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二)
無名氏
我見猶憐
桓宣武[71]平蜀,以李勢女為妾,甚有寵,私置之后齋。公主[72]初不知,既聞,領(lǐng)數(shù)十婢將棒襲之。正值李梳頭,發(fā)委藉地,姿貌絕麗,膚色玉曜,不為動容。徐下地結(jié)發(fā),斂手而言曰:“國破家亡,父母屠□,偷存旦暮,無心以生。今日若能見殺,實愜本懷?!敝髂藬S刀杖,泣而前抱之曰:“我見汝尚憐愛,心神悽愴,何況賊種老奴耶!”因厚禮相遇。(敦煌本《殘類書》第二種)
說明
化干戈為玉帛,轉(zhuǎn)戾氣為祥和,皆賴此一幅純美靈光。吾人觀小草依人,極婉極柔,然生機旺暢;吾人看淥水輕波,盈盈可愛,然柔亦克剛。讀懂此一層意思,尚不能真懂此一則小品也。家國、父母、生死,佳人斂手之際,神閑氣定,娓娓說來,可知坤道與乾道,原是太極一團元氣;珠光內(nèi)蘊,含斂天地之輝光也。
集評
余嘉錫曰:羅叔言先生《跋》,疑其采自《世說》(賢媛第十九)?!鄧L以唐寫本《世說》與宋本校,知宋人所刪者,劉孝標注耳。其臨川正文,但偶有三數(shù)字不同,未有刊削如此者?!额悤飞w別有所本,非采自《世說》也。然其敘事詳贍,過于《世說》及《妒記》矣。
——《世說新語箋疏》
宗白華曰:《世說》里面的女性多能矯矯脫俗,無脂粉氣……總而言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生氣、活潑愛美,美的成就極高的一個時代。美的力量是不可抵抗的,見下一段故事(即上引文)。
——《美學散步》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xùn)|解縣(今山西運城附近)人。貞元年間進士,中博學宏詞科,任禮部員外郎。后參與政治革新,敗而貶為永州司馬,又改任柳州刺史。卒于任上,民為祠奉之。詩文皆有造詣,雖居蠻僻而文名盛于天下,時號柳柳州,也稱柳河?xùn)|。尤擅長散文,峭拔簡練,與韓愈同倡古文運動,并稱“韓柳”而列唐宋八大家前首。傳世有《柳河?xùn)|集》。
馬室女雷五葬志
馬室女雷五,父曰師儒,業(yè)進士。雷五生巧慧異甚,凡事絲纊文繡,不類人所為者。余睹之甚駭。家貧,歲不易衣,而天姿潔清修嚴,恒若簪珠璣、衣紈縠,寥然不易為塵垢雜。年十五,病死。后二日,葬永州東郭東里,以其姨母為嫂于余也。將死曰:“吾聞柳公嘗巧我慧我,今不幸死矣。安得公之文志我于墓?”其父母不敢以云。葬之日,余乃聞焉,既而憫焉。以攻石之后也,遂為砂書圓磚[73],追而納諸墓。(《全唐文》卷五八九)
說明
此女天姿潔清,蘭心蕙質(zhì),觀其臨終寄語,可證其自信自愛、感激知己、尊崇人文、向往生命不朽,真如一線流星,劃破蒼茫夜色。宗元為此一段轉(zhuǎn)瞬即逝之生命立傳,亦使此一幅美的靈光,永永呈露。
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宋眉山(今四川樂山)人。嘉祐年間進士,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自請出外,通判杭州、湖州,又以詩案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惠州、瓊州(今海南),赦還。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工于書畫。詩文級橫奔放,飄逸不群,詞開豪放一派。與父洵、弟轍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著《蘇文忠公全集》,又有《東坡志林》傳世。
柔奴
王定國[74]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yīng)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75],余問柔:“廣南風土,應(yīng)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币驗榫Y詞云[76]。(《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兒寓娘》原序)
說明
