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人間詞話注析 作者:劉少坤,王立娟


前言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又字伯隅,晚號觀堂,謚忠愨,浙江嘉興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xiàn)代相交之際享有國際聲譽的大學者,“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梁啟超語),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研究院“四大導師”。

王國維既是傳統(tǒng)文化領域的總結(jié)者與集大成者,又是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他雖只有五十一歲的生命,但一生著述達六十二種,批校古籍兩百余種,著作等身,成就卓越;他又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于我國近代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思想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開一代風氣之先。

浙江海寧,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里物產(chǎn)豐饒,人杰地靈,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才子之鄉(xiāng)、文化之邦”的美譽。宋代女詞人朱淑真,明代戲曲家陳與郊、史學家談遷和查繼佑,清代三閣老(大學士)陳之遴、陳元龍、陳世倌,詩人查慎行,近代詩人徐志摩、穆旦,作家金庸、陳學昭,醫(yī)學家王士雄,數(shù)學家李善蘭,軍事理論家蔣百里,佛學家太虛法師、印順法師,版本目錄學家趙萬里,翻譯家許國璋,等等,這些風云人物皆為海寧人。

1840年后,經(jīng)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古老中國的大門被列強強行打開。此后的一百多年間,華夏民族進入一個多災多難的年代,而才子們注定將承受人世間更多的苦與痛。

海寧王氏乃當?shù)厥兰?,屬書香門第,世代以儒學傳家。1877年,王氏家族中誕生了一位公子,他就是王國維。海寧王氏雖是大族,然至清末,已多代清寒。王國維天生聰慧,幼年為考秀才苦讀。然造化弄人,早年屢應鄉(xiāng)試不中,遂于戊戌變法、風氣陡變之際棄絕科舉。1898年,王國維二十二歲,結(jié)識著名版本目錄學家羅振玉,從此之后的三十年生涯,與羅振玉再也牽扯不開。1901年,羅振玉資助王國維赴日本留學。1902年王國維因病歸國,后在羅振玉推薦下執(zhí)教于南通師范學校、江蘇師范學校等,講授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知識。1906年隨羅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學部總務司行走、圖書館編譯、名詞館協(xié)韻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國維三十五歲,攜眷隨兒女親家羅振玉逃居日本京都,從此以前清遺老的身份處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學國學門通訊導師。翌年,由蒙古貴族、大學士升允舉薦,與羅振玉、楊宗羲、袁勵準等應召任清遜帝溥儀“南書房行走”,食五品祿。1924年,清華學校欲“改辦大學”,同時設立研究院。清華學校校長曹云祥動員胡適出任籌建中的清華研究院院長,胡適推辭不就(后改為吳宓任主任),但向曹校長推薦了四位導師人選:梁啟超、王國維、章太炎、趙元任。后因章太炎不就,而改聘陳寅?。ㄓ蓞清低扑])。1925年,因曹云祥的禮聘與胡適的從中斡旋,王國維任教于清華研究院,形成了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的格局。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國維告別清華園,到頤和園內(nèi)的魚藻軒前,自沉于昆明湖,一代鴻儒就此凋落。遺書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jīng)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后,當草草棺斂,即行藁葬于清華園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于城內(nèi)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書籍可托陳(寅恪)、吳(宓)二先生處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chǎn)分文遺汝等,然茍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p>

陳寅恪為之嘆惋:“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于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fā)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薄跋壬龌蛴袝r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薄胺惨环N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xiàn)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惫糍澰唬骸巴鯂S……遺留給我們的是他的知識的產(chǎn)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樓閣,在幾千年來的舊學的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p>

王國維于詞學領域用力較早,但持續(xù)時間不是很長,大約只有六年時間,《人間詞》與《人間詞話》是其中的代表。這兩部書影響深遠,尤其是《人間詞話》,其中的“境界說”以一種生鮮曼妙的姿態(tài)現(xiàn)身于詞學界,深刻影響了整個學界,轟動了一個多世紀,直至現(xiàn)在。

