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晏殊

作家榜經(jīng)典:宋詞三百首(馬未都親筆推薦版) 作者:(清)上彊村民 編


題解

此詞為晏殊膾炙人口名篇。題材看似尋常的傷春感時,用語皆通俗曉暢,卻耐人尋味,深蘊對宇宙人生的哲思。

晏殊一生仕途平順,詞作多娛情遣興,風(fēng)格一貫平和,少有激烈之句。此詞亦然,全詞籠罩在風(fēng)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情致中,是對時移世易的全然接受,近于佛家見心明性的思省。結(jié)句卻仍有個人掙扎痕跡。在情感的節(jié)制與泛濫之間如何把握其度,晏殊確為高手。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池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聽一曲新詞,飲一杯美酒,想起去年情形,也是這般天氣,也是這樓閣池臺,恍惚一切如舊。只有那漸漸西斜的夕陽,不知道何時才能回轉(zhuǎn)了。

花開花謝總是無可奈何之事,好在那歸來的燕子,似乎還是舊日相識。小園中,已是滿徑落花香,只能獨自徘徊,終日思量。

題解

此詞慨嘆人生迅忽、會少離多,應(yīng)及時行樂。晏殊詞用語明凈、情感沖淡、閑雅蘊藉之中,常有警世之語,卻非刻意為之。此詞亦然,全詞并未見花間詞常見的場景描摹,多尋常敘述,句句尋常,卻又句句動人。至最后一句“不如憐取眼前人”忽然轉(zhuǎn)折,感嘆哲理皆得來自然,全無揀詞煉句痕跡。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閑離別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fēng)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譯文

年華如光陰一瞬,人生如此短暫,會少離多,動輒引發(fā)黯然傷別的苦痛,還是及時行樂,縱情歡歌筵飲吧,不要總是頻頻推辭那些邀約。

放眼遠眺,只見山河迢遙,如今空自懷念那遠去的人。又轉(zhuǎn)見這凄風(fēng)苦雨中,已是落花紛紛,更傷懷春光倏忽易逝。哎,念遠傷春終是徒勞無益,不如好好疼惜眼前人吧。

題解

此詞念遠懷人,表達物是人非之感念。登樓懷遠是宋詞中常見主題,多借以思婦角度。晏殊此詞卻是直接的自我角度。

詞中一腔深情,似所懷者確有其人。晏殊一生富貴通達,予取予求,亦少有深刻戀情痕跡,故多仍為士大夫的難遣閑愁,卻能寫盡共情,引發(fā)同理,正是其高妙之處。

清平樂

晏殊

紅箋小字,

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

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

遙山恰對簾鉤。

人面不知何處,

綠波依舊東流。

譯文

鋪開精美的信箋,密密寫下一行行小字,多想對你訴盡這平生心事。奈何那鴻雁遠在云天,魚兒深潛水底,無人能替我傳遞這一腔惆悵與相思。

獨自倚靠西樓,佇立于落日斜暉,看遠山脈脈,正對這閨閣空帳一對簾鉤。當(dāng)年相偎相依的玉人已不知流落何方,只有樓下一泓清波綠水,依舊日夜東流。

題解

此詞抒寫初秋情致,無悲秋哀嘆,只愁緒淡淡,傳達出與詞人身平相符的圓融平和。全詞色彩秾麗,金風(fēng)、綠酒、紫薇、朱槿、銀屏,秋天的富麗與其人到中歲的富貴神似,但都含蘊盛極必衰的危機。

晏殊一生官運順?biāo)欤娜颂煨悦舾卸嗲?,對季候的轉(zhuǎn)變,與對自身富貴閑適生活的觀照,仍會生發(fā)出光陰迅忽、年華易逝的感慨。

清平樂

晏殊

金風(fēng)細細,

葉葉梧桐墜。

綠酒初嘗人易醉,

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

斜陽卻照闌干。

雙燕欲歸時節(jié),

銀屏昨夜微寒。

譯文

秋風(fēng)輕輕吹拂,梧葉片片飄零。新釀的美酒這樣醇香,輕嘗一盞就已醉了,不覺竟醉臥窗前,睡了一個香濃的好覺。

一覺醒來時,窗外園中紫薇和朱槿都已開敗,一抹斜陽將它們的影子映照于欄桿。已是燕子就要雙雙飛去的時節(jié)了,君看這滿目錦繡的華堂,銀屏上還留著昨夜輕寒。

題解

此詞傷別感懷,慨嘆人生無常,自有定數(shù)。詞中多有怨語,與晏殊一貫的平和沖淡頗不符。或認為此詞別有懷抱,暗懷政治失意的牢騷。

晏殊一生官運平順,惟慶歷年間仁宗聽信反對派,將主持新政的韓琦、范仲淹等人外放,晏殊也被罷相。詞中恩愛別離,暗喻賢才被迫離開之痛心。

木蘭花

晏殊

燕鴻過后鶯歸去,

細算浮生千萬緒。

長于春夢幾多時,

散似秋云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

挽斷羅衣留不住。

勸君莫作獨醒人,

爛醉花間應(yīng)有數(shù)

