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八年(前七〇四)
隨少師有寵,楚鬬伯比曰:“可矣!讎有釁〔1〕,不可失也。”夏,楚子合諸侯于沈鹿〔2〕,黃〔3〕、隨不會。使薳章讓黃〔4〕。楚子伐隨,軍于漢、淮之間。季梁請下之〔5〕,弗許而后戰(zhàn),所以怒我〔6〕而怠寇也。少師謂隨侯曰:“必速戰(zhàn),不然,將失楚師?!彪S侯御之,望楚師。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無與王遇〔7〕。且攻其右,右無良焉,必敗,偏敗,眾乃攜矣〔8〕。”少師曰:“不當王,非敵也〔9〕。”弗從。戰(zhàn)于速杞〔10〕,隨師敗績〔11〕,隨侯逸〔12〕。鬬丹獲其戎車與其戎右少師〔13〕。秋,隨及楚平。楚子將不許,鬬伯比曰:“天去其疾矣〔14〕,隨未可克也?!蹦嗣硕€。
【注釋】
〔1〕釁音xìn,隙也。有釁,有隙可乘也。
〔2〕沈鹿,楚地。
〔3〕黃,嬴姓國,在今河南潢川縣。
〔4〕讓,責也。
〔5〕下之,表示屈服也。
〔6〕怒我,激怒我軍,振作士氣也。
〔7〕楚人以左為上,楚君必在左。王即楚君也,亦稱楚子。
〔8〕攜音xié,離也。
〔9〕不與楚王相敵,不成為同等之國也。
〔10〕速杞,隨地。
〔11〕敗績,大敗也。
〔12〕逸,逃也。
〔13〕戎車,兵車也。戎右,戎車之右也。車戰(zhàn),勇武親信之人,居主帥之右,稱為戎右。
〔14〕少師被獲而死,其人在則為隨國之害,故曰“天去其疾矣”。
【譯文】
隨國少師得寵,楚國鬬伯比說:“可以了!敵國有隙可乘,不能錯失機會。”夏天,楚武王在沈鹿會合諸侯,黃、隨兩國沒有赴會。楚武王派薳章問責黃國。楚武王討伐隨國,駐軍在漢水和淮水之間。季梁請求隨侯表示屈服,楚國不同意而后開戰(zhàn),這樣來激怒我軍而振作士氣,且使敵軍懈怠。少師對隨侯說:“一定要速速交戰(zhàn),否則的話,將會錯過戰(zhàn)勝楚軍的機會。”隨侯于是出兵抵御楚軍,同時遠望楚軍。季梁說:“楚國人以左為上,國君必然在左軍之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交戰(zhàn)。姑且攻擊他們的右軍,右軍沒有良將,必然敗北,他們的偏軍一敗,全軍都會敗逃?!鄙賻熣f:“不與楚王正面交鋒,就不能成為地位同等的國家?!彪S侯于是不聽從季梁的獻策。在速杞交戰(zhàn),隨軍大敗,隨侯逃跑了。鬬丹拿獲隨侯乘坐的兵車和位居兵車右側的少師。秋天,隨國要和楚國議和。楚武王打算不同意,鬬伯比說:“上天已經去除了隨國的禍害少師了,隨國還未能戰(zhàn)勝。”于是在會盟后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