王國維以“人間”命名其詞集為《人間詞》,命名其詞學論著為《人間詞話》,然一生皆未提及書名由來。趙萬里、羅振常認為名稱源于王國維所作詞中多有“人間”一詞(趙萬里《王靜安先生年譜》、羅振?!度碎g詞甲稿跋》),故名之。羅繼祖在《羅振玉王國維往來書信》一書中所收錄羅振玉信件首次稱呼王國維為“人間先生”,后加按語云:“王先生詞中好用‘人間’字,故公戲之以‘人間’稱之,嘗為制‘人間’兩字小印?!睋?jù)彭玉平先生統(tǒng)計,王國維九十九首詞中,“人間”一詞多達三十余次,“故這種說法有一定的事實依據(jù)”。李慶認為王國維使用的“人間”一詞乃是“源于日本語匯,意即人生,側(cè)重于表達個人化的情緒”(李慶《〈人間詞話〉的“人間”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1年第一期)。彭玉平教授解釋《人間詞話》書名由來曰:“《莊子》中的《人間世》乃莊子表述其核心思想的一篇,莊子對人世的判斷,與王國維當時對人世的判斷,稍加比勘,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有著驚人的一致性,所以王國維‘人間’從內(nèi)涵上而言,更多的淵源于《莊子》,‘人間’乃‘人間世’的簡稱,這應該是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的?!保ā度碎g詞話疏證·緒論》)認為“人間”即莊子“人間世”的簡稱,故源于莊子。然以上三種說法,似乎都與王國維之本意有所隔離,證據(jù)鏈并不完整。余在翻閱王國維文集之時,略有所得,分享如下:

從1901年到日本訪學至1906年,王國維大量接觸西方哲學,并因此而專攻哲學,翻譯并撰寫了許多有關西方哲學家如康德、叔本華、尼采的著作。如1903年撰《哲學辨惑》《論教育之宗旨》《叔本華像贊》《汗德像贊》,譯《西洋論理學史要》等。1904年撰《就倫理學上之二元論》(后易名為《論性》)《尼采之教育觀》《叔本華之遺傳說》《汗德之哲學說》《叔本華之哲學及其教育學說》《書叔本華遺傳說后》《叔本華與尼采》《釋理》等。1906年撰《教育小言十二則》《教育家之希爾列爾傳》《德國哲學大家汗德傳》《汗德之倫理學及宗教論》等。

王國維在翻譯、學習西方哲學經(jīng)典過程中,大量地接受并吸收了西方哲學的許多思想與理念,并融會貫通。其中有關文學起源以及文學功用的理解,遠遠超出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解釋。如王國維1906年,撰寫《文學小言》十七條,初次闡釋“游戲說”:

文學者,游戲的事業(yè)也。人之勢力用于生存競爭而有余,于是發(fā)而為游戲。婉孌之兒,有父母以衣食之,以卵翼之,無所謂爭存之事也。其勢力無所發(fā)泄,于是作種種之游戲。逮爭存之事亟,而游戲之道息矣。唯精神上之勢力獨優(yōu),而又不必以生事為急者,然后終身得保其游戲之性質(zhì)。而成人以后,又不能以小兒之游戲為滿足,放是對其自己之感情及所觀察之事物而摹寫之,詠嘆之,以發(fā)泄所儲蓄之勢力。故民族文化之發(fā)達,非達一定之程度,則不能有文學;而個人之汲汲于爭存者,決無文學家之資格也。

樊志厚1906年《人間詞甲稿序》:“余與君處十年矣,比年以來,君頗以詞自娛。余雖不能詞,然喜讀詞,每夜漏始下,一燈熒然,玩古人之作,未嘗不與君共。君成一闋,易一字,未嘗不以訊余。”可以說,文學的游戲促成人性的娛情,進而釋放了自己的精神上“所儲蓄之勢力”,這正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與最終歸宿,而這又可以說是與傳統(tǒng)文學觀念的“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形成了徹底的決裂,由此可見王國維所受西方哲學與文論影響之深。王國維1907年撰寫《人間嗜好之研究》,篇名中既包含“人間”一詞,又深入分析了西方文學創(chuàng)作論中的“過剩精力說”“娛樂說”:

活動之不能以須臾息者,其唯人心乎?夫人心本以活動為生活者也。心得其活動之地,則感一種之快樂,反是則感一種之苦痛。此種苦痛,非積極的苦痛,而消極的苦痛也。易言以明之,即空虛的苦痛也??仗摰目嗤?,比積極的苦痛尤為人所難堪。何則?積極的苦痛,猶為心之活動之一種,故亦含快樂之原質(zhì),而空虛的苦痛,則并此原質(zhì)而無之故也。人與其無生,不也如惡生;與其不活動也,不如惡活動。此生理學及心理學上之二大原理,不可誣也。人欲醫(yī)此苦痛,于是用種種之方法,在西人名之曰“to kill time”,而在我中國,則名之曰“消遣”。其用語之確當,均無以易,一切嗜好由此起也。

王國維從心理學的角度關照了“人”本身,認為“人”在工作繁忙之余,往往空虛,而擺脫空虛的方法,西方名之“to kill time”,我國則稱之曰“消遣”。而文學美術則為剩余精力之高尚追求:

若夫最高尚之嗜好,如文學、美術,亦不外勢力之欲之發(fā)表。希爾列爾既謂兒童之游戲存于用剩余之勢力矣,文學美術亦不過成人之精神的游戲。故其淵源之存于剩余之勢力,無可疑也。且吾人內(nèi)界之思想感情,平時不能語諸人或不能以莊語表之者,于文學中以無人與我一定之關系故,故得傾倒而出之。易言以明之,吾人之勢力所不能于實際表出者,得以游戲表出之是也。若夫直正之大詩人,則又以人類之感情為其一己之感情。彼其勢力充實,不可以已,遂不以發(fā)表自己之感情為滿足,更進而欲發(fā)表人類全體之感情。彼之著作,實為人類全體之喉舌,而讀者于此得聞其悲歡啼笑之聲,遂覺自己之勢力亦為之發(fā)揚而不能自己。故自文學言之,創(chuàng)作與賞鑒之二方面亦皆以此勢力之欲為之根柢也。文學既然,他美術何獨不然?豈獨美術而已,哲學與科學亦然。

文學美術是成人的精神游戲,是人剩余精力的發(fā)揮,正直的大詩人只不過是把一己的感情化成人類共有的感情,代表全人類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實現(xiàn)了共鳴的效果,這就變成了全體人類的財富:

然余之為此論,固非使文學美術之價值下齊于博弈也。不過自心理學言之,則此數(shù)者之根柢皆存于勢力之欲,而其作用皆在使人心活動,以療其空虛之苦痛。以此所論者,乃事實之問題,而非價值之問題故也。若欲抑制卑劣之嗜好,不可不易之以高尚之嗜好,不然,則必有潰決之一日。此又從人心活動之原理出,有教育之責及欲教育自己者,不可不知所注意焉。

可以說,《人間嗜好之研究》一文表面似乎是在談論“嗜欲”,而深處卻恰恰是關注人存在的特殊價值。以嗜欲治療空虛,并在過程中克服私欲,擺脫低級趣味、低級活動,用優(yōu)秀的文學、美術作品寓教于樂,追尋高尚,從而關照“人之所以為人”最本質(zhì)的內(nèi)涵、“文之所以為文”最核心的價值、“詞之所以為詞”最高妙的境界?!盀槿诵云У⒓丫洌Z不驚人死不休”。“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保ā短这謮魬洝肪硭模┤酥挥旭庇谑?,癡于物,才可能忘卻人間痛苦,提升精神境界,進而創(chuàng)作出真誠深刻的優(yōu)秀作品,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論:

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焙笾髦~,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生世之戚,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純情、赤誠、可以為人類承擔一切罪孽,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王國維是把自己放在全人類的角度思考“人間悲劇”,用深沉的悲天憫人的意識俯察人類、俯瞰人間,為人間化解痛苦,替人類承擔罪孽,為此可以犧牲、可以殉道,進而升發(fā)為文學之形而上,實是王國維自視為文學界之“耶穌”“釋迦牟尼”的表現(xiàn)。這或許就是王國維頻用“人間”一詞,進而自定名詞集為《人間詞》、定名詞話為《人間詞話》的本意。

1906年4月,王國維是年三十歲,集于1904年至1906年所填詞六十一闋成《人間詞甲稿》刊行。1907年11月,匯集1906年5月至1907年10月間所填詞四十三闋,成《人間詞乙稿》。1908年11月,王國維年三十二歲,他首先在《國粹學報》刊出《人間詞話》前二十一則,提出“境界”說。1909年1月,《國粹學報》刊出《人間詞話》第二十二至三十九則。2月,《國粹學報》刊登《人間詞話》第四十至六十四則。由此可見王國維寫作《人間詞話》時剛至而立之年。1910年,王國維又將已刊《人間詞話》六十四則進行修訂,并加附記出版,此為此書最早之單行本。1925年,此稿由俞平伯標點,次年在樸社出版。《人間詞話》建構(gòu)了以“境界說”為核心,以“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造境”與“寫境”、“隔”與“不隔”等相輔相成的文學范疇為輔翼的詞學風格理論體系。

從形制來看,《人間詞話》采用的是傳統(tǒng)點評的詞話形式。詞話這種形式是從詩話借鑒而來的。一般認為,我國第一部詩話是歐陽修的《六一詩話》,南宋初許顗在《彥周詩話》自序中說:“詩話者,辨句法,備古今,紀盛德,錄異事,正訛誤也?!痹娫挼闹饕δ苁侵袊糯娬摷以u論詩歌、詩人、詩派,記錄詩人議論、事跡的著作,門立功先生曾言:“這種筆記體的評詩短札,在記載詩壇軼事、評論詩人詩作、推溯流派淵源、考辨名物故實、品藻名篇佳句、研討詩論詩法等論事、論辭方面,其表述形式多是畫龍點睛的方式,是詩意的而非哲理的,是具象的而非抽象的,是直觀性的而非分析性的?!痹~話基本與詩話的功能一樣,學界一般認為詞話比詩話要少得多,理論水平亦遠不如詩話,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詞是重要的文學體裁,詞話亦有其特殊價值。

王國維《人間詞話》之所以采取這種形式,與王國維深受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詞話影響有直接關聯(lián)。詞話始于宋代楊緹的《古今詞話》,后又有宋王灼《碧雞漫志》、沈義父《樂府指迷》、張炎《詞源》等。詞話的最大特點就是感悟式的點滴概括。如張炎《詞源》評析姜夔詞曰:“詞要清空,不要質(zhì)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zhì)實則凝澀晦昧。姜白石詞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白石詞如《疏影》《暗香》《揚州慢》《一萼紅》《琵琶仙》《探春》《八歸》《淡黃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北绕饘V蛘撐牡拈L篇大論,既有其畫龍點睛、立地成佛的優(yōu)勢,又有寫作自由、不耗太多心神的好處。

從內(nèi)容看,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詞體審美特性”的闡發(fā)。作為詞學研究的新派人物,王國維一方面是把詞體當作詩體來看待的;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詞體與詩體具有不太一樣的地方。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以“境界說”為綱。當然,王國維最早在《國聞學報》上的發(fā)表稿,理論體系還未健全,“境界說”還未能成為全書的總綱。直到1925年出版定本之時,才把“境界說”放到綱領位置,《人間詞話》的理論高度才得以確認。

