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赤眉軍內(nèi)鄉(xiāng)作亂
上回書說王莽覽折吃驚,原來那折上奏明內(nèi)鄉(xiāng)縣有赤眉軍作亂。什么叫赤眉軍呢?這赤眉軍的首領(lǐng)叫作劉揚、樊崇,敝人先由劉揚、樊崇兩個人著手寫起。
話說漢高祖劉邦,乃是秦始皇時代泗上的亭長,手提三尺劍,斬蛇起義,三年滅秦,五年楚漢相爭,滅了楚霸王,得了漢室天下。凡他們劉氏同宗之人,按著輩數(shù)大小,全都列入宗卷,由宗正卿張蒼掌管。劉氏宗親既是劉邦的同宗,便可全都沾光,人人皆有富貴。內(nèi)中有兩家不是姓劉之人,亦列入宗卷之內(nèi),算是劉姓同宗的,一家是楚霸王的皇叔項伯,一家是姓婁的。因為什么他們會加入劉姓宗親之內(nèi)呢?皆因當初楚霸王項羽聽范增之計,在陜西鴻雁川地方設(shè)下鴻門宴,欲害劉邦。霸王的叔父項伯,在鴻門宴席間,曾與項莊對舞寶劍,保護劉邦。劉邦得了天下,沒殺項伯,賜姓劉氏(如同大清國的時代漢官抬旗一樣),算是劉姓宗親了。另外還有一家大臣,叫作婁敬,當初給劉邦立下了幾件不關(guān)痛癢的小小功勞,亦賜姓劉氏。
內(nèi)中卻說項伯這家人,一代一代往下相傳,到王莽專權(quán)的時候,傳至劉揚。在這二百余年,他們這代人可就窮了,窮得劉揚指著賣盆兒為生,人們叫他盆子劉揚。別看劉揚窮得賣盆兒,這內(nèi)鄉(xiāng)縣的人還不敢惹他,因為他是漢朝的宗親。犯了案打官司的時候,在縣屬的大堂站著講話,不跪下磕頭。他若是跟人家打官司,他沒有理由打輸了,縣官要給他定罪,得先往上行公事,折本遞至朝中,由朝中發(fā)回來公文,以案情輕重定罪。常有外任的官員因為漢室宗親跟百姓打官司,辦理得不善,革職議罪。有這一點緣故,外任的太守,各縣的縣令,每逢遇見漢室宗親涉訟之時,差不多都袒護宗親。處在那個時代,漢室宗親無論怎么窮困,亦能仗勢欺人。內(nèi)鄉(xiāng)縣有些個匪類人等,便都結(jié)交盆子劉揚,借他的勢力,為護身符。有個開寶局的樊崇,住家在內(nèi)鄉(xiāng)縣西門外謝家務。他在家里設(shè)立寶局,聚眾賭博,家中養(yǎng)著數(shù)十名打手,專為和旁人治氣打架的。樊崇還練就很好的武藝,慣使一口大刀,無人能敵,都管他叫作大刀樊崇。這樊崇為人心毒意狠,人人都畏如蛇蝎。他把劉揚拉攏上,算劉揚個好漢股,身不動膀不搖。劉揚每天由寶局里大秤分金,小秤分銀,他可就不賣盆兒啦。跟樊崇一拉攏,反倒吃好的喝好的,如何不干呢?
