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晏殊

宋詞三百首(升級版) 作者:呂明濤,谷學彝 譯注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七歲能屬文,以神童應召試,賜同進士出身。三十歲拜翰林學士;慶歷二年(1042)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晏殊“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宋史》本傳)。其詞擅長小令,是婉約派代表作家,其詞風流旖旎,時有真情流露。有《珠玉詞》三卷。

浣溪沙(1)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2)。小園香徑獨徘徊(3)

【注釋】

(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張泌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賀鑄名“減字浣溪沙”,韓淲詞有“芍藥酴醿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檻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髙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清和風里綠陰初”句,名“清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這首詞上片通過疊印時空,交錯換位,進行了變與不變的哲學思考;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眼前的感傷。全詞語言流轉,明白如話,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蕭綱《春日》詩:“欲道春園趣,復憶春時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獨念春花落,還似昔春時。”兩者立意相似。晏殊另有詩《假中示判官張寺丞王??薄罚骸霸惹迕骷傥撮_,小園幽徑獨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難禁滟滟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游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可見是晏殊的得意之作,只是不知先有詩,還是先有詞。

(3)香徑:落花滿徑,留有芬芳,故云香徑。唐戴叔倫《游少林寺》詩:“石龕苔蘚積,香徑白云深。”

浣溪沙(1)

一向年光有限身(2)。等閑離別易銷魂(3)。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4),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5)

【注釋】

(1)浣溪沙:這是一首傷別詞,所寫的并非一時所感,也非一人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認識:年光有限,世事難料;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美好事物總難追尋,不如立足現實,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2)一向(shǎng):片刻。向,同“晌”。

(3)等閑:平常。銷魂:謂心靈震蕩,如魂飛魄散。形容極度哀愁感傷。

(4)滿目山河空念遠:由唐李嶠《汾陰行》詩“山川滿目淚沾衣”句化出。念遠,思念遠方友人。

(5)憐:愛憐。唐《會真記》載崔鶯鶯詩:“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此句化用其意。

清平樂(1)

紅箋小字(2)。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3)。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4)。

【注釋】

(1)清平樂:王灼《碧雞漫志》:“清平樂,《松窗錄》云:開元中,禁中初種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繁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李龜年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歌之。上曰:焉用舊詞為?命龜年宣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調》詞三章,上命梨園弟子約格調,撫絲竹,促龜年歌。太真妃笑領歌意甚厚。張君房《脞說》指此為《清平樂》曲。按:明皇宣白進《清平調》,乃是令白于《清平調》中制詞。蓋古樂取聲律高下合為三,曰清調、平調、側調,此謂三調。明皇止令就擇上兩調偶,不樂側調故也。況白詞七字絕句,與今曲不類,而《尊前集》亦載此三絕句,止目曰《清平調》,然唐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絕句耳。此曲在越調,唐至今盛行。今世又有黃鐘宮、黃鐘商兩音者,歐陽炯稱白有應制《清平樂》四首,往往是也?!睆蛽对~譜》,《花庵詞選》名“清平樂令”,張輯詞有“憶著故山蘿月”句,名“憶蘿月”;張翥詞有“明朝來醉東風”句,名“醉東風”。這首詞為懷人之作。詞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寫濃愁,言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而自己愛戀著的人卻不知去向;雖有天上的鴻雁和水中的游魚,它們卻不能為自己傳遞書信,因而惆悵萬端。

(2)紅箋:紅色箋紙。

(3)鴻雁在云魚在水:暗含魚雁傳書之意?!度圃姟肥諒埫凇渡樽印罚骸棒~雁疏,芳信斷,花落庭陰晩?!?/p>

(4)人面不知何處:語本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清平樂(1)

金風細細(2)。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3)。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jié),銀屏昨夜微寒。

【注釋】

(1)清平樂:詞人以精細的筆觸,描寫細細的秋風、衰殘的紫薇、木槿、斜陽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繼而通過主人公目睹雙燕歸去、感到銀屏微寒,營造了一種冷清索寞的意境,抒發(fā)了詞人淡淡的憂傷。

(2)金風:秋風?!段倪x·張協(xié)〈雜詩〉》:“金風扇素節(jié),丹霞啟陰期?!崩钌谱ⅲ骸拔鞣綖榍锒鹘穑是镲L曰金風也?!?/p>

(3)綠酒:美酒。

木蘭花(1)

燕鴻過后鶯歸去(2)。細算浮生千萬緒。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3)

聞琴解佩神仙侶(4)。挽斷羅衣留不住(5)。勸君莫作獨醒人(6),爛醉花間應有數(7)。

【注釋】

(1)木蘭花:這是一首優(yōu)美動人、寓有深意的詞作,詞人借青春和愛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無常,細膩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復雜情感。

(2)燕(yān)鴻:燕地的鴻。泛指北雁。

(3)“長于”二句:語本白居易《花非花》詩“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

(4)聞琴: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文君新寡,司馬相如以求凰之曲挑之,文君聞琴心動,夜奔相如。解佩:據《列仙傳》載,江妃二女出游,遇鄭文甫,文甫悅之,但不知其為神仙,女解下佩物送給他,文甫懷之,向前走十余步,視佩不見,回顧二女,亦不見。此處用“聞琴解佩”喻情投意合,兩情相悅。

(5)挽斷羅衣留不?。豪钪畠x《偶書二首》一云:“通中玉冷夢偏長,花影籠階月浸涼。挽斷羅巾留不住,覺來猶有去時香?!比么司洹?/p>

(6)獨醒人:語見《楚辭·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p>

(7)應有數:有定數,即指命運的安排。白居易《村中留李三固言宿》:“平生早游宦,不道無親故。如我與君心,相知應有數。”