關于“境界”的解釋,學界一般有三種觀點,一種是認為“境界”由王國維發(fā)明,在發(fā)明過程中較多地吸納了西方哲學、美學的觀點,以徐調(diào)孚為代表;另一種認為“以境界論詞”于清末已成風尚,王國維只是繼承與發(fā)展,以彭玉平為代表;第三種觀點認為“境界”源于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孔子的“思無邪”之說,以陳洪祥為代表。

“境界”一詞,本指疆域,漢鄭玄箋《詩·大雅·江漢》篇“于疆于理”曰:“召公于有叛戾之國,則往正其境界,修其分理?!薄逗鬂h書·仲長統(tǒng)傳》亦有:“當更制其境界,使遠者不過二百里?!睗h代之后,此詞被引入佛教經(jīng)籍翻譯之中?!镀鹦耪摗分^:“以能見故,境界妄現(xiàn)?!薄稛o量壽經(jīng)》謂:“斯義弘深,非我境界?!贝藭r“境界”一詞已日漸走向形而上。之后,宋人陸游《懷昔》詩:“老來境界全非昨,臥看縈簾一縷香?!贝藭r“境界”一詞已成為詩人用詩句來形容自己生命的狀態(tài)。之后,清代劉體仁《七頌堂詞繹》:“詞中境界,有非詩之所能至者也,體限之也?!鼻逦涸础稐5离s詩》之七:“奧險半平淡,文章悟境界。”這里的“境界”,即指詩詞文的文學特質(zhì)了。

中國人的思維總體是介于形而下與形而上之間,講究中庸,追求平和?!岸Y樂教化的熏陶,相對安定的環(huán)境,培育了我國比較傾向靜態(tài)的文化。就文學藝術,特別是詩歌而言,給人總的感覺,優(yōu)美多于壯美?!保ㄓ嗨≌\《唐詩研究》)故從古至今,“詩言志”的傳統(tǒng)并未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最多是“變風變雅”,而士大夫皆以關心社會民生為主要職責,沒有太過玄妙的形而上思維。若是能從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一家思維比較玄妙的,那肯定是莊子。莊子的思想,既合于世又高于世?!肚f子》一書,既有現(xiàn)實的一面,講究無為而治,又有與惠子等人的純邏輯的思辨:“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cè),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用大瓠、大椿樹之無用而達到全性保命的目的,是典型的以無為的手段達到有為的目的。

“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保ā肚f子·人間世》)“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保ā肚f子·大宗師》)

由實及虛,體驗坐忘,無為而無不為,由此達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境界,其中包含了高妙的形而上思維、超現(xiàn)實超功利的風格與強烈的思辨思維,這些針對古代以儒墨法為代表的事功學派的有聲對抗,是千百年來中國學人看透名利、追求至高境界的集大成之論。之后,魏晉中人尤其是正始之時的士人多受莊子影響,阮籍、嵇康等人標榜玄學,“越名教而任自然”,用酒和五石散來達到精神上的逍遙,忘卻惡政之下的痛苦。而玄學中的“言不盡意”與“得意忘言”說等哲學原理日漸滲透到了文論之中,促成了鐘嶸的“滋味說”,之后,“言有盡而意無窮”日漸成為詩人寫作詩歌的自覺追求。而嚴羽的“興趣說”、王士禎的“神韻說”、沈德潛的“格調(diào)說”皆是“滋味說”的承繼與發(fā)展。

