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個村子

今天的我有點熱愛生活 作者:韓梅梅 著


這個村子

酉田村因為很小,所以顯得偏僻孤寂。它藏在山坳里面,只是從公路上經過的話,是找不見的。三十多戶人家,一百多人登記在冊,但已經只有很少的人把這里當作長居之處。因為沒有學校,所以孩子很少。在這里住了一段時間后,我只在茶山上見過一個幫爺爺采茶的小女孩。

一棟棟老房子,靜靜地高低錯落,每一戶都是泥墻青瓦馬頭墻,有天井。它們的大門,都面對曠野,推窗就能看見綿延不絕的山,聽見竹林沙沙作響的聲音。目光所及之處,都是綠色。村民們喜歡在門口種海棠和月季,也喜歡在院里擺放圓簸箕,在上面晾曬切成薄片的蘿卜、菜頭和筍片。這里因為濕度很大,所以冬天十分寒冷。夏天倒是并不炎熱。據(jù)說到了晚上,需要在肚子上搭一層薄薄的毯子。

陌生土地帶給我的第一份親切感,來自那些星星點點的燈光。初來的傍晚,下著小雨,我吃過晚飯,冒著雨回房間,突然聽見了廣播的聲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字正腔圓的新聞廣播。那是我童年時代所熟悉的聲音,它似有似無地,在空氣里回響……我忍不住停下來,回頭去張望,想找到那個喇叭。

我卻只看到了濃霧中,參差錯落的昏昏燈火。

每一戶村民家門口,裝了一盞15瓦的黃光燈,是一種六十至八十年代中國農村普遍使用的陶瓷礦燈,以供夜行人照明。不管是晴日,還是雨天,這些星星點點的荒野之燈,會在黑暗中徹夜亮著,時常會讓臉上寂寞的遠方人突然呆掉。在我看來,這種燈火不僅是一種照明的渠道,它是溫暖的本身,人間的證明。透過冷霧的朦朧的黃光,讓人心安。

生活的供給,必須要去山下的縣城采購。村民們要下山,就要去公路上的小巴士站,在那里漫長地候車。小林每周下去兩次采購物品,他有一輛銀色的大眾車,從那條唯一的山路開下去,時常會撿兩個站在路邊等車的村民一起下山。那條路彎道極多,偶爾會看見兩輛車在拐彎處相撞,或者,一輛車,不可思議地,“親吻”上了一棵松樹……小林每次下山,都會盡量多地完成要做的事,清洗床單、裱畫、交稅,然后把采購的雞蛋、魚肉、蔬菜、雜糧,塞滿后備廂,再駛離縣城,沿著山路返回。

進村的路,到那三棵古松下就戛然而止。這里本來有四棵古松,但是有一棵只剩孤零零的半截樹樁留在那里,它在前幾年的一場雷雨中被劈倒,不復存在。

某一天,散步的時候,我在古松下遇見了一位八十歲的老太太,她在同樣也不再年輕的女兒的陪伴下在村子里四處轉。經過短暫的聊天,我得知,她幼年時跟隨家人躲避戰(zhàn)亂,來到這里,在村子里生活了很多年,直到戰(zhàn)亂結束才離開,在上海度過了后半生。

“每一年,只要我還走得動,我就回來看看?!彼⑿χf。

聊天結束之后,我用“祝您健康”作為結束語。而她則對我說:“祝你開心!”

和老太太告別之后,我爬上了高處,環(huán)顧四周,感嘆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對曾經生活過的土地的依戀。我想象著,在很多年前,她是如何跟隨家人,背著生活必需品,踩過荒草叢生的小路,找到這個隱蔽的地方的。也許就是幾十年前的一個春天,變幻莫測的白云讓他們停下了逃難的腳步,他們觀望著眼前的一切,決定停留下來,修蓋房屋,種下糧食和竹子,從此,外面的戰(zhàn)亂與他們再無關系。

風把白云送向遠方,有的人,一去不回。

但是,她每年都回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