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發(fā)揮文化資源優(yōu)勢 提升對外傳播能力

國家形象:文化自信與國家形象 作者:范紅,胡鈺 編


發(fā)揮文化資源優(yōu)勢 提升對外傳播能力

王 惠(1)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們,非常高興應(yīng)清華大學(xué)的邀請出席今天文化自信與國家形象論壇。作為一名多年在國際文化交流一線實踐的工作者,談文化自信與國家形象這個主題,要說的其實很多。因時間關(guān)系,我在這里講四點感受。

一、文化自信的來源是我們的文化優(yōu)勢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文化自信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中國文化為什么要自信?各位都知道世界上有兩大文化,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東方文化以中國文化為核心,這支文化一脈相承,五千年沒有間斷過。而西方文化中很多元素因為戰(zhàn)爭、宗教等各種各樣的原因,斷裂多次。幾千年來,中國人之所以矢志不渝地傳承著我們的文化,是因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我們的文化優(yōu)勢有深厚的思想基礎(chǔ)??鬃?、老子、莊子等先賢思想一直滲透在每個人的思想行為中,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基礎(chǔ)。

文化優(yōu)勢還體現(xiàn)在文化符號上,一個民族沒有文化符號就像一個人沒有姓名。中國文化的鮮明符號不僅被傳承,而且還被傳播。春節(jié)吃餃子、清明節(jié)祭祀先人、端午節(jié)劃龍舟、吃粽子、七夕看燈對詩、中秋節(jié)吃月餅、重陽節(jié)登高,這些文化符號一代又一代地傳承,對文化符號的堅守形成了我們的文化傳承力。

文化優(yōu)勢需要文化傳播來延續(xù)。漢朝張騫西行是文化傳播,明朝鄭和下西洋也是文化傳播,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更是文化傳播?!耙粠б宦贰惫灿腥龡l線,海上一條,陸地兩條。文化交流在“一帶一路”的發(fā)展中占據(jù)重要位置,文化傳承在今天仍然方興未艾,靠誰?靠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

二、推動文化走出去,開展文化交流

文化走出去的第一步是文化交流,我們每年都會出國舉辦中國文化節(jié)、文化周、文化年,這是傳播中國文化的方式之一。

傳播重在效果。在傳播過程中,受眾是否能理解、接受、喜歡?這些環(huán)節(jié)必須重視,必須用心把握。2012年春節(jié)我們舉辦中德文化節(jié),開幕就是一場中國京劇的大戲。登臺的都是國家一級演員,為了讓當?shù)厝丝炊?,我們在演出前作了認真的鋪墊。

先是舉辦京劇講座,向觀眾講解中國京劇與西方歌劇的差異,說明中國京劇角色生、旦、凈、末、丑各自的特點和表演技巧等。然后舉辦工作坊,給觀眾化妝,再讓觀眾扮上京劇的各種角色拍照。觀眾感覺自己走進了京劇劇情,愛上了自己扮的角色,等到大戲開場時,他們比演員還興奮,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現(xiàn)場的劇情介紹被一搶而空,觀眾頓時變成了京劇迷。

第二種方式是電影展映。電影是傳播國家形象非常好的手段。現(xiàn)在,世界各國的電影節(jié)都有中國電影參加。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界很受關(guān)注,但是沒有發(fā)揮好傳播中國形象的作用,缺少潤物無聲地傳播中國文化的好電影,更沒有通過電影讓世界各國觀眾認同中國文化、喜愛中國文化元素。