王國維有關先秦的著述頗多,作為傳統(tǒng)士人,經(jīng)、史、子、集皆有研究,且頗多心得。在《人間詞話》發(fā)表之前即已經(jīng)發(fā)表《孔子之美育主義》《國朝漢學派戴阮二家之哲學說》《周秦諸子之名學》《子思之學說》《孟子之學說》《荀子之學說》《墨子之學說》《老子之學說》《孟子之倫理思想一斑》《列子之學說》等,這些研究為舊派學者立命之本,不再多說。值得關注的是,王國維在寫作《人間詞話》之前,雖然其中并沒有專門對《莊子》進行解說,但是對《莊子》非常用心,《老子之學說》《列子之學說》《文學小言十七則》中多有對于莊子的贊譽,且深入闡釋了莊子的超越精神。彭玉平教授在考證《人間詞話》書名由來的時候亦談到:“筆者近年閱讀王國維的著述,發(fā)現(xiàn)其對《莊子》用心特深,其詩詞創(chuàng)作和理論中包含莊子藝術精神之處不一而足?!保ā度碎g詞話疏證·緒論》)而從《人間詞話》來看,王國維“境界”說關注詞之審美特質(zhì),以“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直寫人生真諦,而與功利的社會價值觀相反。其超功利的思想,一片赤誠的心跡,特別與莊子精神特質(zhì)相契合,而“境界說”中有關真性情、書寫真景物、情景交融的論述,亦與《莊子》行文如流水、借自然之景設境來說理喻情的思維特質(zhì)相通,因此王國維的“境界說”受莊子影響較大。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傳統(tǒng)文論中的“滋味說”“興趣說”“神韻說”“格調(diào)說”等強調(diào)“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范疇亦深刻地影響著王國維的思想。

當然王國維畢竟大量地接受了西方哲學與美學的影響,這對《人間詞話》亦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1899年,二十三歲的王國維開始接觸西方古典哲學,并萌發(fā)研治西洋哲學之念。1902年,他開始讀社會學、心理學、論理學(即邏輯學)、哲學等書,關注宇宙人生問題。1903年應聘至通州師范學堂任教,開始發(fā)力于哲學,他通讀叔本華、康德之書,撰《哲學辨惑》《叔本華像贊》《汗德像贊》,譯《西洋論理學史要》。之后的幾年,又撰寫了《就倫理學上之二元論》《尼采之教育觀》《叔本華之遺傳說》《汗德之哲學說》《叔本華之哲學及其教育學說》《書叔本華遺傳說后》《叔本華與尼采》《釋理》等哲學著作。這段時間的哲學修煉,對王國維的身心產(chǎn)生了刻骨銘心的影響:“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造境”與“寫境”、“隔”與“不隔”、“文學以血書者”、“擔荷人類罪惡”等范疇與王國維年輕時所受西方美學思想與邏輯學方法的影響有關。但是,康德、黑格爾、叔本華與尼采等人的思維與政治、現(xiàn)實人生無涉,是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思維方式,而王國維最終卻未能繞過知識分子在中國的政治與現(xiàn)實,正如周振甫《〈人間詞話〉初探》所評:“更重要的,康德和叔本華論美學都主張超脫利害關系,王氏接受了這個觀點;但他在具體論詞時,又不自覺地違反了這個觀點。‘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ā度碎g詞話》一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是屈原《離騷》中的話。屈原正是由于不能超脫利害,要在詩中反映他的政治觀點,才寫《離騷》。那末王氏這樣說,也就是執(zhí)著利害、用政治眼光來論詞了?!保ā段膮R報》1962年7月8日)所以我們可以總結(jié)說,王國維的“境界說”是基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基本思想而創(chuàng)作的。

不同于之前詞話的邏輯性差、沒有條理性甚至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思想相左的情況,到了1925年,王國維“境界說”體大思周,建立了一套比傳統(tǒng)詞話優(yōu)越得多的理論體系——以境界說為綱,統(tǒng)攝全局,高屋建瓴;之下分“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造境”與“寫境”、“隔”與“不隔”等相反相成的理論范疇,構(gòu)成一個相對較為完美的理論框架;其他條目則全部附庸于這個理論框架下進行論述,條分縷析,所得頗多。這比起傳統(tǒng)詞話來無疑是個重大進步,這或許也就是今天很多學界同人認為《人間詞話》理論水平很高的原因所在。

