,王是以獲沒于祗宮。臣問其詩而不知也。若問遠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對曰:“能。其詩曰:‘《祈招》之愔愔【18】,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p>

王揖而入,饋不食【19】,寢不寐,數(shù)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難。

仲尼曰【20】:“古也有志:‘克己復(fù)禮,仁也。’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于乾谿【21】?”

【注釋】

【1】州來:楚地名,在今安徽鳳臺?!?】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五人都是楚國大夫。徐:小國名,在吳、楚之間?!?】乾谿:在今安徽亳州東南?!?】秦復(fù)陶:秦國所贈可以防雨雪的羽衣?!?】翠被:用翠羽裝飾的披肩?!?】豹舄(xì):豹皮做的木底鞋?!?】仆析父:楚國大夫?!?】子革:鄭大夫子然之子?!?】燮父:晉國始封的君主唐叔之子。禽父:周公之子,名伯禽,始封于魯。康王:指周康王,周成王的兒子?!?0】四國:指齊、晉、魯、衛(wèi)?!?1】辟:通“僻”,偏僻。荊山:楚人的發(fā)祥地,在今湖北南漳西?!?2】篳(bì)路:柴車?!?3】桃?。禾夷咀龅墓<福核釛椖咀龅募??!?4】剝:剖開。(qī):斧子。柲(bí):柄?!?5】左史:史官,周代史官有左、右之分?!?6】《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皆為古書名,早已失傳。【17】祭公謀父:周穆王的卿士。【18】愔(yīn)愔:深厚平和?!?9】饋:進食。【20】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1】辱于乾谿:指楚靈王倒行逆施,最后為公子子比等人所逼,在乾谿自縊身亡之事。

【譯文】

楚靈王在州來一帶游獵,駐扎在潁尾,派遣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率軍圍攻徐國以威脅吳國。楚靈王駐留在乾谿,作為他們的后援。其時天正下雪,楚靈王頭戴皮帽子,身穿秦國贈送的羽衣,外披翠羽披肩,腳踏豹皮鞋,手拿馬鞭走出來。仆析父跟隨在后面。

子革勸諫靈王

右尹子革晚上進見。楚靈王接見了他,摘掉帽子,脫下披肩,放下鞭子,對他說:“從前我們的先王熊繹,和呂伋、王孫侔、燮父、禽父一起侍奉周康王,四個國家都分有寶器,唯獨我國沒有。如果現(xiàn)在我派人到周朝,請求把寶鼎賜給我們作為分器,天子會給我嗎?”子革回答說:“會給君王的??!從前我們先王熊繹居住在偏僻的荊山,駕著柴車,穿著破衣,住在雜草叢中,跋山涉水,穿越山林以侍奉天子,只能用桃木弓、棘木箭進獻天子。齊國,是天子的舅父,晉國、魯國、衛(wèi)國是天子的同胞兄弟,楚國因此沒有得到分器,而他們都得到了?,F(xiàn)在周朝和這四個國家都服侍君王,將會唯命是從,難道還會吝惜鼎嗎?”楚靈王說:“從前我的先祖伯父昆吾,居住在許國的舊地,現(xiàn)在鄭國人貪賴在這片土地上,不肯給我,我如果要求得到它,他們會給我嗎?”子革回答說:“會給君王的??!周朝尚不愛惜寶鼎,鄭國哪敢愛惜土地?”楚靈王說:“從前諸侯疏遠楚國而害怕晉國,現(xiàn)在我們大修陳、蔡、不羹等地的城池,每地都有戰(zhàn)車千輛,這里也有您的功勞,諸侯會害怕我們嗎?”子革回答說:“會害怕君王的啊!僅這四個城邑的力量,就已經(jīng)夠讓諸侯害怕的了。又加上楚國,諸侯哪敢不畏懼君王?。 ?/p>

這時,工尹路跑過來請示說:“君王命令剖開玉圭來裝飾斧柄,請問制作成什么式樣?”楚靈王便進去察看了。

析父對子革說:“您是楚人所仰望的人。今天您順著君王的意思說話,好像他的回聲一樣,這樣的話,國家的前途將如何是好?”子革說:“我磨快刀刃等著,君王出來,我的刀鋒就要砍下去了。”

楚靈王出來,繼續(xù)與子革交談。左史倚相快步走過,楚靈王說:“這是位很好的史官,您要好好對待他!這個人能夠讀懂《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子革回答說:“下臣曾經(jīng)問過他,從前周穆王想要滿足自己的愿望,走遍天下,要求到處都留下他的車轍馬跡,祭公謀父作了《祈招》這首詩來使穆王的心能夠安定下來,有所自制,穆王因此得以善終于祗宮。下臣問他這首詩他就不知道。如果問更遠的事情,他哪里能夠知道呢?”楚靈王說:“您能知道嗎?”子革回答說:“能。這首詩說:‘《祈招》安靜和悅,表明了有德者的聲音。希望我君王的氣度,如玉一樣純潔,如金一樣堅重,按照百姓的力量而使用他們,自己沒有貪求醉飽之心?!?/p>

楚靈王向子革作揖然后入內(nèi),送上的食物吃不下,躺在床上睡不著,如此好幾天,但終究不能克制自己,因而遇上了禍難。

孔子說:“古時有這樣的記載說:‘克制自己,使言行合于禮,就是仁。’真是說得好??!楚靈王如果能夠這樣,哪能在乾谿蒙受恥辱呢?”

【寫作方法】

面對楚靈王一番驕縱恣肆的言辭,子革沒有進行辯駁,而是一味順其意,靈王十分受用。不過,這其實是子革的欲擒故縱之策,亦為下文設(shè)下一伏筆。析父、左史的出場,起到了承轉(zhuǎn)的作用。子革順勢而入,從容勸諫,不留一絲痕跡,正是古之善諫之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