“家世居京師”,而毅然與王鞏同行南遷,此女子有情有義,能共患難之人也??礀|坡憐香惜玉,才問得一句:“廣南風土,應(yīng)是不好?”此女率爾而對:“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弊孕拧⒆缘?、自在,勝卻多少賢人高論。一個“安”字,便是中國文化點睛之語。老坡后來有云:“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正與柔奴為同調(diào)。中國古代民間女子特具之生命美質(zhì),亦由坡公之詞筆,傳諸不朽。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明浦江(今屬浙江?。┤?。元末不受征召,隱龍門山著書。明初征自建康,除江南儒學提舉,任翰林學士,承旨主修《元史》。后謫茂州,卒于途中。有《宋文憲公全集》傳世。
記李歌
李歌者,霸州[77]人,其母“一枝梅”,倡也。年十四,母教之歌舞,李艴然曰:“人皆有配偶,我可獨為倡耶?”母告以衣食所仰,不得已,與母約曰:“媼能寬我不脂澤[78],不葷肉,則可爾,否則有死而已?!蹦笐?,陽從之。自是縞衣素裳,唯拂掠翠鬟,然姿容如玉雪,望之宛若仙人,愈致其妍。人有招之者,李必詢筵中無惡少年乃行,未行,復(fù)遣人覘之。人亦熟李行,不敢以褻語加焉。李至,歌道家游仙辭數(shù)闋,儼容默坐?;蛴嗅蛑撸m拂袖徑出,弗少留。他日或再招,必拒不往。
益津[79]縣令年頗少,以白金遺其母,欲私之。李持刀入戶,以巨木撐拄,罵曰:“吾聞縣令為風化首,汝縱不能,而忍壞之耶?今冠裳其形,而狗彘其行,乃真賊爾,豈官人耶?汝即來!汝即來!吾先殺汝,而后自殺爾?!绷铙@走,時監(jiān)州[80]聞其賢,有子方讀書,舉秀才,聘為之婦,李尚處子也。
居數(shù)年,天下大亂,夫婦逃難,俱為賊所執(zhí)。賊悅李有殊色,欲殺其夫而妻之。李抱其夫,詬曰:“汝欲殺吾夫,即先殺我,我寧死,決不從汝作賊也。”賊怒,并殺之。吁!倡猶能有是哉?可慨也?。ā端挝膽椆罚?/p>
說明
烈女、美人而兼仙女也。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風土鐘靈毓秀如斯。
柳如是
柳如是(?—1664),字蘼蕪,本姓楊名愛。初為吳江名妓,色藝冠一時,尤工詞翰。歸錢謙益,相得甚歡,有河?xùn)|君之名。構(gòu)絳云樓居之,酬唱無虛日。明亡,勸謙益殉國,不成。后謙益死,殉之。
借舫
早來佳麗[81]若此,又讀先生[82]大章,覺五夜風雨凄然者,正不關(guān)風物[83]也。羈紅恨碧[84],使人益不勝情耳。少頃,當成詩一首呈教。明日欲借尊舫[85],一向西泠兩峰。馀俱心感。(《柳如是尺牘》第二通)
說明
此一幀小箋,寫得清而麗、婉而約。忽寫天氣,忽寫心情,乍暖還晴,如春云浮空,又如落花依草。大有六朝書札之風。其中所含蘊河?xùn)|君之性情人品,陳寅恪先生論之甚詳,不可不讀。
集評
陳寅恪曰:觀《春星堂詩集》壹《不系園集》載黃汝亨代汪然明所作《不系園約款》十二宜中,名流、高僧、知己、美人等四類人品之條,以河?xùn)|君之資格,其為“美人”,自不待言?!爸骸眲t河?xùn)|君與汪然明之情分,……然明固是河?xùn)|君之知己,而謂河?xùn)|君非然明之知己,亦不可也?!懊鳌彪m指男性之士大夫言,然河?xùn)|君感慨激昂,無閨房習氣,其與諸名士往來書札,皆自稱弟,又喜著男子服裝……然則河?xùn)|君實可與男性名流同科也。至若“高僧”一目,表面觀之,似與河?xùn)|君絕無關(guān)系,……但就其平日所為,超世俗、輕生死,兩端論之,……蓋與“高僧”亦相去無幾矣。固黃貞父約款關(guān)于人品之四類,河?xùn)|君一人之身,實全足以當之而無愧。
——《柳如是別傳》上
林天素:今復(fù)出懷中一瓣香,以柳如是尺牘寄余索敘?,槵様?shù)千言,艷過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
——《翠雨閣·小引》
人之相知,貴濟其天性
嵇叔夜有言:“人之相知,貴濟其天性[86]?!钡茏x此語,未嘗不再三嘆也。今以觀先生之于弟,得無其信然乎[87]?浮談謗謠之跡,適所以為累,非以鳴得志也[88]。然所謂飄飄遠游之士,未加六翮,是尤在乎鑒其機要者耳[89]。今弟所汲汲者,亡過于避跡一事。望先生速擇一靜地為進退[90]。最切!最切!馀晤悉。(《柳如是尺牘》第五通)
說明