劉揚后來又交上了謝家務的財主謝祿。那謝祿練就一條大槍,真是難敵,大家送他個綽號叫金槍謝祿。這謝祿結(jié)交官府,走動衙門,放大利錢,剝削小民。他們幾個串通一氣,魚肉鄉(xiāng)里。有些人不平,跟他們治氣,打了官司。劉揚便出頭,見了縣官。劉揚說寶局是他開的,縣官為保持自己地位,亦不便得罪他,反把告狀的人打了一頓,糊涂了事。有些人為欠下謝祿的債款,打了官司,亦是劉揚出頭,說是欠他的錢,縣官便逼著還他債款。不知道的還以為縣官不給百姓做主,姑息養(yǎng)奸呢。其實呀,縣官也暗含著早使了他們的錢。俗語說:沒有土豪惡霸,難養(yǎng)貪官污吏。這亦是內(nèi)鄉(xiāng)縣的人民活該倒霉。別看盆子劉揚不做好事,處在那個年頭,反倒發(fā)了大財。內(nèi)鄉(xiāng)縣的人民把這幾個人恨得痛入骨髓,只是沒有法子把他們除掉。
及至到了王莽篡漢以后,不拘哪方有漢室宗親隱匿,只要有人報告官人,搜拿出來,立刻就殺。內(nèi)鄉(xiāng)縣里,劉揚可就存不住身了。樊崇等人亦怕身家性命難保,跟劉揚商議,大家想個辦法。內(nèi)中有個云游的老道,姓徐,大家都叫他徐半仙。這徐半仙當下勸他們道:“事已至此,不如聚眾謀反?!狈鐔柕溃骸胺垂倘皇呛弥饕?,倘若是被官兵打敗,怎么辦呢?”徐半仙聽說,便獻了兩個計策,一個是大家保劉揚在內(nèi)鄉(xiāng)縣興兵,以劉揚這個大漢的宗親,挑起義旗,為漢室復仇,名正言順,絕無不成之理。一個是以少勝多,以寡敵眾之法。他有個絕方,用二十幾味藥配成,能把人的眉毛一染就紅,你洗亦洗不下去,用刀兒剃了下去,長出來的眉毛還是紅的。徐半仙的主張是大家把眉毛染紅了,作個標識,內(nèi)中用意很深。大家議論妥當,便把這個染眉毛的藥配得了,夜間召集他們的黨羽數(shù)百人,樊崇勸大家染眉毛殺官奪印。這些人素日都是偷雞盜狗,到處敲騙之徒。大家聽了,無不愿意,便用藥把眉毛一染。誰亦沒想到眉毛染紅了去不掉啊,當時把藥涂上,覺得眉毛這兒癢癢得難受,人人都出了一身透汗。大家彼此一看,各人的眉毛全都鮮紅紅的好看。樊崇見大眾彼此相視,知道這些人是不怕王法的,便把刀槍棍棒散給眾人。由為首的樊崇、謝祿、徐丞、徐半仙等曉諭眾人,共立盆子劉揚為王,興兵滅莽。大眾聽了,便向劉揚跪倒,口呼千歲。呼叫的聲音太大啦,把謝家務全村的人都給驚醒了,嚇得誰亦不敢出來。沒想到不出來亦不成,劉揚吩咐眾人,把各家的門戶拆毀,由里頭把男女百姓全揪出來,按在街心,就往眉毛上抹藥,抹完了就嚷,說天上派下來神仙,賜給神方,命大眾都染眉毛,保劉揚為赤眉王。不染眉毛,天誅地滅。嚇得人們不知如何是好。樊崇等擁著劉揚,逢村搶村,遇鎮(zhèn)掠鎮(zhèn),到處奸淫殺擄。見著王莽的官兒,就殺;遇了王莽的兵兒,就宰。赤眉王劉揚率領(lǐng)眾人打破了內(nèi)鄉(xiāng)縣城,縣令被殺(早就該殺),把城內(nèi)大買賣富戶人家搶掠一空。
