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送一輪明月給他

凡事不如看淡 作者:林清玄 著


送一輪明月給他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他突然開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悅地走回住處,眼見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顧,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要離開的時候才在門口遇見了禪師。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見禪師,正感到錯愕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yuǎn)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著,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穿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p>

禪師不能送明月給那個小偷,使他感到遺憾,因為在黑暗的山林里,明月是照亮世界的最美麗的東西。不過,從禪師的口中說出“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這口里的明月除了是月亮的實景,指的也是自我清凈的本體。自古以來,禪宗大德都用月亮來象征一個人的自性,那是由于月亮光明、平等、遍照、溫柔的緣故。找到自己的一輪明月,向來就是禪者努力的目標(biāo)。在禪師的眼中,小偷是被欲望蒙蔽的人,就如同被烏云遮住的明月,一個人不能自見光明是多么遺憾的事。

禪師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著窗外的明月,進入定境。

第二天,他在陽光溫暖的撫觸下,從極深的禪定里睜開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明月是可送的嗎?這真是有趣的故事。在我們的人生經(jīng)驗里,無形的事物往往不能贈送給別人,比如,我們不能對路邊的乞討者說:“我送給你一點慈悲。”我們只能把錢放在盒子里,因為他只能從錢的多寡來感受慈悲的程度。

我們不能對心愛的人說:“我送你一百個愛情。”我們只能送她一百朵玫瑰,因為她也只能從玫瑰的數(shù)量來推算情感的熱度,雖然這種推算往往不能與實際情況畫上等號,因為送玫瑰的人或許比送鉆戒的人的愛要真誠而熱烈。

同樣,我們對于友誼、正義、幸福、平安、智慧等無價的東西,也不能用有形的事物做正確的衡量。我想,這正是人生的困局之一,我們必須時時注意如何以有形可見的事物的奧妙表達(dá)所要傳遞的心靈信息??杀氖?,在傳遞的過程中常常會有“落差”,這種落差常使骨肉至親反目,患難之交怨憤,恩愛夫妻仳離,有情人終于成為俗漢。

這些無形又可貴的情感,與禪的某些特質(zhì)接近,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是“當(dāng)下即是,動念即乖”,是“云在青天水在瓶”,是“平常心是道”!

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一種固定的方法可以訓(xùn)練人表達(dá)無形的東西,于是,訓(xùn)練表達(dá)無形情感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自身,充實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具備真誠無偽、熱切無私的性格,這樣,情感就不是一種表達(dá),而是一種流露。

在一個人能真誠流露感情的時候,連明月也可以送給別人,對方也真的收得到。

我們時時保有善良、寬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說送一輪明月,同時送出許多明月都是可能的,因為明月不是相送,而是一種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

此所以禪師說:“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這是真正人格的馨香,它使小偷感到慚愧,受到映照而走向光明的道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