王國維專注于詞學研究的時間集中于1908年與1910年,其中多為詞籍整理與研究,如1908年?!镀裨~》、輯《唐五代二十家詞輯》二十卷、輯《南唐二主詞》、撰《詞錄》及《詞錄序例》、撰《〈詞林萬選〉跋》,在《國聞學報》上發(fā)表《人間詞話》前二十一則;1909年,在《國聞學報》發(fā)表后四十三則,撰《〈碧雞漫志〉跋》《〈蛻巖詞〉跋》《〈赤城詞〉跋》《南唐二主詞補遺及校勘記》《〈寧極齋樂府〉跋》《〈歐夢詞〉跋》《〈花溪志〉跋》《〈樂章集〉跋》,輯《后村別詞補遺》,?!逗蟠鍎e詞》《壽域詞》《石林詞》《放翁詞》等。1910年,作《壽域詞》補跋,草擬《清真先生遺事》。之后,很少涉獵詞學。有關詞學理論闡發(fā)的專著,只有《人間詞話》,另外的序跋雖亦有所涉獵,然吉光片羽,終不成體系。

在新文化運動以及之后的政治文化變革過程中,舊派文化受到?jīng)_擊,新派思想被熱烈接受,《人間詞話》影響遠超當時的想象,它自一發(fā)表就起到了引領一代風氣的作用。之后,胡適、胡云翼、陳中凡、鄭振鐸、柯敦伯、薛礪若、劉大杰等人皆開始對詞學進行解讀與研究,他們繼續(xù)以王國維開拓的西方美學觀點為思想與方法,剖析、研究詞學,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同時,學界更是出現(xiàn)諸多褒獎,如朱光潛在《詩的隱與顯——關于王靜安的〈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一文中說:“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傅雷言曰:“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fā)靈性,此書等于一把金鑰匙?!比~嘉瑩亦言:“王國維對學術并沒有中外古今之區(qū)分的狹隘成見,他認為,無論你所做的事情是大是小,是遠是近,只要你真是追求真理,就一定要忠實于你所追求的真理。……王國維的說法有時也不見得完全正確,但很誠實,沒有想要欺世盜名,說謊話去騙人。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但寫的完全是他自己的見解……”

然而,《人間詞話》亦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傳統(tǒng)詞話過于漫漶的缺點是不容低估的。作者一時感悟,下筆乃或未深入思考,即成定論,終有失公正,難于客觀而深刻認識詞人舊事、詞學觀念以及詞體原貌。姚一葦《藝術的奧秘》(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中論說到:“王氏仍采取傳統(tǒng)的札記體或語錄體之寫作方式,成為一種興到之作,隨想隨錄,從而缺少精密的一貫性,雖屬吉光片羽,究竟不是完整的珍寶。”“許多輕率之判斷,這亦是我國文人的通病。如作褒貶,往往寥寥數(shù)字,即判斷了一篇作品,甚至一個作家之一生,這是一件危險之事,蓋一個作家有許多作品,這許多作品當然不是同一個時期所產(chǎn)生,未曾經(jīng)過仔細的分析比較,不可遽下斷語。王氏雖屬一大天才,但他所下的判斷卻并非都使人心折。因此王氏之境界說仍不曾做到精密嚴謹?shù)某潭?,只能是一個粗坯”,正中“詞話體”的弊端。

二是《人間詞話》完全用審美的眼光來賞讀詞作,用境界說來衡量詞作優(yōu)劣,雖然他亦提到詞與詩不同,但在具體分析過程中,還是直接把詞當作詩體之一種來看待。王國維未能從“詞之所以為詞”的特質(zhì)去看待詞體,必然難以企及詞體之關鍵。因此,此書比較適合詞學初學者與中文系本科生,若作專門之研究,則需要深入閱讀更多的傳統(tǒng)詞學家的成果了。

總而言之,《人間詞話》是王國維用西方美學理論的方法解讀唐宋詞的。它將一些新的觀念與方法,融入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之中,總結(jié)出了詞學的一些普遍特征。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響頗大。于此,我們可以發(fā)見二十世紀初以王國維為代表的第一代學人意圖構(gòu)建中西合璧思想集大成之范式的設想與努力,令我們后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同時我們也要客觀理性地對待此書,畢竟王國維的解讀還是脫離了詞體本身,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不能過分夸大其成績。