此為有關(guān)友情之珍貴小品。陳寅恪先生云:“當崇禎十二年春間,林天素已返三山,楊云友亦埋骨西泠,至若纖郎即王修微,則又他適,然明諸游舫,若舍河?xùn)|君而不借,更將誰借耶?”可知河?xùn)|君此時乃汪然明最親密之知己。又:“夫知己之成立,往往發(fā)生于兩方相互之關(guān)系。”河?xùn)|君以美人遲暮之心事,身世飄零之苦況,得寓居汪然明“桂棟藥房”之書樓;河?xùn)|君訪覓名流、擇婿人海之夙愿,亦得汪然明如信陵君之俠舉成全,人生得一知己之難,河?xùn)|君深心銘感,“再三感嘆”,如《尺牘》第八通云:“嗟乎!知己之遇,古人所難,自愧渺末,何以當此?”歆幸之意,溢于言表。本篇意義,此其一也?!叭酥嘀?,貴濟其天性”,此語可見河?xùn)|君對自己天生一幅美質(zhì)之自尊自貴。此一“天性”,得汪然明知之、愛之、成全之,幸何如之!幸何如之!此其二也。中國古典人性精神中友道之美,在此獲一精致、成熟詮解,殊堪珍視。
集評
陳寅恪曰:又牧齋《有美》詩云:“蘇堤渾倒踏,黟水欲平填?!币∩偃兆x此詩,頗不能解。蓋“蘇堤”自指西湖而言,……但下句以“黟水”為對文,則突兀不倫,未曉其意所至?!按顾乐?,得讀河?xùn)|君尺牘,并參以《一笑堂集》、《春星堂集》等,始恍然大悟,“黟水”即指然明。然明為新安人,故以“黟水”目之。合此兩句言之,即謂河?xùn)|君寓杭州汪氏橫山別墅時,因然明以求見之人,必甚不少。據(jù)此札避跡以求靜地之語,可知牧翁之詩,殊為實錄也。觀然明一生所為,如為楊云友作“生死金湯”之類,事例不少。
——《柳如是別傳》中
又曰:夫程(孟陽)謝(象三)乃害單相思病者,其詩集之保留此類作品,可憐,可恨,可笑,固無待言?!妫∠笕龤饬狂郦M,手段陰狠,復(fù)挾多金,欲娶河?xùn)|君而不遂其愿。倘后來河?xùn)|君所適之人非牧齋者,則其人當不免為象山所傷害。由今觀之,柳錢之因緣,其促成之人,在正面為汪然明,在反面為謝象山,豈不奇哉?茍明乎此,當日河?xùn)|君擇婿之艱,處境之苦,更可想見矣。
——《柳如是別傳》中
又曰:飄零之感,哀怨之詞,至今讀之,猶足動人,何況當日以“黃衫俠客”自命之汪然明乎?宜汪氏屢為河?xùn)|君介紹“啟金屋者”。雖所介紹之人,往往不得河?xùn)|君之同意,但天壤之間終能得一牧齋,以為歸宿,是亦可謂克盡其使命,不負河?xùn)|君之屬望矣。此三十一通尺牘中,關(guān)于此點者,亦頗不少。
——《柳如是別傳》中
鵑聲雨夢
鵑聲雨夢,遂若與先生為隔世游矣[91]。至歸途黯瑟,惟有輕浪萍花與斷魂楊柳耳[92]?;叵胂壬N種深情,應(yīng)如銅臺高揭、漢水西流,豈止桃花千尺也[93]。但離別微茫,非若麻姑方平,則為劉阮重來耳。秋間之約,尚懷渺渺[94],所望于先生維持之矣。便羽即當續(xù)及。昔人相思字每付之斷鴻聲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書次惘然。(《柳如是尺牘》第七通)
說明
河?xùn)|君之深情綿邈,學養(yǎng)精淳,文辭佳妙,于此可見。其靈竅處固非笨人所能夢見,其熨帖處亦非粗人所能領(lǐng)會,其蘊藉處更非凡夫所能跂望。兼《高唐》、《洛神》之靈光,與《桃葉》、《團扇》之凄美,吾人于此“鵑聲雨夢”中,體會其意境,真是“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耳。
集評
陳寅恪曰:(柳如是尺牘)第拾叁通拒絕然明約游(商山)齊云云:“既負雅招,更憚索見?!彼^“雅招”,即指偕游。所謂“索見”,即指來訪,此意可互證也。
又曰:蓋昔日閨閣名媛之守禮法者,常不輕出游,即在清代中葉文學作品,如《儒林外史》敘述杜少卿夫婦游山(第三十三回),所以能自矜許,稱為風流放誕之故也。
又曰:鄙意河?xùn)|君此文乃用李太白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句,以比然明之深情。復(fù)用“銅臺”、“漢水”之辭,以比然明之高義。
又曰:河?xùn)|君實取袁氏(袁郊《甘澤謠》)文中“銅雀高揭”四字,而改易“漳水東注”為“漢水西流”四字。其所以如此改易者,不僅表示高上之義,與銀河西流相合,且“流”字為平聲,于聲律更為協(xié)調(diào)。吾人觀此,益可證知河?xùn)|君文思之精妙矣。
又曰:(錢謙益)《有學集》二十《許瑤夫人吳綃嘯雪庵詩序》云:“漳水東流,銅臺高揭。洛妃乘霧,羨翠袖之英雄,妓女望陵,吊黃須于冥莫。”寅恪案,此序用《甘澤謠》之文,亦改“注”為“流”,以合聲律,但序之作成,遠在河?xùn)|君尺牘之后?!粍t牧齋殆可謂偷“香”竊“艷”者耶?
