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1〕
潤州甘露寺多景樓,天下之殊景也。甲寅仲冬,余同孫巨源、王正仲參會于此。有胡琴者,姿色尤好。三公皆一時英秀〔2〕,景之秀,妓之妙,真為希遇。飲闌〔3〕,巨源請于余曰:“殘霞晚照,非奇才不盡。”余作此詞。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4〕。樂事回頭一笑空?! ⊥1衣犈谜Z〔5〕,細捻輕攏〔6〕。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注釋】
〔1〕熙寧七年甲寅(1074),作者赴密州知州任,過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市),與胡宗愈(字完夫)、王存(字正仲)、孫洙(字巨源)劇飲,游潤州多景樓,作此詞。
〔2〕三公:指孫、王及胡宗愈,均當時才學之士。
〔3〕飲闌:酒筵將散之際。
〔4〕尊酒相逢:韓愈《贈鄭兵曹》:“尊酒相逢十載前,君為壯夫我少年。尊酒相逢十載后,我為壯夫君白首?!?/p>
〔5〕琵琶語:琵琶的曲調(diào)可表情達意。白居易《琵琶行》:“今朝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p>
〔6〕細捻輕攏:演奏琵琶的指法?!杜眯小罚骸拜p攏慢捻抹復挑?!?/p>
【評析】
詞序云“殘霞晚照,非奇才不盡”,這是孫巨源請托蘇軾的一句話,當然也是順手戴的高帽。其后,蘇軾沒有任何客氣或謙遜的記載如“欣然命筆”、“卻之不恭”等等。他只是極其平常低調(diào)簡短地說“余作此詞”,可見當仁不讓之概。蘇軾當然有大聰明大學問,即席妙筆生花這樣的小事難不倒他。
宴飲于多景樓,蘇軾即從此開筆,首二句以“多情”、“多感”、“多病”妝點“多景”樓名,連用四個“多”字,可謂天然湊泊、妙手偶得。這是一場可遇不可求的因緣際會,正如蘇軾的回憶:“途中與完夫、正仲、巨源相會,所至輒作數(shù)劇飲笑樂,人生如此有幾,未知他日能復繼此否。”(《與李公擇》)這也就是“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兩句詞意,且足見同席者均是解悟人生的“一時英秀”。其映照之妙如此。
下片聚焦于“醉臉春融”的官妓胡琴。對于胡琴的魅力,蘇軾毫不掩飾艷羨之情,小序中所謂“姿色尤好”也。人世間哪一種美好能比得了解語花呢?那才是最為賞心悅目、怡情解憂、銷魂醒酒的選擇。胡琴相貌并未詳寫,但“醉臉春融”提供了闊大的想象空間,足抵他人千百字。煞拍處宕開一筆,把注目的焦點拉到了極悠遠處,由酒紅上腮連類到斜照江天的一抹霞彩,把女人之美和自然之美平齊。這樣的“齊物論思想”,蘇軾從不刻意回避,而是神思飄逸,心觀萬象,是為超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