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激進人士與顛覆分子

倫敦文學(xué)小史 作者:[英] 埃洛伊絲·米勒,[英] 薩姆·喬迪森 著;楊獻軍 譯


第2章 激進人士與顛覆分子

1381年在布萊克希思(Blackheath),游方教士約翰·保爾(John Ball,1338-1381,稱為“游方教士”是因為他在大路上布道,不在平時的教堂里布道)吟誦出如下傳世韻文佳句:

亞當(dāng)夏娃男耕女織時

又有何人是紳士?

約翰·保爾對倫敦悠久的激進煽動傳統(tǒng)做出了最早的貢獻。他宣稱:“上帝把所有的人造得彼此相同,我們被束縛、被奴役是由惡人不公正的壓迫造成的?!惫膭勇牨妭凈[革命。王室當(dāng)然不能贊同他的這些思想,最終砍了他的頭,懸掛在倫敦橋上示眾。

沒過多久,傳統(tǒng)當(dāng)局又砍掉了許多人頭示眾。一大群失望憤怒的農(nóng)民在布萊克希思聚集起來,在屋頂鋪瓦工瓦特·泰勒的率領(lǐng)下沖過倫敦橋,直搗奧爾蓋特(途中可能經(jīng)過喬叟的住宅)。這些起義者向全國各地散發(fā)檄文,進一步醞釀更大規(guī)模起義。許多檄文上都署名耕夫皮爾斯。這是郎格蘭詩歌中描寫的一位“圣徒般”勤奮的農(nóng)夫的名字。他們還搗毀薩沃伊宮(Savoy Palace),在倫敦塔處決了大法官。最后他們遭到殘酷鎮(zhèn)壓,1500多名起義者被殺害。

有關(guān)這次農(nóng)民起義流傳下來的唯一一部目擊者記述文獻名為《佚名編年史》,作者是倫敦的一位佚名王室成員。這部編年史強調(diào)說,反抗稅制和農(nóng)奴制的起義者都是一些邪惡卑劣的鄉(xiāng)下人,肯定不是來自倫敦。

盡管這次農(nóng)民起義遭到了殘酷鎮(zhèn)壓,但隨后仍激勵了一些著名的起義運動。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大約300年后保爾又對平等派成員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平等派成員是17世紀出生在倫敦,在英國內(nèi)戰(zhàn)動蕩的歲月里成長起來的革命團體成員。他們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倡人民主權(quán),要求擴大選舉權(quán),實行宗教寬容政策。平等派成員文筆功夫了得,發(fā)表了大量宣傳手冊。在他們引以為自豪的作品中有《英格蘭悲慘的奴隸制》(England's Lam-entable Slaverie)、《萬民控訴書》(A Remonstrance of Many Thousand Citizens)等篇目。他們在伊斯靈頓(Islington)的酒館里會面議事。其中有一家酒館名叫迷迭香枝(Rosemary Branch)酒館,其名稱源自平等派成員們插在帽子上表明身份的一種香草小枝(如今在伊斯靈頓仍然有一家迷迭香枝酒館,只是不在同一個地點)。最為有名的是,他們于1647年10月和11月在帕特尼(Putney)的貞女圣瑪麗教堂舉行了一系列辯論活動,最后推出了政治風(fēng)潮中的經(jīng)典之作《人民公約》(The Agreement of the People)。他們還向議會提交了一份有1/3倫敦公民簽名的請愿書。也許是因為聲勢如此浩大,到1649年平等派大多數(shù)領(lǐng)導(dǎo)人有的被害、有的坐牢。他們所寫的宣傳手冊只有一部分流傳下來。

在同一個歷史時期,約翰·彌爾頓居住在倫敦城外的奧爾德斯蓋特街(Aldersgate Street),也寫出了著名檄文《論出版自由》(Areopagitica)。其諷刺筆觸不難想象,由于開罪了審查人員,它只能在暗地里傳播。

