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見聞
越是周末陰天,我倒越是醒得早,閉眼聽孟子,發(fā)現他早已給在各種困境中和有困惑的人熬好了靈丹妙藥。你若受苦,他說天將降你以大任,不必煩心;你若得意,他警告你“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你說話多,他提醒“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你自卑,他又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做學問的,他說你要懂得“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儒學中,難怪我偏好孟子多一些。
8點半才起床,Lida已經去教堂幫忙了,我匆匆吃完飯,碗還沒來得及洗就坐她男朋友Paul的車去了教堂。因為UU和典型的英國基督教堂的service(禮拜儀式)程序太不一樣,我特別想了解他們的活動內容。所以我打算先完整參加一個月后再換另一種教堂去長長見識。我不清楚也不方便問Paul的職業(yè),在車上就只能跟他談文學,很慶幸這是我的專長,他喜歡的幾個作家Jonathan Franze,James Baldwin等我都熟悉,而且剛好還都寫過并發(fā)表過文章,可以深聊。至于海明威、福克納、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恰好也都是我喜歡的作家。我們一路上聊得很開心,雖然是第一次交流,卻沒有絲毫尷尬,只是看著他一手端著咖啡杯,一手駕著他的寶馬,說到高興處直接雙手大撒把,我有點驚慌。他的思維很敏銳,視角也獨特,是個機敏的人。期待有機會與Lida的前夫Mike聊聊他眼中的一些作家作品。
一路上的感慨有二:一是美國知識分子讀的書顯然比中國同行多,不管什么職業(yè),談到文學藝術,他們幾乎都能品評幾個大家的作品,可以肯定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Paul,從事的顯然是與文學無關的職業(yè)。我確信,國內的知識分子階層,沒人不知道莫言、王朔之類的當代作家,但又有幾個人讀過他們的作品并能有理有據地評說幾句呢!誠然,讀書的人不見得比不讀書的人更高雅、聰敏和富裕,但其精神世界里肯定會有差別,只是沒法衡量對比而已,冷暖甘苦自知,到底“蘭艾不同香”!
二是慶幸自己的專業(yè)是注重人學的文學,昨天談起古巴人民黨主席卡斯特羅對海明威的喜愛,旁邊學語言學的黃就啞聲了。我也慶幸之前讀了些專業(yè)書,有自己的好惡,不然跟不熟悉的美國人除了談天氣還聊什么,還得格外小心唯恐碰撞到人家視為隱私的話題,豈不尷尬!
說說今天教堂里的一些稀罕事。10點整在悠揚的鋼琴曲中活動正式開始,嘈雜的說話聲戛然而止。首先是歡迎新面孔和剛結束假期歸來的老面孔,主持者要求大家站起來前后左右互相介紹、問候、握手、擁抱,不管身邊是家人還是陌生人。這項內容每次教會活動開始時都會有,能讓教堂里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人與人的生疏感瞬間灰飛煙滅。
接下來幾位副牧師分別介紹了教堂最近的新進展,比如有了新的Sunday school(周末學堂)供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學習教義。其中一個頭戴安全帽的女士上臺,講了講這里的環(huán)境安全問題。很感嘆于美國人這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國內很多場合都會強調安全,但從來沒見誰戴著安全帽示眾以強化講話內容的。盡管滑稽,但更多的是可愛。
接下來主牧師一一介紹了今年教堂新選的讀經牧師(lay minister),都是志愿者性質的,平時主要任務是給需要幫助的人以精神安慰,負責教堂的日常事物,周日準備茶點咖啡。但據說主牧師的工資相當高,需花高薪雇請,而且他們也常常“走穴”,在不同的教堂主持不同的活動。
今天還有一件新鮮事,有點像上次的集腋成裘模式。前面放置的桌子兩邊,放了兩個裝有小鵝卵石的籃子,大家自愿排隊上前,從籃子里拿起一顆小石頭,隨著自己的心愿,虔誠地放到蠟臺上,返回時又從籃內重新拿一個握在手心暖暖,再傳遞給下一個人。整個過程有非常美妙的鋼琴伴奏,大家把各自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傾注到這顆小石頭上,經由眾人的意志、心愿,祈禱它能轉化成一種愛的能力和能量,讓生者幸福,死者安寧。這種教堂活動其實更像是一場親朋好友的聚會。閑暇時高高興興地聚在一起,共同為那些需要幫助、關注和愛的人祈禱,借此你洗滌了你的愁緒,我分享了我的快樂,大家共享著彼此的喜樂,稀釋著彼此的苦痛,然后一身輕松地迎接下一周。結果受益的不僅是身體,更有精神;不僅是個體,更有社會。我想起了尼采的《權力意志》一書,有時候,人的精神是會大于現實的!
活動最后一項是請Lida的朋友Cathy(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發(fā)表演講。內容主要涉及她工作中碰到的幾個典型病例。應該說,她絕對是一個相當棒的會講故事的人。10分鐘內,她用滿臉的氣定神閑講述著一個個生動活潑又不失幽默的生活小故事。喜歡她其中的一個總結:你永遠不知道你所做的或沒做的,會給他人帶來什么樣的后果——這一切都與愛有關。
回來的路上,我和Paul討論起UU的活動,他今天是第一次去這個教堂,而且是以Lida男友的身份。我們有一個共識:這是個充滿愛的地方,毋庸置疑,但人們這么虔誠地禱告,for whom?(向著誰?)這還得問問這個教的發(fā)起者——先驗主義者的代表梭羅和愛默生了!
順便說一聲,他本人更喜歡英國那種傳統(tǒng)的教堂、教義。Me too!
下午4點和Lida一起去了上周去過的超市Target,她為女兒買的4件衣服和3個不同顏色的水杯,竟沒有一樣令女兒滿意的,全部拿回去退掉。今天我才知道退貨時間是90天內!難怪這里的顧客多,難怪這里退貨的柜臺前放滿了貨架車。
回來的路上,Lida要去附近的一家圖書館還書。下班了沒關系,圖書館的外面有兩個大箱子,一個是專門還光碟之類的音像制品,另一個是還紙質書的。什么都不需要,把借來的書往里面一塞直接走人就是。又一個考驗自覺性的平臺,羨慕又佩服。不禁自問,這個在國內可以有嗎?
晚飯和Lida一起吃了陜西湯面條,期間聊了很多私密的話題。之前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會坐在飯桌前和一個美國知識女性聊得如此愜意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