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泰山給我金鑰匙
第四次登岱的緣由是我不曾想到的,就是因為我上邊說的那篇散文——《挑山工》。
前邊說了,這篇散文寫于一九八一年,正是我寫作的鼎盛期。那年我寫了七十萬字,有點發(fā)狂。大概那時我最需要挑山工背重百斤、著力攀登的精神。散文發(fā)表出來不久,就被選入教材中。由是而下,直至今日。不少孩子學過此文,便去泰山看挑山工,就像那年陪母親登岱所遇到的情形。據(jù)一九九六年泰安市政府調(diào)查,當時近兩億中國人在課本上讀過這篇散文。沒想到我與中國一座名山竟有如此深刻的緣分。泰安市政府決定授我為“榮譽市民”,贈一把聲稱可以“打開”這座世界名山的金鑰匙給我。
在授我“榮譽市民”的儀式上,我接受了煌煌奪目的金鑰匙,并以“榮譽市民”名義回贈一幅《泰山挑山工圖》給泰安市政府;還在與泰安小學生見面時,為孩子們寫下“愛我泰山”四個字。隨后便第四次登岱。
由于上次是從中天門上山,這次決定由中天門步行下山。重溫一下昔日在山腰以下畫畫時美好的記憶。我們一行人——幾位好友、妻子、學生一同乘車到中天門,然而沿路而下,這才感受到“上山不如下山難”的滋味。雖是下山,每一步同樣都要踩實,以防翻滾而落,由此想到我的人生。
這一路上逢勝景必觀之,遇題刻自讀之。學生怕我累,代我背著相機;妻子擔心我口渴——我有消渴癥,一直拿著一瓶水跟在我身后。我常常會指著某一山坳,某一深谷,某一樹石,某一老屋,說起先前登山作畫時難忘的情景,惹起一陣懷舊的情懷,也會為某一野店的消失不在唏噓不已。這些感覺不是很像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了嗎?于是在紅門、一天門以及斗母宮前一一拍照留念,并和路遇的挑山工殊覺親切地合了影。最令我驚喜的是在斗母宮前發(fā)現(xiàn)仍有小店出售那種姥姥提到過的青竹杖。這次選了一根,竹皮青碧光亮,竹竿挺直峻拔,回去后用墨筆題記,請擅長雕刻的友人刻上。
同行朋友笑道:“看你到了這山,好像回到你的老家?!?/p>
我說:“有了金鑰匙更可隨時回來,不用再敲門了,用鑰匙一擰就進來?!?/p>
可是,此后不久便開始投入城市歷史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經(jīng)年累月各地跑,竟然無暇再來登岱。然而巍巍泰山包括挑山工的影子并沒有在心中被淡漠??墒且淮温犝f當今在泰山難見到挑山工了,還有一個說法——“最后一代挑山工”——十分牽動我的心。怎么會“最后一代”?時代變化得太劇烈,連挑山工也瀕危了?這是真的嗎?我想,我該抓緊時間專門去泰山訪一訪挑山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