彌爾頓又活了很長時間,即使在完全失明后還寫出了長詩《失樂園》(Paradise Lost)。倫敦許多其他革命者的處境就沒有這樣好。其中最悲慘的一位是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1792年她寫出了《為女權(quán)辯護》(A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一書[此書在一定程度上是針對一年前她的朋友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在伊斯靈頓天使旅館(Angel Inn)里所寫的小冊子《人權(quán)論》(The Rights of Man)所做的絕妙大膽的回應(yīng)]。她在書中以過人的膽識提出的觀點現(xiàn)在看來雖然平淡無奇,但在當(dāng)時卻使許多同時代人感到大為震驚:女人同男人一樣聰明,唯一阻礙她們發(fā)展的原因就是缺乏適當(dāng)?shù)慕逃N譅査雇死蛱剡€患有抑郁癥,不可靠的伙伴更使她吃盡了苦頭。1795年美國外交官,同時也是她幼小孩子親生父親的吉爾伯特·伊姆利(Gilbert Imlay,1754-1828)拋棄了她。由于一時想不開,她從帕特尼大橋(Putney Bridge)上跳了下去?!爱?dāng)你收到這張便條時,”她在自殺遺言中寫道,“我那火辣辣疼痛的頭將變得冰涼……我要跳進泰晤士河去尋死,根本不會有被救生還的機會?!?/p>

即使在這種事情上,她也是不走運。最終一位過路人把她救了上來。

到1796年,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同威廉·戈德溫(William Godwin,1756-1836)共筑愛巢,居住在(起初是未婚同居,不太光彩)令人賞心悅目的新月形住宅區(qū)波利貢街(Polygon)29號[位于大英圖書館后面的國王十字路(King's Cross)附近。這條街道早已被拆除,但當(dāng)時那里居住著許多躲避法國大革命的難民,所以使那一帶同法國建立了一定的聯(lián)系]。遺憾的是,一年后她女兒瑪麗的出生[即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后來以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揚名天下]使她血液中毒。她一直沒有恢復(fù)過來,10天后不幸去世。

60年后,卡爾·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坐在了位于大羅素街(Great Russell Street)上的古老大英圖書館里(座位號為L13),撰寫《資本論》。[50年后,弗拉基米爾·列寧(Vladimir Lenin,1870-1924)參觀了馬克思坐過的L13號座位。列寧登記的姓名為“雅各布·里希特”(Jacob Richter)。當(dāng)時詩人約翰·梅斯菲爾德(John Masefield,1878-1967)看到了列寧,心想那位不尋常的人物究竟是誰呢。]

馬克思在勤奮寫書之余,喜歡到索霍區(qū)迪恩街(Soho's Dean Street)——他的朋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家里——盡情享受一番美酒佳肴。馬克思在勤奮寫作一天后回家的路上,常常去附近的黑馬酒館(Black Horse)里喝上幾杯。馬克思在那家酒館里最有名的舉動就是爬上桌子發(fā)表演講。

實際上馬克思對酒吧間哲學(xué)情有獨鐘,酒癮也大。德國共和派革命者威廉·李卜克內(nèi)西(Wilhelm Liebknecht,1826-1900)19世紀50年代在倫敦居住時,是馬克思的朋友。他在1901年撰寫了一部講述馬克思生平事跡的《傳記回憶錄》(Biographical Memoirs)。在這部書中,李卜克內(nèi)西回憶起他和馬克思、德國政治哲學(xué)家埃德加·鮑爾(Edgar Bauer,1820-1886)在倫敦市中心外出狂歡時的情景。

“麻煩的是,”李卜克內(nèi)西寫道,“要從位于牛津街和漢普斯特德路(Hampstead Road)之間的每個酒館順手拿點什么。”這絕非易事,因為倫敦的這一片區(qū)域酒館林立。“但是我們?nèi)匀恢y而進,”他寫道,“頻頻得手,一直干到托特納姆宮路(Tottenham Court Road)盡頭,無一閃失。”

