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先

作家榜經(jīng)典:宋詞三百首(馬未都親筆推薦版) 作者:(清)上彊村民 編


題解

此詞傷春懷人,寫情之悲歡離合,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兼有婉約與豪放兩派之風。

“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是全詞警語,“絲”即“思”,喻情網(wǎng)堅固,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

千秋歲

張先

數(shù)聲 ,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把殘紅折,

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

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譯文

耳聞得杜鵑聲聲悲切,又來催報春光老去,春花凋零。珍惜春天的人兒啊,趁著花朵還未離枝,趕緊把剩下的花朵都采擷回去吧。君看那細雨霏霏如此纖弱,風卻忍心吹得那么狂暴,這正是梅子才結出青澀果子的時節(jié)啊。更看那永豐柳,樹樹皆已飛絮,于寂寂無人處,雪花般紛紛被吹落飄零。

不要輕易去彈撥那琵琶的幺弦,因愁怨到了極限,只剩下那弦音尚能訴說。只要天不會老,此情就難斷絕。這一顆心就像那雙絲編結成的羅網(wǎng),中間已織下了成千上萬的連心絲結。這春宵就要過去了,東窗外,殘月如霜,曙色尚還未明。

題解

此詞詠彈箏歌妓美貌與高超技藝。化用湘靈鼓瑟的典故,喻彈箏女的清雅出塵。詞句并未正面描摹其美貌,僅勾勒細節(jié),如同舞臺高光打在她的纖指、眉黛、眼波,以及所彈之箏身上一排如斜飛雁陣的玉珠,即渲染出其彈箏的姿態(tài)之美、音色之麗。張先贈妓之作中,此篇清麗不俗?!度卧~》將此詞歸為晏幾道所作。

菩薩蠻

張先

哀箏一弄湘江曲,

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

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

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

春山眉黛低。

譯文

輕撫琴箏,彈奏一曲哀婉的《湘江曲》,一聲聲如湘江綠波瀉地。抬起纖纖素手,指尖輕撥慢捻十三弦,將一腔幽恨細致入微地傳達出來。

筵席上唯見她明澈如秋水的眼波慢轉,箏身上一列玉色弦柱如斜飛的雁陣。彈到斷腸處,只見她雙眉低垂,凄怨欲滴。

題解

此詞為酒筵中贈妓之作。詞中女子天然明媚,清麗脫俗,“閑花淡淡春”一句頗富創(chuàng)造性,不著痕跡地勾勒出伊人神情、風度,倒有一枝旁逸斜出的特別風致。末尾兩句巧妙化用戰(zhàn)國時期楚國宋玉《高唐賦》巫山神女的傳說,不直言伊人飄逸如天仙,卻寫她衣襟上似纏繞有一段白云,疑其自仙山中悄然而來,自非人間普通秀色,贊美的方式別具心裁,有神來之筆的亦幻亦真之美。

醉垂鞭

張先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

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譯文

在池東筵席上與伊人初見,她羅裙上所繡雙蝶翩然如生。嬌艷明媚的雙頰,只著淡淡胭脂,恰如春天郊野一朵顧自綻放的野花,那樣恬淡嫻雅。

走近細細端詳,果真是說不盡的完美啊,席中人人都在夸贊她,尤其是那一握柔軟如細柳般的腰身。伊人從何處來?莫非是昨日自昏暝的亂山深處翩然而至?不然那衣袂上,為何還繚繞著山中一段煙云?

題解

此篇為傷遠懷人的閨怨詞。主題尋常,卻用情真切。柳絮、征塵、鴛鴦、畫閣,都是尋常寄情景物。出彩在結尾兩句:“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獨守空閨的哀怨中更隱有金石之聲,刻畫出一個舊時女子對情愛的執(zhí)著之外,對女性命運的質疑與抗議。據(jù)傳歐陽修大愛此句,恨未識其人,張先去拜謁,他倒屐迎之,對人道:“此乃‘桃李嫁東風’郎中?!?/span>

一叢花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

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

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

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譯文

總是忍不住登樓遠眺,苦苦思念那遠方的人,這樣的事幾時才有盡頭???世間再沒有什么能比我對你的思念更濃烈的了。這滿腔離愁啊,這邊還牽引著那千絲萬縷纏綿的柳絲,東陌之上,卻又已是飛絮蒙蒙,漫天飄舞了。載你離去的馬,嘶鳴聲已漸去不聞,只留下一路仆仆征塵。郎君啊,要到哪里才能尋找到你的蹤跡呢?

