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天寶十一載(752),杜甫已在長安居住了七年,沒有謀到官職,生活窘困,但政治抱負并未消失,所以對現實的認識更為清醒。這年秋天,他與高適、岑參、儲光羲、薛據等曾在傍晚同登長安城東南進昌坊的慈恩寺塔。高適、薛據首先賦詩,他和岑、儲二人都和詩一首?!巴奔闯偷囊馑?。杜甫這首詩以比興手法,詠景吟事,傾泄了心中對政治現實的不滿和憂憤。清代浦起龍解釋這首詩的思想內容是“亂源已兆,憂患填胸,觸境即動,追想國初政治之隆,預憂日后荒淫之禍,而有高舉遠患之思也”(《讀杜心解》)。慈恩寺塔也叫大雁塔,今尚矗立在陜西西安南郊。
高標跨蒼穹[1],烈風無時休。自非曠士懷[2],登茲翻百憂[3]。方知象教力[4],足可追冥搜[5]。仰穿龍蛇窟[6],始出枝撐幽[7]。七星在北戶[8],河漢聲西流[9]。羲和鞭白日[10],少昊行清秋[11]。秦山忽破碎[12],涇渭不可求[13]。俯視但一氣[14],焉能辨皇州[15]!回首叫虞舜,蒼梧云正愁[16]。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17]。黃鵠去不息,哀鳴何所投[18]!君看隨陽雁[19],各有稻粱謀[20]。
【翻譯】
慈恩寺塔像一個標志高聳天空,
強勁的風沒有停息的時候。
如果沒有曠達之士的情懷,
登臨此塔會翻滾起種種的憂愁。
這才體會到佛教的力量,
完全可以追攀而冥搜。
仰身上梯仿佛穿過龍蛇的洞窟,
方始通過橫斜枝撐走出昏幽。
北斗七星就出現在北面樓門之外,
聽見銀河水響已經偏轉而向西流。
羲和鞭策白日,
少昊掌管清秋。
秦地群山忽然破碎,
涇水渭水也模糊不能尋求。
低頭觀看只見一派混沌,
哪能認得出是當今皇州。
回頭呼叫虞舜,
蒼梧的白云正為昏暗發(fā)愁。
可惜啊,瑤池仍在飲宴,
日色已晚仍停留在昆侖之丘。
黃鵠不停地離開長安,
悲鳴著將往哪里奔投!
你看那追求溫飽的大雁,
它們也各自有稻粱之謀。
[1]高標:高高的標志,指塔。蒼穹:天空;一作“蒼天”。
[2]自非:如果不是。曠士:超脫時世的曠達之士。
[3]茲:這,指塔。
[4]象教:指佛教。古人以為佛教用佛像和寺廟佛塔建筑等形象來進行教育感化,故稱之為象教。
[5]冥搜:尋求幽僻境地;指曠士隱逸山林的情懷舉止。
[6]龍蛇窟:形容塔內梯道盤旋曲折,如同龍蛇盤踞的洞窟。
[7]枝撐:指塔內梁柱結構,斜支橫撐。幽:光線陰暗。
[8]七星:即北斗星,今屬大熊星座。北戶:指塔上北開的門洞。
[9]河漢:即銀河,天河。聲:想象銀河流水聲。西流:秋天銀河由偏南轉向偏西。
[10]羲和:古代神話中太陽神,駕御六龍運載太陽。鞭白日:鞭策六龍,加速運行太陽,比喻時光流逝迅速。
[11]少昊(hào浩):即少皞,古代神話中的秋神。
[12]秦山:關中是古秦國領地,所以這里泛稱長安附近山嶺,如終南山等。忽破碎:黃昏山色朦朧,望去不成整體。
[13]涇、渭:涇水和渭水,流經長安。涇水清,渭水濁,分明可辨。不可求:天色昏暗,分不清涇清渭濁。
[14]一氣:氣象混沌一片。
[15]焉能:怎能?;手荩夯实劬幼≈?,指京城長安。以上四句寫黃昏景色氣象,寓有比興時事憂國的寄托。
[16]“回首”二句:虞舜是儒家奉為典范的上古圣君,相傳死后葬在蒼梧之野。蒼梧:即九疑山,在湖南寧遠東南。云正愁:傳說蒼梧常有白云流動,這里是借黃昏天暗,形容白云失色,似在憂愁。這二句的寓意,學者多認為以虞舜比興唐代開國先帝,諷諭唐玄宗昏庸,使先帝不安?;蛘f,唐高祖號神堯皇帝,杜甫是以虞舜喻指唐太宗。
[17]“惜哉”二句:《列子·周穆王》載,周穆王曾到西王母處作客,在瑤池飲宴唱和,并到昆侖山日落處觀賞。這里感慨其事,寓意于諷喻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驪山華清宮荒淫作樂。日晏:天晚日落。昆侖丘:指神話中昆侖山日落處。
[18]“黃鵠”二句:《韓詩外傳》二載,魯哀公不識大夫田饒才能,田饒對魯哀公說了一個比喻:“黃鵠一舉千里”,有高飛遠行的能力,棲落在魯國園林池塘里,啄食魯國的稻粱,還受到高貴的待遇,因為看見它是從遠方飛來的。他認為如果用士也這樣,那么像他這樣的魯國大夫只能離開魯國,作黃鵠遠飛了。這里用來比興諷喻唐玄宗不用賢才,朝中賢臣不斷離去,悲哀前途。黃鵠:黃色天鵝。去:離開。息:停止。
[19]隨陽雁:大雁寒秋南飛,陽春北歸,尋找溫暖。這里比喻追求溫飽的一般士大夫。
[20]稻粱謀:喻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