譯文

燕子、大雁、黃鶯們一個接一個地飛走了,細思平生,萬千愁緒不絕如縷地涌上心來。此生比一場春夢又長得了幾時呢,轉(zhuǎn)瞬間所愛散盡,如這天上的秋云,一轉(zhuǎn)眼就消逝無蹤,再無音訊。

那些曾美好如聞琴夜奔、漢皋解佩往事里的神仙眷侶,如今卻恩斷情絕,扯斷了羅衣也挽留不住。勸君還是不要做那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吧,要知道這一生,能夠這樣爛醉于花叢之中的日子,也是有定數(shù)的。

題解

此詞憶往傷別,抒發(fā)不勝今夕之慨。“當(dāng)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往日盛景不復(fù),良辰難再,故人星散。如此感慨良深,但晏殊詞情感節(jié)制,用語仍平直靜定,自有一種勘破無常、寵辱不驚的豁達氣度。

清代張宗橚《詞林紀(jì)事》評說此句:“往事關(guān)心,人生如夢,每讀一遍,不禁惘然?!?/span>

木蘭花

晏殊

池塘水綠風(fēng)微暖,

記得玉真初見面。

重頭歌韻響琤琮,

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

醉后不知斜日晚。

當(dāng)時共我賞花人,

點檢如今無一半。

譯文

記得當(dāng)日與佳人初見,池塘里綠波粼粼,風(fēng)中已有微微暖意。筵席上歌者演繹著重頭歌韻,琤琮悅耳,一入破聲調(diào)即轉(zhuǎn)為急促激越,舞者腰上的紅裙也隨之飛快地旋轉(zhuǎn)起來。

那玉石勾欄的橋邊,落花飄香的階下,沉醉的人兒全然不知夕陽已西,天色將晚。細細檢點,當(dāng)時共我看花之人,如今尚在身邊的,已經(jīng)一半也沒了。

題解

此詞寫無窮離恨,悔年少輕別,老來相思。題材尋常,因晏殊詞直白卻又雋永的特殊韻味,方能不落窠臼。此詞寫相思到極致,為后世多引用。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應(yīng)從此詞化出。

清代黃蘇《蓼園詞選》評論此詞妙處:“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span>

木蘭花

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

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

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

只有相思無盡處。

譯文

猶記當(dāng)年長亭送別,道旁綠楊蔽日,芳草離離。年少時是那樣輕別離,拋下所愛轉(zhuǎn)身就走。今夜的殘夢里,聽得樓頭鐘聲已敲響五更,屋外正飄著三月的霏霏細雨,被雨淋濕的每一朵花下,仿佛都堆滿了離愁。

如果能做到心底無情,就不必像如今這樣為多情所苦吧。此刻的這一寸心啊,已經(jīng)被離恨劃傷成了千絲萬縷。天之涯、地之角再遙遠,總還能找到窮盡之處,只有心底這深重的相思啊,卻好像長得永無盡頭。

題解

此詞寫送別與別后相思。古人因聚散不易,尤重別離。晏殊此詞寫別離情狀,不僅寫離別雙方難舍依依,還寫所騎之馬、所乘之舟徘徊不前。寫別后相思,不僅寫斷腸人,也寫登樓所見波濤斜陽,如相思無窮無盡。是人有恨,世間萬物皆不樂,自有其獨特之處。

踏莎行

晏殊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

香塵已隔猶回面。

居人匹馬映林嘶,

行人去棹依波轉(zhuǎn)。

畫閣魂消,高樓目斷,

斜陽只送平波遠。

無窮無盡是離愁,

天涯地角尋思遍。

譯文

于長亭設(shè)宴餞別,筵席上離別歌聲已唱過,地上混著花香的塵土飛揚,故人身影已遠去,卻又頻頻回首。留下的人單騎匹馬,在小林邊徘徊悲鳴。離去的人船已啟程,卻還在跟著波浪打轉(zhuǎn)。

故人別后,每臨畫閣,思念都叫人斷腸。登上高樓,極目遠眺,只見那西去的夕陽隨波濤遠去,漸平漸遠。這離愁也如那波濤連天,無窮無盡,天涯地角無處不在。

題解

此詞寫暮春閑愁,宋代黃昇《花庵詞選》題作“春思”。全詞動靜有致、色彩明麗,紅花、綠草、翠葉、朱簾,還有撲面的楊花,裊裊的爐煙,描摹了一幅郊野暮春圖畫,及游春歸來的慵懶情狀。末句以一“愁”字點出心情,春光如許,春深似海,人卻忽忽不樂,皆因春光再美已是尾聲,終究挽留不住。

