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退示官吏
元結(jié)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邊鄙而退。豈力能制敵與?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
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
洞壑當(dāng)門前,
井稅有常期,
日晏猶得眠[1]。
忽然遭世變,
數(shù)歲親戎旃[2]。
今來典斯郡,
山夷又紛然[3]。
城小賊不屠,
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
此州獨(dú)見全。
使臣將王命,
豈不如賊焉[4]?
今彼征斂者,
迫之如火煎。
誰能絕人命,
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jié),
引竿自刺船。
將家就魚麥,
歸老江湖邊。
我過去欣逢世道太平,
在山林中隱居二十年。
庭院中泉水涓涓流淌,
門前的峽谷幽深寧靜。
繳納賦稅有規(guī)定日期,
早晚還能安然地睡眠。
忽然發(fā)生了安史之亂,
我多年隨軍南征北戰(zhàn)。
現(xiàn)在來治理這個州郡,
山中的蠻夷紛紛作亂。
強(qiáng)蠻見百姓生活貧苦,
不忍讓百姓再遭屠掠。
所以鄰近州郡被攻陷,
這個地方幸免遭劫難。
使臣們奉令收取租稅,
難道還比不上盜賊嗎?
繳納租稅的窮苦百姓,
被逼得如在火上煎熬。
怎能斷絕人們的生路,
用來換取賢臣的美名。
我真想辭去官職歸隱,
自己撐船離開這地方。
帶著家眷移居到他鄉(xiāng),
在江邊獨(dú)享歡樂晚年。
【賞析】
這首詩的中心思想,可一言以蔽之:苛政猛于盜賊。其實(shí)在此詩的序中已說得明明白白的了:“豈力能制敵與?蓋蒙其傷憐而已?!北I賊與官府相比,倒顯得“有道”了!這豈止是譏諷,簡直是血淚控訴了!“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這雖然是詰問,但卻是明知故問,很顯然這些橫征暴斂的使臣就是不如盜賊!他們哪里會顧及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百姓呢?他們要的就是敲骨吸髓的榨取。
作為一個有良心的文人、官員,元結(jié)不想把百姓逼上死路,而想歸于田園江湖,不聞不問,求得些安慰,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作者這種消極回避的方式根本不能救民于水火之中。
【注釋】
[1] 井稅:這里指賦稅。
[2] 世變:安史之亂帶來的社會動蕩。戎旃:軍帳。
[3] 典:鎮(zhèn)守,治理。斯郡:指道州。
[4] 使臣:朝廷派到各地催征各種賦稅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