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繽紛之《五花洞》(下)
《五花洞》以神話劇的類型,人妖變幻,率意為之。原始的《五花洞》,武大與潘金蓮為一真一假,后則倍之為雙真雙假,曰《四五花洞》;再倍之為《六五花洞》;最高紀錄,曾出現四真四假,曰《八五花洞》,濟濟群雌,蕓蕓眾矮,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雖譎詭之中再顯譎詭,未免荒唐之中更顯荒唐。然賢如四大名旦,亦曾演此劇于義務戲及堂會戲中。
抗戰(zhàn)勝利后,梅、程復出,曾與其他名旦義演此劇于滬。時程硯秋體已豐碩,梅也50出頭,程以潘金蓮傳統(tǒng)裝扮之褲、襖、腰巾,必須腰肢纖細,裊娜娉婷。而顧影自盼,舊時衣裉,已不能寬褪三分,更不愿搔首弄姿,忸怩作態(tài)。乃倡議改穿褶、裙,上套寬邊坎肩,再系腰巾,既可藏拙,復增袖舞。梅從其議,他人當無異說。于是新制服裝數套,只供一場之需。為了紀念曾合一影,予珍藏之,惜已遺失??箲?zhàn)之前,長城唱片公司,以重金禮聘梅、尚、程、荀合灌此劇之四句慢板,人各一句,四派并呈。詎料好事多磨,幾至不歡而散。原因是潘金蓮的四句慢板,頭兩句適于行腔,易標本派風韻,后兩句則運腔較難。灌片之日,共商分配方案,梅以聲望所歸,公推先唱首句,第二句尚、荀互爭,相持不下。時慧生之子荀令香,方立雪程門,程、荀過從較密,程乃勸荀讓第二句于尚,當場按荀派風格為荀譜制了第三句新腔,己則自任第四句以殿尾。唱后灌畢,荀仍芥蒂于胸,程婉轉勸慰,始息其怒。此片問世后,串演《盜魂鈴》《紡棉花》者,常模學之以娛眾,殊不知此片之成,硯秋實有功焉。
早年四大名旦合演之《四五花洞》,配角當然整齊,楊小樓、尚和玉等曾飾大法官,高慶奎、裘桂仙等曾飾包拯,王長林、慈瑞泉、張文斌、曹二庚等曾飾真假武大及吳大炮。繼起之《四五花洞》,較整齊者當屬1943年之合作戲,戲校四玉——李玉茹、白玉薇、張玉英、秦玉梅分飾真假潘金蓮,慈少泉、王盛如、張永祿、李盛芳分飾真假武大,馬富祿飾吳大炮,奚嘯伯飾張?zhí)鞄?,孫毓堃飾大法官,而以金少山飾包拯,照乘有珠,尤煥異彩。
各地上演《五花洞》,均為單演。唯蓋叫天在上海大舞臺初演全部《武松》時,曾加入《五花洞》,飾潘金蓮者為陳麗芳,飾吳大炮者為孫盛武,飾包拯者為劉硯亭,飾天師者為楊寶森。時寶森尚未挑班,為蓋叫天掛二牌而自帶陳、劉、孫等為之配演,故于《五花洞》中分飾各角,不參加全部《武松》。唯武大郎由上海名丑蓋小山扮演?!段寤ǘ础非?,更加演《武大郎招親》,戴員外巾,穿女帔,以矮子功夫走老生臺步,紅極一時。如此加演于《武松》中,真是匪夷所思了。
《五花洞》蕭長華、曹二庚、慈瑞泉、羅文奎、高連峰、賈多才分飾真假武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