踏莎行

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

高臺樹色陰陰見。

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

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

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

一場愁夢酒醒時,

斜陽卻照深深院。

譯文

小徑上花朵漸漸稀少,郊野外已是綠草遍地。遠處高臺上的樹木也隱約透出了新綠。春風(fēng)不懂得應(yīng)該禁止那楊花亂飛,一任滿城飛絮蒙蒙,紛紛撲打在行人臉上。

黃鶯兒藏身在翠綠葉片下,婉轉(zhuǎn)歌唱,燕子隔著紅色的簾幕,啾啾啼鳴,香爐里,一炷香霧隨著游絲裊裊上升。自一場惆悵的春夢里醒來時,酒意已消散,只見一抹斜陽,正照在深深庭院。

題解

此詞寫閨情,隱含懷人之思?!罢l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一句頗具匠心,明寫抱怨琴箏弦柱無人自移,隱含懷人之意。偏又有那雙宿雙飛的燕子,歡快地穿簾來去,更惹人寂寥。

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于此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蝶戀花

晏殊

六曲闌干偎碧樹,

楊柳風(fēng)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

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

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

驚殘好夢無尋處。

譯文

那曲曲折折的欄桿邊,偎依著碧綠的楊柳樹,輕風(fēng)中搖曳的細柳,被艷陽染成了黃金般的絲縷。是誰來過,把箏上的弦柱弄亂了呢?四顧無人,只有一對燕兒雙雙穿簾而去。

滿眼盡是如游絲般的蒙蒙飛絮,枝頭杏花已開得盛極,忽然下起了一霎清明雨,落花紛紛。自午后的濃睡中醒來,耳邊聽得黃鶯的啁啾啼鳴,驚散一場好夢,夢中情事竟是再無處可尋了。

  1. “一曲新詞”句:唐代白居易《長安道》:“花枝缺處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li>
  2. “去年”句:唐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背嘏_,一作“亭臺”。
  3. 一向:一晌,片刻。
  4. “等閑”句:謂人生會少離多,動輒離別,極易引起傷感。南朝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5. “不如”句:唐代元稹《會真記》載崔鶯鶯詩:“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li>
  6. 紅箋:唐代名箋,又稱浣花箋、松花箋等。深紅色,花紋精巧。多用以題寫詩詞或作名片等。此代指書信。
  7. “鴻雁”句:謂音信難傳。漢代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后以鴻雁代信使。又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焙蠓Q書信為“魚書”。
  8. “人面”句: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li>
  9. 金風(fēng):秋風(fēng)。古人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jié)演變,秋屬金,故稱。
  10. 綠酒:酒。古人以土法釀酒,酒呈綠色。南唐馮延巳《長命女·春日宴》:“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
  11. 紫薇朱槿:皆為花木。紫薇又名百日紅,為落葉小喬木。朱槿又名扶桑,常綠灌木,四季常開。
  12. “長于春夢”二句:唐代白居易《花非花》:“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
  13. “聞琴”二句:化用聞琴夜奔、漢皋解佩二事,喻情愛之易逝。聞琴,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文君新寡,好音,司馬相如夜以琴挑,文君遂與其私奔。解佩,漢代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載,江妃二女游玩于漢皋臺下,遇鄭交甫,相談甚歡。鄭不知其為神人,愛其所佩寶珠,二女遂解佩贈之。
  14. 獨醒人:楚辭《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li>
  15. 有數(shù):有定數(shù)。
  16. 玉真:玉真仙人。此處借指佳人。
  17. 重頭:詞中上下闋平仄完全相同者,謂之“重頭”。此處指所唱之曲回環(huán)疊韻。
  18. 入破:唐宋大曲的專用語?!捌啤睘榇笄幸淮蠖温洌叭肫啤奔磩傔M入“破”的第一遍。
  19. “樓頭”句:唐代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li>
  20. 一寸:即寸心。
  21. 祖席:餞別的筵席。古時出行時祭祀路神稱為“祖”。
  22. 棹:船槳。長的叫棹,短的叫楫。此處代指船。
  23. 陰陰見:暗暗顯露?!耙姟蓖ā艾F(xiàn)”。
  24. 濛濛:細雨紛飛貌。此處形容楊花紛紛飛散如細雨。
  25. 鈿箏:羅鈿裝飾的箏。
  26. 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本生于南方,是渡海而來,因亦稱海燕。
  27. “濃睡”二句:唐代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l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