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大約在開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歲時,到兗州探望父親后由齊入魯,途經(jīng)泰山,寫下了這首詩。詩中歌詠了泰山雄偉壯麗、特立天地的氣勢,顯示出詩人臨近而立之年時的開闊胸襟和雄壯氣概。這也是詩人少數(shù)僅存的早年作品之一,通常的杜詩編年集列為首篇?!霸馈敝笘|岳泰山。“望岳”是遠(yuǎn)望泰山,并未登山。
岱宗夫如何[1]?齊魯青未了[2]。
造化鐘神秀[3],陰陽割昏曉[4]。
蕩胸生曾云[5],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6],一覽眾山小。
【翻譯】
五岳之長的泰山呵,是怎樣的形象?
從齊到魯,青青的山色還沒有看了。
大自然的神奇集中到這里,
山北山南分割成黃昏和拂曉。
山上涌出層層云煙蕩滌我的胸臆,
睜大眼睛看得見入林歸山的飛鳥。
終有一天要攀登上頂峰,
看盡群山都顯得那樣渺小。
[1]岱宗:泰山的尊稱,意思是“萬物之始,陰陽交代”,“五岳之長”(《風(fēng)俗通·山澤》)。夫:語氣詞,等于“呵”。
[2]齊:指周代齊國,今山東省北部。魯:指周代魯國,今山東省西南部。了:到頭。
[3]造化:這里是天地的意思,等于說“大自然”。鐘:集中。神秀:指山水的神奇秀美。
[4]陰陽:山北叫陰,山南叫陽。
[5]“蕩胸”二句:化用漢代馬融《廣成贊》“洞蕩胸臆,發(fā)明耳目”語意,形容遠(yuǎn)望泰山崇高氣象,令人蕩滌胸中雜念,目光清明遠(yuǎn)大。曾:通“層”。決眥(zì字):裂開眼角,形容睜大雙眼。
[6]“會當(dāng)”二句:用《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語意,表示自己懷有圣人的雄心壯志。會當(dāng):應(yīng)當(dāng)而且相信將來有機(jī)會實現(xiàn)的意愿。凌:登上;一作“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