木蘭花(1)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2)。重頭歌韻響錚琮(3),入破舞腰紅亂旋(4)。

玉鉤闌下香階畔(5)。醉后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6),點檢如今無一半(7)。

【注釋】

(1)木蘭花:這首詞上下兩片對照來寫,以上片場面之熱烈反襯下片眼前的凄清與孤獨,懷舊之情自然流露出來。結句由虛入實,感情沉著,情韻杳渺。

(2)玉真:玉人,美人。

(3)重頭:詞的上下片聲韻節(jié)拍完全相同的稱重頭。錚琮(zhēngcóng):形容金屬撞擊時所發(fā)出的聲音。

(4)入破:指樂聲驟變?yōu)榉彼橹簟y旋(xuàn):謂舞蹈節(jié)奏加快。

(5)玉鉤:指新月。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詩:“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瑣窗?!崩畎住稈煜洗掠袘选吩姡骸百亢龀俏鞴嗵鞈矣胥^?!?/p>

(6)賞花人:欣賞歌舞美色之人。

(7)點檢:猶言算來。

木蘭花(1)

綠楊芳草長亭路(2)。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3),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4)

【注釋】

(1)木蘭花:這首詞抒寫少年易別,相思苦長。在渲染相思之苦的同時,不乏幽怨之情,卻又不失忠厚之態(tài)。正如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所云:“婉轉纏綿,深情一往,麗而有則,耐人尋味?!?/p>

(2)長亭路:送別的路。古時于驛道每隔十里設長亭,故亦稱“十里長亭”,供行旅休息。近城者遂成為送別場所。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p>

(3)五更鐘:指懷人之時。下句“三月雨”同。

(4)“天涯”二句:語本唐白居易《長恨歌》詩“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踏莎行(1)

祖席離歌(2),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3)。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4)。

畫閣魂消,高樓目斷(5)。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注釋】

(1)踏莎行:大約為宋人自創(chuàng)此調。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一“錢文僖賦竹詩唱踏莎行”:“錢文僖公留守西洛,嘗對竹思鶴,寄李和文公詩云:‘瘦玉蕭蕭伊水頭,風宜清夜露宜秋。更教仙驥傍邊立,盡是人間第一流?!滹L致如此。淮寧府城上莎,猶是公所植。公在鎮(zhèn),每宴客,命廳籍分行,刬襪步于莎上,傳唱踏莎行,一時勝事,至今稱之?!币徽f“踏莎行”詞名取自韓翃詩《過櫟陽山溪》:“眾草穿沙芳色齊,踏莎行草過春溪。”此為送行之作。上片寫送別場面,別情依依,繾綣纏綿。下片寫相思情苦,惘惘離懷,黯然魂消。唐圭璋先生謂這首小詞“足抵一篇《別賦》”,可謂中的之評。

(2)祖席:餞行的酒席。唐杜甫《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詩:“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輝光?!背鹫做椬ⅲ骸白嫦嬸T也?!彼蚊穲虺肌秹敉T公餞仲文夢中坐上作》詩:“已許郊間陳祖席,少停車馬莫催行。”

(3)香塵:落花很多,塵土也帶香氣,故云香塵。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塵末,布象床上,使所愛者踐之?!碧粕騺缙凇堵尻柕馈吩姡骸靶袠窔w恒晚,香塵撲地遙?!?/p>

(4)棹(zhào):船槳,這里代指船。

(5)目斷:望斷。

踏莎行(1)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2)。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3)。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4)。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注釋】

(1)踏莎行:這首詞寫暮春景色,上片寫郊外景色,下片寫院內景象,最后以“斜陽卻照深深院”作結,閑愁淡淡,難以排解。

(2)陰陰見:樹木蔥郁茂密,現出幽暗之色。見,同“現”。唐李商隱《燕臺詩》之《夏》:“前閣雨簾愁不卷,后堂芳樹陰陰見。”

(3)濛(méng)濛:紛雜的樣子。

(4)游絲:飛揚在空中的蜘蛛等蟲類的絲。

踏莎行(1)

碧海無波(2),瑤臺有路(3)。思量便合雙飛去。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4),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5)。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注釋】

(1)踏莎行:這首詞寫別情。上片從悔別入筆,一經離別,芳蹤難尋,悔之晚矣。下片寫別后音訊難通,空自守望,夜深難寐。全詞深婉含蓄,蘊藉韻高,頗耐賞玩。

(2)碧海:月明星稀的夜空。唐李商隱《嫦娥》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3)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4)綺(qǐ)席:華麗的席具。南朝江淹《雜體詩·效惠休〈怨別〉》:“膏爐絕沉燎,綺席生浮埃?!?/p>

(5)紅箋小字憑誰附:唐韓偓《偶見》詩:“小疊紅箋書恨字,與奴方便寄卿卿?!贝嘶弥?。附,帶去。

蝶戀花(1)

六曲闌干偎碧樹(2)。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3)。誰把鈿箏移玉柱(4)。穿簾海燕雙飛去(5)。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6)。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注釋】

(1)蝶戀花:唐教坊曲名。本名為鵲踏枝。晏殊取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改作今名。又名《黃金縷》《鳳棲梧》《卷珠簾》《江如練》等。這首詞抒寫春日閑情。上片寫春風、楊柳、飛燕,一派盎然春意。下片寫風吹柳絮,雨打杏花,滿眼暮春景象。結句鶯語驚夢,好夢難尋,悵惘滿懷。

(2)偎:倚靠。

(3)黃金縷:比喻柳條。

(4)鈿(diàn)箏:裝飾以金銀等寶物的箏。移玉柱:指彈箏。

(5)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渡海而來,故稱海燕。唐張九齡《詠燕》詩:“海燕何微眇,乘春亦來?!?/p>

(6)一霎(shà):瞬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