劉揚盤踞內(nèi)鄉(xiāng),便派其部下首領(lǐng)花刀戴禮,率領(lǐng)赤眉軍,分途搶掠。凡有男子,便染其眉,南召縣、寶豐縣、魯山縣一帶,俱遭赤眉軍蹂躪,苦不可言。河南南部各郡各縣俱皆震動,初時隱瞞不報,到后來赤眉軍鬧兇啦,才具折奏京,請王莽派兵將討伐。王莽得信,大為震怒,便派將討伐。官軍一到,赤眉軍如何抵敵得住,樊崇便擁著劉揚敗進山去。這內(nèi)鄉(xiāng)縣西北,山脈縱橫,高山峻嶺連綿不斷。有名的大山很多,什么臥牛山、熊耳山、大安山、降陸山、陸渾山,數(shù)百里的面積,全是山群。赤眉軍逃入山中,官軍可就沒法兒攻了。赤眉軍窩在山里不敢出來。王莽的官軍一走,赤眉軍便由山中竄出來,橫搶橫奪。王莽官軍趕至,赤眉軍又竄入山中;王莽官軍一走,他們又出來啦。內(nèi)鄉(xiāng)附近各縣,哪里受得了哇。一來一往,弄得老百姓無以為生,便索性投奔赤眉王。王莽聽說赤眉軍剿滅不易,他便出旨頒布各郡各縣,如遇見赤眉之人,不論是否赤眉軍,拿獲之時,不用行文,可以就地正法。王莽還以為這個辦法是極徹底呢,誰想這樣一辦更壞了。赤眉兵走單了,就被官軍所殺,弄得赤眉兵更是聚而不散,官軍更沒法攻啦。王莽唯恐剿赤眉的兵將不肯出力,特派欽差龐順到軍中切實調(diào)查。龐順查了一月有余,把調(diào)查所得的實在情形,據(jù)實回奏王莽。據(jù)龐順的折本查看,饒沒把赤眉剿滅,官軍反倒傷亡數(shù)萬之眾,廉丹、馮衍、汝云、王隆等十數(shù)員大將亦都陣亡。王莽深以為憂,復派王匡率兵十萬往討赤眉。
王莽在赤眉未平、綠林沒剿服之時,他應當自己省悟啊。誰想他反把政體改制,他把農(nóng)民的田賦、國家的幣制大為更改。從前王莽為假皇帝時,他命人造錯刀當錢使用。錯刀一把,當錢五十文;契刀一把,當錢五百文,與漢時所制的五銖錢并用。及至他篡位之后,他便降旨把錯刀、契刀、五銖錢罷去不用,另造小錢。值一文的小錢與造的大錢并用,直到天鳳年。王莽為增加收入,又設(shè)六管之法,凡造酒的燒鍋、造錢的工匠以及山中的出產(chǎn),什么銅鐵茶葉果木等項,都得納稅。那時有幾個大盜無法處治。有江夏人張霸、東海人刁子都,都有數(shù)萬之眾,與綠林山的綠林人互通聲氣。王莽作了幾年皇帝,弄得朝中盡是奸佞,外任的官員盡是貪官污吏。逢山有寇,遇嶺藏賊,這還不算,在云南反了個銅馬王王顯,西蜀反了個忠孝王劉福,山東反了大齊王田布,順德王盧方、濟寧王魏致、賓州王佟定、磁州王高鳳、平陽王公孫美、青州王楊盛、濟州王楊廣、永安王彭寵、大槍王劉庭、小槍王劉林、宣城王劉顯(孺子嬰的父親)等各路接踵而起。王莽是個亂世的奸雄,卻沒有治世之能,天下亂到這步田地,他亦想不出個辦法來。他反令朝中的王卿大臣,仿效周公之法,制禮作樂。他以為這個主意能夠安邦定亂,鬧得王公卿士晝夜聚議不決,文武大臣無法兼顧別的事兒。民間的案件無法辦理,各處來的公文堆聚如山,各郡各縣的官員政績?nèi)绾?,亦就無法考查了。
這些事都在大鬧武科場以前,敝人很忙快地,把它述明。這幾回書,要在書館里講演,叫作鋪墊(墊場活兒),可亦沒有這么詳細。敝人把王莽朝里朝外的事表明,人民受什么痛苦,赤眉軍怎樣作亂起事的,綠林如何起事,各路反王興兵作亂,俱皆分段述明,總算有了頭緒,現(xiàn)在就另換新題。岑彭馬武對花刀、馬武大鬧武科場、劉秀箭射王莽、馬武題反詩等等熱鬧節(jié)目,俱在下回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