1908年11月至1909年2月,王國維把自己的詞學著述共計六十四條,以《人間詞話》為名,分三期發(fā)表在《國聞學報》上。1910年,王國維將已刊《人間詞話》六十四則進行修訂,并加附記,但并未正式出版發(fā)行。1925年,此稿由俞平伯標點,次年在樸社出版。

然而,此六十四條并不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全部。1927年,趙萬里在整理王國維遺著之時,又從《人間詞話》手稿一百二十六條中輯錄出四十九條,又從《蕙風琴趣》搜集評語四條,并加以潤色,題名《人間詞話未刊稿及其他》,發(fā)表在《小說月報》上。1939年,徐調(diào)孚又輯錄了王國維一些散見于其他地方的片段文字作為《補遺》。之后,陳乃乾又從王氏舊藏詞集眉頭抄錄了一些評語,1947年,徐調(diào)孚在修訂版中一并加入。之后,陳鴻祥、羅振常、周錫山又從王國維著述中輯錄出三十余條。至此,王國維詞學論述之資料頗為完備。

此次出版,本書共分四部分:

一、王國維《人間詞話》發(fā)表于《國聞學報》上的六十四條標為“卷上”。

二、因趙萬里所發(fā)表部分并不是手稿的全部,且錄有王國維親自刪除的一些條目,還加了一些潤色,失去了王國維稿的本色,故不采用是稿,而采用手稿中未發(fā)表且未刪除部分共五十條,標為“卷中”。

三、之后趙萬里、徐調(diào)孚、陳乃乾、陳鴻祥、羅振常、周錫山從王國維其他著述中所輯錄者,共計四十一條;余從《二牖軒隨錄》“詞話”部分中亦摘出兩條。雖此兩條源自卷上之四一、六三條,然修訂痕跡明顯,變化很大,且對詞的總體把握要強了很多,故又單列兩條,共計四十三條,統(tǒng)標為“卷下”。

四、附錄。附錄包括四個內(nèi)容:

①王國維手稿中所刪除之十二條,雖價值不大,然畢竟得以流傳,故存之。稍加注釋,而不再點評。

②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發(fā)表七八年之后,在編寫《二牖軒隨錄》時自己選錄曾發(fā)表于《國聞學報》部分中“可采”者共計三十三條(其中第三十三條專論散曲,《人間詞話》中并不包含此條,故余在三卷中也未單列此條),單獨成一部分。此部分對其中的個別字句進行了修訂,雖然沒有本質(zhì)變化,然王國維經(jīng)過七八年的沉淀,已由一熱血少年轉(zhuǎn)變?yōu)橐怀墒烨嗄?,故修改的更為圓潤,也更為客觀。前后對比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二牖軒隨錄》詞話部分表現(xiàn)出一種成熟美、圓潤美,沒有了之前的畢露鋒芒,也沒有了之前的武斷任性,故附錄之。

③《〈人間詞〉甲稿·乙稿》二序。趙萬里在編寫年譜的時候,把二文系于王國維名下。非常詭異的是,王國維并沒有提意見。然樊志厚確有其人:樊志厚即樊抗夫、樊炳清,字抗夫,為王國維東文學社同學。王國維雖然沒有否定趙萬里的做法,但也從未確認為自己所作。君子不奪人之美也,按照沒有版權(quán)爭執(zhí)的前提下,誰標名誰享所有權(quán)的原則,故此次把二序析出。

④俞平伯《重印人間詞話序》。以便于學界同人相互參考。

在此書編輯過程中,我所教的本科學生劉樂天、侯娜娜、王浩、朱亭錚、王宇軒、李青蕾等同學參與了文獻錄入、詞條解說、文字校對等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因作者能力有限,解說部分或有臆測之想,亦應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懇請學界同人批評指正。

劉少坤

戊戌年春分之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