他們在這里又進入一家酒館,加入了嘈雜喧鬧的人群。三人興高采烈地說個不停。后來馬克思又對眾人大講英格蘭沒有能同貝多芬相媲美的藝術(shù)家。“我們的主人開始眉頭緊鎖”,李卜克內(nèi)西說道。于是這三個哲學(xué)家離開了酒館。他們已經(jīng)受夠了酒館,開始往家走,直奔海格特(Highgate)而去。在回家的途中,這位著名的黑格爾派哲學(xué)家鮑爾看到了一堆鋪路石,立刻喊叫起來:“好啦,有主意了!”隨后他便開始用石頭擊滅一盞又一盞煤氣燈。馬克思和李卜克內(nèi)西也跟著干了起來。他們的舉止引起了幾名警察的注意,并向他們追來。這三個德國人飛快地跑進了一條街后窄巷?!榜R克思的表現(xiàn)出乎我的意料”,李卜克內(nèi)西這樣寫道。他們?nèi)嘶氐搅思依?,“沒有再去冒險”。

索霍的紅獅酒館(Red Lion)是馬克思經(jīng)常光顧的另一去處,位于大溫德米爾街(Great Windmill Street)20號。1847年他曾在那里舉辦過講座,并同恩格斯一起為共產(chǎn)主義者同盟制定了“行動綱領(lǐng)”。除此之外,不妨去參觀一下位于克勒肯維爾的馬克思紀念圖書館和工人學(xué)校。后者所在地是一座漂亮的18世紀建筑,由社會民主聯(lián)盟建立的20世紀出版社也曾設(shè)在那里。列寧在流亡期間在那里工作過一年。

伊里奇(列寧)研究過倫敦的現(xiàn)實生活。他喜歡坐在公共汽車上長時間在市內(nèi)穿行。他喜歡這座巨大商業(yè)城市中的繁忙交通。也有其他不同的地方——倫敦勞動人民租居的狹窄簡陋的街道,晾衣繩從道路中間橫過,饑瘦的兒童在家門口玩?!晾锲娼?jīng)常緊咬牙關(guān)用英語說道:“兩個國家!”

列寧妻子克魯普斯卡婭回憶錄

馬克思去世后安葬于倫敦北部的海格特公墓。他的墓碑上寫著:“哲學(xué)家們只是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然而重要的是改造世界?!?/p>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倫敦租居的第一個公寓位于迪恩街28號,有時也成為卡爾·馬克思的住處。如今那里是高檔餐廳“君往何處”所在地,里面特設(shè)一個馬克思單間,可以對外出租給“飲酒聚會的企業(yè)員工”。

在19世紀的倫敦街頭,激進人士不僅僅只有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兩個人。1826年作家威廉·科貝特(William Cobbett,1763-1835)在克勒肯維爾-格林(Clerkenwell Green)發(fā)表著名演講,反對《谷物法》(Corn Laws)。1887年喬治·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和前拉斐爾派畫家兼作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前往特拉法爾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參加聲勢浩大的示威活動,反對在愛爾蘭采取強制手段,對那里的失業(yè)現(xiàn)狀表示抗議。在廣場上他們親眼看見了血腥星期日所發(fā)生的事件——警察與示威者發(fā)生沖突,75人受傷,400人被捕。

20世紀20年代,也是在特拉法爾加廣場,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1903-1950)曾在那里露宿度日。后來他為表感激,在長篇小說《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中將特拉法爾加廣場重新命名為“勝利廣場”(Victory Square)(那是書中一個主要的壓迫之地)。在他講述的有關(guān)極端錯誤的革命行動故事中,倫敦的許多地方得到了影射。書中“真理部食堂”的原型有一部分是英國廣播公司(位于牛津街200號)那個沒有窗戶的食堂,其余則是倫敦大學(xué)的理事會大樓。當(dāng)年在倫敦時,奧威爾自己的革命活動主要在紙上開展。20世紀40年代,他經(jīng)常被人從珀西街(Percy Street)24號的阿克羅波利斯餐廳(Acropolis Res-taurant)轟出去。他有什么罪過?因為沒有穿短上衣。[有一回在那里和馬爾科姆·馬格里奇(Malcolm Muggeridge)用餐時,他要求換座位,為的是不必看《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主編金斯利·馬?。↘ingsley Martin)那張“腐敗的臉”。此人在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中站到斯大林主義者一邊。]