文物展覽在國際上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物大國,但我們需要提高策展水平。2010年中國是歐羅巴利亞文化交流年的主賓國,我們文化交流的主要項目是文物展。北京也參與了,我們在比利時舉辦了“古代文人用品”的小型展覽,帶去了109件古人用的文房四寶。我們把展品交給了當?shù)氐牟哒谷?,由他們進行策展。當?shù)夭哒谷藶榱俗龊眠@個展覽,請了一批漢學(xué)家闡釋中國古代文人的含義,他們認為中國文人的精神氣質(zhì)可以用梅花、蘭花和菊花這三種花卉表達,于是把我們的文物放在了梅花、蘭花和菊花中,配以范仲淹、王羲之的古詩句。我們走進展廳,聽到的是古琴的旋律。他們調(diào)動了所有的元素表達展覽所賦有的含義,這個不大的文物展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走出去舉辦展覽,先要學(xué)會如何將我們需要表達的內(nèi)容表達得更精準到位,更易于傳播。

文化貿(mào)易也是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方式。中國的文化貿(mào)易還在起步階段,大家在北京能看到俄羅斯的芭蕾舞、美國的音樂劇都是要花錢買票的,這叫文化貿(mào)易。中國有哪些是在國外上演賣票的呢?還很少。如何開展文化貿(mào)易,取得經(jīng)濟效益?這個目前做得還不夠。

三、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達

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提升文化交流水平和對外傳播的能力早有明確要求。他要求我們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達,這是我們對外傳播信息、傳播中國文化的核心。對外傳播中國文化首先要研究傳播的核心內(nèi)容;其次,要選擇受眾愿意接受的表達方式;同時,還要評估傳播效果。

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提出,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dǎo)力、影響力、公信力。我理解這四個力的關(guān)系是:沒有傳播力就沒有引導(dǎo)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國際傳播的檢驗效果就是影響力,影響力的擴大又取決于傳播力。傳播力要用影響力檢驗,什么是檢驗的標準?這是我們大家要研究的重點。

要想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擴大影響力,就要學(xué)會國際表達,用國際語言講中國故事。光用自己的話說我們?yōu)榱耸裁?、做了什么,有隔膜,被接受程度不高,不會被認同。不認同就不會被喜歡,不喜歡就不會被接受,不接受就不會被跟隨,不跟隨就不會被傳播。我們應(yīng)該追求被傳播。

怎么用國際的語言講中國的故事呢?方法很多,通用的有三種:第一種是比較的方法。可以用地理位置比較、人數(shù)比較、發(fā)展水平比較,比如,我們中國一個縣好幾百萬人,相當于國外的哪些小國家。第二種是講故事。沒有人不愛聽故事,中國有意思、吸引人的故事太多了,怎么講了讓人愛聽,聽了能記住,記住能傳播?這些都有提升空間。第三種是交流個人看法。請不同的人從各自不同的角度說明同一個觀點遠比所有的人都說同樣的話效果好得多。

申辦冬奧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選擇不同的人群從個人的角度表達冬奧會在中國舉辦的意義,這樣做更有感染力。

對外傳播應(yīng)該追求和鼓勵創(chuàng)新,現(xiàn)在走出去的方法很老套,必須更新觀念、注重效果。不僅知道自己想說什么,還要知道受眾想聽什么;不僅要有官方信息,還要傳播非官方的聲音;不僅自說自話,還要讓第三方幫我們說話。

四、人人都是中國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在外國人眼里,每個中國人都代表著中國國家的形象。今天我們國家強大了、經(jīng)濟發(fā)展了,世界都認同我們了嗎?大量中國游客走出國門受歡迎嗎?這些都提示我們教育國人用自己的行為展示國家良好形象還要走很長的路。我們應(yīng)該從青年人的教育開始,一個國家明天的形象取決于今天的年輕人,你們什么樣,國家就什么樣。如果每個青年人每個在國外留學(xué)的學(xué)生都給國家形象貢獻一個好故事、一個好形象,每個走出國門的游客都用自己的行為維護國家形象就太好了,因為每個人都是中國文化的窗口,你的言談舉止、你的衣著表情、文明程度,都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今天,中國的國防力量強大了,科技水平提高了,昨天LOL在國際電子競技比賽中得了冠軍,年輕人一定要知道中國國家形象就在你們手中。只有加大中國文化的傳播力度,才能提升國家形象的影響力。

謝謝大家!


(1) 王惠:原北京市政府發(fā)言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