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出生時,統(tǒng)一近五百年的周朝,已分裂成許多諸侯小國,窮兵黷武,互相攻伐,戰(zhàn)事綿綿。孔子心急如焚,每次登臨泰山,都在一邊探究泰山封禪及泰山自然與文化,一邊思慮現(xiàn)實國家的治理、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周公很早輔佐父兄文王武王,伐紂滅商。建周兩年武王死,子成王不到十歲。天下不穩(wěn),武王托孤周公。武王弟管叔、蔡叔不服,勾結(jié)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周公奉成王命率師東征,三年平叛。滅商前,周政治中心在渭水流域豐、鎬( 西安 )??松?,武王覺得周遠離東方不利統(tǒng)治,建都洛邑,分封,行井田制,制禮作樂,實施一套維護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級典章制度。孔子認為周公是華夏“元圣”,頂禮膜拜,勸導當時統(tǒng)治者向偉大的過去看齊,“克己復禮”。由此,對過去美好的向往,形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個主要特征,要求用過去度量現(xiàn)實,“以史為鑒”。西周初年,周天子曾將周公和姜太公分封泰山南北的魯、齊。齊國融合東夷文化,“通商工之業(yè),便漁鹽之利”,一躍經(jīng)濟富庶。魯則秉承周朝禮樂,重農(nóng)耕,成為禮儀之邦。齊歷經(jīng)幾代混亂,至齊桓公不計前嫌任管仲為相,“尊王攘夷”,“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然而,桓公終因內(nèi)寵把持,被密謀害死。此后,晉楚崛起南北,齊一度危機,經(jīng)晏嬰治理,復為強國。而魯曾在夾縫周旋,為何軍政未廢,更無腥風血雨,一直穩(wěn)健前行?根本原因是采納孔子建議。齊聞之恐懼,遂給魯定公送去香車美女,魯定公從此迷戀聲色,怠于朝政,疏遠孔子??鬃由钌钍瑧n讒畏譏,率弟子周游列國,冬去春來,辛劬坎坷十四載,始終未被重用。
“禮崩樂壞”,孔子痛心疾首,常常夢見周公,寤寐以求,決心窮其一生恢復“周公時代”的“禮樂之邦”。認為統(tǒng)治者如用行政命令管理百姓,用刑法制約百姓,那么,人們只會不圖犯罪,而不知羞恥。當用道德教化,用禮儀約束,“以德治國”。這樣,人們不僅有羞恥之心,而且能自己糾正自己的錯誤。曲阜乃周公封地魯國都邑,孔子沉浸周朝典籍,又深受泰山南北自然與文化的影響,面對諸侯紛爭,提出一系列政治理想與社會主張。由此編修《 春秋 》,記錄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的歷史,希望諸侯以古為鏡。弟子在他死后將其話語整理,編成《 論語 》。這就是封建中央集權(quán)的重要理論根據(jù)和社會穩(wěn)定基礎(chǔ),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主脈,幾千年傳衍不衰的文化基因。曲阜孔廟、孔府、孔林的建筑規(guī)制,與帝王宮殿陵寢墓地等同,舉世唯一。孔廟負北面南,松柏蓁蓁,壇閣幽幽。從圣跡殿、寢殿、大成殿、啟圣殿、崇圣祠、杏壇、大成門、雙德門、十三碑亭、奎文閣、大中門、弘道門、圣時門、壁水橋、仰高門、廟坊、太和元氣坊、欞星門、金聲玉振坊,至萬仞墻,為歷朝建筑、供奉,歷代君主對孔子的尊崇,達到極致。尤其大成殿,金碧熠熠,氣勢巍巍,與故宮太和殿、泰山岱廟天貺殿,并列中國古代三大宮殿。殿前十龍柱,均在整石雕刻上下相對二龍,飛云騰彩,各臻神奇,無一雷同。藝術(shù)玲瓏剔透,刀筆栩栩如生。殿內(nèi)廊柱皆楠木,彩繪團龍錯金,擁簇孔子,伴其傳人顏回、曾參、孔伋、孟軻及“十二哲”??讖R一般建于城鄉(xiāng)平疇間,而聳入泰山之巔,亦舉世唯一??赘强鬃雍笠峋铀瑑H次于明清皇宮,宋仁宗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孫為“衍圣公”??琢帜丝鬃蛹凹易鍖S媚沟?,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與園林,因歷代書法大家題碑堪稱碑林。“斯文在茲”,一教師、一學者、一文人,在此享受“萬世師表”、“至圣文宣王”尊榮,古今恐怕只有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