——《柳如是別傳》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初名紹隆,字翁山,又字介子,清番禺人。明諸生,遭亂棄去為浮屠,名今釋,字一靈、騷馀。中年返初服,更今名。工詩,與陳恭尹、梁佩蘭合稱“嶺南三大家”。著《翁山詩文集》、《皇明四朝成仁錄》、《廣東新語》等。
劉三妹
新興女子有劉三妹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間。年十二,淹通經(jīng)史,善為歌。千里內(nèi)聞歌名而來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解音律,游戲得道,嘗往來兩粵溪峒間。諸蠻種類最繁,所過之處,咸解其言語。遇某種人,即依某種聲音而作歌,與之唱和。某種人奉之為式。嘗與白鶴鄉(xiāng)一少年登山而歌?;浢窦搬?、僮諸種人圍而觀之。男女數(shù)十百層,咸以為仙。七日夜歌聲不絕。俱化為石。土人因祀之于陽春錦石巖。巖高三十丈許。林木叢蔚,老樟千章蔽其半。巖口有石磴。苔花繡蝕若鳥跡書。一石狀如曲幾,可容臥一人,黑潤有光,三妹之遺跡也。月夕則聞笙鶴之音。歲豐熟,則仿佛有人登巖頂而歌。三妹今稱歌仙。凡作歌者,毋論齊民與狼、徭、僮人、山子等類,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錄焉。不得攜出,漸積遂至數(shù)篋。兵后,今蕩然矣。(《廣東新語》)
說明
劉三妹傳說,明清以還記述甚多,其事或廣東,或廣西,其人或民女,或仙子。王士禎《池北偶談》卷十六“粵風續(xù)九”條,又載三妹與白鶴秀才,和歌七日七夜,復(fù)皆化為石,地點即今廣西桂林之七星巖。張爾翮《劉三妹歌仙傳》,則記三妹乃漢劉晨之裔,對手為書生張偉望。三妹其人其事,實為中國民間百姓熱愛生命、能歌善舞之藝術(shù)人生體現(xiàn)。
余懷
余懷(1617—?),字澹心,一字無懷,號曼翁,又號曼持老人,明末清初福建莆田人。才情艷逸,工于詩詞。晚年隱居吳門,徜徉山水間,征歌選曲,有如少年。年八十余,猶撰《板橋雜記》,狹邪遺聞,哀感頑艷。著《味外軒文稿》、《研山堂集》、《秋雪詞》等。
葛嫩
葛嫩字蕊芳。余與桐城孫克咸[95]交最善??讼堂R,負文武才略。倚馬千言立就,能開五石弓,善左右射。短小精悍,自號飛將軍。欲投筆磨盾,封狼居胥。又別字武公。然好狹邪游,縱酒高歌,其天性也。先昵朱市妓王月,月為勢家奪去,抑郁不自聊,與余閑坐李十娘家。十娘盛稱葛嫩才藝無雙,即往訪之。闌入臥室,值嫩梳頭,長發(fā)委地,雙腕如藕,面色微黃,眉如遠山,瞳人點漆。教請坐??讼淘唬骸按藴厝徉l(xiāng)也,吾老是鄉(xiāng)矣?!笔窍Χㄇ?,一月不出。后竟納之閑房。甲申之變[96],移家云間[97],間道入閩,授監(jiān)中丞文驄軍事[98]。兵敗被執(zhí),并縛嫩,主將將欲犯之。嫩大罵,嚼舌碎,含血噀其面。將手刃之??讼桃娔劭构?jié)死,乃大笑曰:“孫三今日登仙矣。”亦被殺。中丞父子三人同日殉難。(《板橋雜記》)
說明
葛嫩其人,可謂美女、才女而兼烈女子也!觀孫將軍一夕定情,即整月不出,可知兒女情長,自不必英雄氣短。末句極富史料價值,陳寅恪先生已言之。
集評
陳寅恪曰:龍友節(jié)義文藝,皆可流傳。今日因孔尚任《桃花扇》傳奇,于龍友為人,頗多誣詆,遂致論人論世,皆乖史實。茲以其與臥子輩及松江有關(guān),故余氏所記,涉及龍友者,亦不刪略,庶其可杜淺識悠悠之口云爾。
——《柳如是別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