我來到倫敦,過了幾個月就成為一位托洛茨基主義者。C.L.R.詹姆斯

克勒肯維爾·格林(Clerkenwell Green)作為左翼基地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初期它成為社會黨人出版商大本營所在地之前,馬克思紀念圖書館就已經(jīng)成為威爾士窮人們的慈善學(xué)校。18世紀90年代,許多反戰(zhàn)及政治運動辦事處就坐落在格林街。喬治·吉辛(George Gissing)在其長篇小說《民眾:英國社會主義的故事》(Demos:A Story of English So-cialism)中突出描寫了這片區(qū)域所發(fā)揮的作用。19世紀初期,那里有一家名為倫特(Lunt's)的理發(fā)店兼作咖啡屋和閱讀室。憲章運動者們經(jīng)常在那里聚會。你還可以在那里一邊理發(fā),一邊喝咖啡,同時還能聽那位理發(fā)師富有激情地發(fā)表反對奴隸制的演講。其左翼傾向就是這么源遠流長。

然而倫敦這座文學(xué)城市對于各種觀點均能夠兼容并蓄,等量齊觀。在20世紀30、40年代的黑衫黨時代,戴安娜·米特福德(Diana Mitford,1910-2003)有可能是居住在倫敦的一位最為臭名昭著的法西斯作家。與此同時,也不乏思想信仰令人不快的其他人士。在諾丁山切普斯托路(Chepstow Roadin Not-ting Hill)25號,有一個極為奇特的小團體,其核心人物分別是柯林·威爾遜[Colin Wilson,1931-2013,他居然是哲學(xué)暢銷書《局外人》(The Outsider,1956)的作者,出乎眾人意料],他的作家同行希爾·霍普金斯(Bill Hopkins,1928-2011)和約翰·布萊恩(John Braine,1922-1986)。威爾遜信奉獨具特色的英國存在主義哲學(xué)。他認為只有5%的人具備運用政治權(quán)力的能力,應(yīng)該允許這些超人統(tǒng)治其他大多數(shù)人。就在《局外人》一書出版發(fā)行不久,有位女士在當(dāng)代藝術(shù)研究院舉行的一次活動中對他的上述信念和勢利眼行為提出了質(zhì)疑。

“威爾遜先生,我并不認為自己是位知識分子,”這位女士說道,“我有一個漂亮的住宅,一個精心打理的花園。丈夫很愛我,兩個兒子待人熱情,很有禮貌。請你嚴肅地告訴我,究竟我錯在哪里?!?/p>

威爾遜回答說:“你……你是最差勁的人!簡直無法形容!一個主流罪犯!你只喜歡簡單的東西,其他方面你一無所能。

你的房子是垃圾,你的花園是垃圾堆,是沼澤地。你丈夫是混蛋白癡,你兒子是臭大糞。你是個社會渣滓,窮兇極惡。你居然還能懷孕,這太讓人吃驚了?!睕]有人說過辯論從來都是斯文有禮的。

重要地址

貞女圣瑪麗教堂SW15高街(地鐵站:帕特尼橋)

天使中心區(qū)N1伊斯靈頓大街3-5號(地鐵站:天使站)

特拉法爾加廣場WC2N(地鐵站:查令十字路)

理事會大樓WC1E馬萊特街倫敦大學(xué)(地鐵站:羅素廣場)

推薦閱讀書目

卡爾·馬克思《資本論》

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

托馬斯·潘恩《人權(quán)論》

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為女權(quán)辯護》

  1. 黑衫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意大利和英國的法西斯組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