池水溶溶,一對鴛鴦在戲水,這水南北可通,時見有小船往來。雕梁畫棟的樓閣上梯子已經(jīng)撤去,黃昏以后,依然還是獨個兒面對簾櫳,望著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滿懷一腔幽怨來細細思量,我的命運竟不如那桃花杏花,它們尚且知道要嫁就嫁與東風,至少還能夠隨風繾綣,須臾不離呢。

題解

此詞為張先名篇,為傷悼春逝而作。張先詞多詩酒風流,此時連筵席也托辭不赴,獨自借酒聽曲澆愁,心境之頹然可見。作此詞時張先年已五十二,臨老傷春,年少時旖旎情事愈發(fā)襯得今日孤苦寂寥。

王國維《人間詞話》評:“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睆埾纫嘁蛴小霸破圃聛砘ㄅ啊薄昂焿簹埢ㄓ啊保ㄒ蛔鳌昂熌痪砘ㄓ啊保皦欇p絮無影”三句,號“張三影”。

天仙子

張先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

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譯文

手握一杯酒,悵悵然聽了好幾遍《水調歌頭》,午間的醉意已漸醒,而心中的愁悶卻似仍未醒。今日送走這個春天,不知春天又何時能重回呢。攬鏡自照,鏡中人容顏已蒼蒼,暗自傷懷那些流逝的光景,前塵往事,未來歲月,都不過空自思量。

猶記昔年那一夜,沙洲上、小池中,棲息著并頭而眠的一對鴛鴦,月色沖破云層撒下皎皎清輝,月下花朵顧影自憐,搖曳生姿。那重重的簾幕之后,燈光昏暝,相擁的人兒才剛剛安歇下來,聽著屋外的風聲,心中尚在惦念,明日園中的小徑上,該是落花遍地了吧。

題解

此詞為春日懷人之作,時令在寒食近清明。末句為詞眼,筆下只有明月秋千之影,而伊人倩影、心中漣漪卻呼之欲出,自可窺離懷春愁之深沉。

清代黃蘇《蓼園詞選》評曰:“落寞情懷,寫來幽雋無匹,不得志于時者,往往借閨情以寫其幽思。角聲而曰風吹醒,‘醒’字極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見描神之筆,極希微窅渺之致。”

青門引

張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庭軒寂寞近清明,

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

那堪更被明月,

隔墻送過秋千影。

譯文

正是天剛回暖尚有輕寒的時節(jié),風雨終朝,直到晚來才停歇下來。又快到清明了,庭院中仍是一派寂寞冷清。面對滿地殘花又喝醉了,這傷春悲秋的心病啊,年年如故。

耳聽樓頭軍號聲聲,被這聲音吹醒,才發(fā)現(xiàn)已是入夜時分,重門緊閉,四下里一片靜寂。對此萬籟俱寂,心緒萬端,本已紛亂不寧,偏又見月色朗朗,將隔墻那秋千之影,送過了粉墻來。

  1. (tí jué):即子規(guī),杜鵑鳥。戰(zhàn)國時期楚國屈原《離騷》:“恐之未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li>
  2. 永豐柳:指園柳。永豐,指長安的永豐坊。唐代白居易《楊柳枝詞》:“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li>
  3. 幺弦:琵琶第四弦,音色細小幽怨。
  4. 凝殘月:一說“孤燈滅”。
  5. “哀箏”句:用湘靈鼓瑟的典故,出自戰(zhàn)國時期楚國屈原《遠游》:“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彼吹勰涎玻涝谏n梧之野。其妃子娥皇和女英南下尋夫,悲慟之下投湘水而死,化為湘水之神,即湘靈。湘水女神常在江邊鼓瑟,抒發(fā)對亡夫的哀思。唐代錢起《省試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贝颂幱鲝椆~女清雅出塵,琴技高妙。
  6. 十三弦:唐宋時教坊用箏為十三弦。清樂用十二弦。
  7. 秋水:形容美目,如秋水清澈。
  8. 玉柱:箏身上固定和調弦的柱。
  9. 春山眉黛:漢代劉歆《西京雜記》卷二載:“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焙笠源荷健⑦h山喻美人雙眉。又因以黛色畫眉,故稱眉黛。
  10. 諸處好:處處都好,盡善盡美。
  11. 亂山昏:群山錯列昏暝。
  12. 嘶騎(jì):嘶鳴之馬。
  13. 小橈(ráo):小槳,指代小船。
  14. “不如”二句:唐代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一》:“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此處反用其意。
  15. 倅(cuì):州郡副職。張先時任嘉禾判官。
  16. 水調:曲調名,傳為隋煬帝開汴河時創(chuàng)制,唐人演為大曲。
  17. 后期:瞻望未來。
  18. 并禽:成對的鳥兒。此處指鴛鴦。
  19. 中酒:酣飲而醉。唐代杜牧《睦州四韻》:“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li>
  20. 畫角:古代軍號,以竹木或牛角制成,亦有銅制者,外漆飾彩繪。
  21. 秋千:唐時多于清明前后戲秋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