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隱公六年(前七一七)

左傳選 作者:朱東潤 選注


隱公六年(前七一七)

五月庚申〔1〕,鄭伯侵陳〔2〕,大獲。往歲,鄭伯請成〔3〕于陳,陳侯〔4〕不許,五父〔5〕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wèi)實難〔6〕,鄭何能為!”遂不許。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7〕,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8〕,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9〕:‘惡之易也〔10〕,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xiāng)邇〔11〕,其猶可撲滅〔12〕!’周任有言曰〔13〕:‘為國家者見惡如農(nóng)夫之務(wù)去草焉,芟夷蘊崇之〔14〕,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15〕?!?/p>

【注釋】

〔1〕庚申為五月十二日。

〔2〕陳,媯姓國,在今河南淮陽縣。

〔3〕請成,求和也。

〔4〕陳侯,陳桓公也。

〔5〕五父,桓公弟公子佗也。

〔6〕宋,子姓國,在今河南商丘縣等地。衛(wèi),姬姓國,在今河南淇縣、滑縣等地。難,去聲,實難,言宋衛(wèi)實可患也。

〔7〕長音zhǎnɡ,滋長也。

〔8〕悛音quān,改過也。

〔9〕見《商書·盤庚篇》。

〔10〕原缺“惡之易也”四字。易也,猶易長也。

〔11〕鄉(xiāng)與向通。鄉(xiāng)邇,逼近也。

〔12〕其猶可撲滅,猶言不可撲滅。

〔13〕周任,周大夫。

〔14〕芟音shān,除草也。夷,滅也。蘊,積也。崇,聚也。

〔15〕信,申也,讀作申。

【譯文】

五月庚申這一天,鄭莊公入侵陳國,大獲全勝。過去,鄭莊公曾經(jīng)向陳國求和,陳侯沒有同意,五父勸諫說:“親近仁義而和睦鄰國,這是國家寶貴的政策,您還是答應(yīng)鄭國的請求吧!”陳侯說:“宋國、衛(wèi)國才是真正的禍患,鄭國能有什么作為!”于是沒有同意。時人君子說:“善是不能丟失的,惡是不能滋長的,是在說陳桓公吧。滋長了惡而不知悔改,然后就會自食其果,即使想要挽救,又怎么可能呢?《商書》說:‘惡的容易滋長,就像大火在平原上燃燒,連逼近它都不能,怎么還可以撲滅!’周任有句話說:‘治理國家的人看到惡就如同農(nóng)夫必須要把雜草除去,鏟除掉以后堆積起來作肥料,斷絕它的老根,不讓它再能生長,那么善就能發(fā)展起來了?!?/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