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荷蘭的面孔(1)

世界藝術史(第四卷):理性沉浮 作者:艾黎·福爾


他們所描繪的一切表現(xiàn)出這些畫家的極度相似性,由此我們了解,其藝術品反映著荷蘭的歷史景象與地理面貌的人們,其目光具有某種見證意義。凡·奧斯塔德就是這樣一種人。他東游西逛,漫步在各個村莊,走入每戶農(nóng)舍。他在一家小客棧歇腳,跨進廚房,下到酒窖,仔細察看家禽飼養(yǎng)場。他悄悄推開教室的窗戶,窺視孩子們的一舉一動。當一名音樂師拉起小提琴,讓童男童女在梧桐樹蔭覆蓋的操場上跳起舞時,他會沖向門前,站在第一排盡情欣賞。哪里有牙醫(yī)在拔牙,有理發(fā)匠在剃須,哪里總少不了他在一旁觀看。所有那些死氣沉沉的東西,一只舊酒桶或小木桶,一只殘破不堪的水罐,堆在一塊木板上的書籍,一疊盤碟或一堆酒瓶,以及一所作坊、一間廚房、一爿鋪棚、一處打鐵鋪的混亂場面,爐膛火光映照的被炙烤的家禽所涂上的金黃汁液,一只銅鍋或一塊在鐵砧上被鍛打的鐵塊的閃閃光亮,在他的筆下全都變得生機盎然,仿佛這些物品不是在忙碌、喧鬧,就是在寂靜中歇息,它們完全和當時的生活融為一體了。

凡·奧斯塔德,《在鄉(xiāng)村旅館前的旅行者》1645,板面油畫,75厘米×109厘米,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1.凡·奧斯塔德,《在茅舍門前的旅行者》1649,板面油畫,48厘米×40厘米,馬德里提森-博內(nèi)米薩博物館

2.凡·奧斯塔德,《殺豬》年代不詳,橡木油畫,42厘米×31厘米,布達佩斯美術博物館

凡·霍延,《海牙附近的冬景》1645,板面油畫,52厘米×70厘米,圣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凡·德·內(nèi)爾,《冰面運動》1660,木板油畫,23厘米×35厘米,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一切都有生命,一切都有同樣的生活權利,自然而然地生活的權利。人們吃喝、歡唱,盡情地愛,舒心地獲得慰藉。如果說社會性活動和交流的強化使荷蘭的鄉(xiāng)村更多地追求講究儀表,如果說當?shù)氐纳顪p少了其古樸的特質,那么,在今天的荷蘭,仍然存在著某種東西能夠解釋這個國度藝術家們的總體傾向,可以從他們作品最不起眼的細枝末節(jié)中發(fā)現(xiàn)這些傾向。向世人展現(xiàn)其征服能力的荷蘭人,其樂觀開朗的秉性無疑較之過去有所遜色,然而,自從其天性戳穿偽善的禮儀與風俗的統(tǒng)一外表之后,盡管后代人能更明智地領悟老一輩從《圣經(jīng)》中獲得的教益,他們對這種訓誡卻不那么樂于遵從了。然而,在民間節(jié)日里,在親友聚會中,無論是舉杯暢飲的神情,還是人們的言談舉止,流露出來的依然是昔日的健康風采。

老一輩的畫家們善于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民族特性以及這個民族施展其力量的范疇,因為帆船駛過其間的無遮無掩的平原、在贊達姆周圍不停旋轉的400座紅磨坊總在那里,荷蘭的空間總在那里。比如說,凡·霍延就是這個地勢平坦的國度的化身,它的田野被切割成細塊,但它的天空卻很開闊。面對那片浸潤著一切的金色水霧,面對那些在其一隅太陽光線拖曳得很長而其他地方并不見太陽光影的牧場,面對那些被白云遮蓋但仍能使?jié)皲蹁?、灰蒙蒙的金色土地熠熠閃光的天空,當人們穿過荷蘭大地時,人們不知道究竟它就是為我們揭示這一切的畫家凡·霍延,還是為凡·霍延的繪畫提供了這一切的平坦國度,一個從沃爾舍倫島延伸到戈羅寧克,又從阿姆斯特丹延伸到布雷達的國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