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梵蒂岡繪畫陳列館(1)

創(chuàng)世:梵蒂岡博物館全品珍藏 作者:安雅·格雷貝


梵蒂岡繪畫陳列館是世界上最令人贊嘆的博物館之一。館中擁有大量非比尋常的意大利藝術杰作,其中包括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拉斐爾最完整的大型祭壇畫收藏,以及為數眾多的其他大師之作,包括達·芬奇、提香、卡拉瓦喬、喬托、喬瓦尼·貝利尼、圭多·雷尼、菲利波·利比,以及委羅內塞的作品。意大利之外的藝術家包括法國畫家尼古拉斯·普桑、德國畫家老盧卡斯·克拉納赫、佛蘭德斯畫家丹尼爾·希格斯,還有英國畫家托馬斯·勞倫斯爵士,他們的重要作品都在館中呈現。

在17世紀之前,雖然也有教皇委托畫家創(chuàng)作作品,但主要是為了用在其他地方的設施上。出于欣賞和彰顯地位的藝術收藏,到17世紀才剛剛開始。在巴洛克時期,收藏繪畫成為一時風尚,不僅教皇如此,宗教領袖和世俗王侯們也開始收集藝術作品。

實際上,繪畫館起初并不在梵蒂岡。起初,其中的藏品放在奎里納爾宮,此宮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下令修建,作為教皇的夏季行宮,地點位于“羅馬七丘”之一的奎里納爾山上,在城市中心的東北方向。此后眾多教皇更喜愛這座大型巴洛克宮殿,而不是梵蒂岡,因為前者在建筑上有不少曲徑通幽之處,他們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其擴建。

繪畫館最初的館藏中,有作為禮物饋贈的,也有教皇自己購買的;有些畫作是18世紀圣彼得大教堂和其他教堂修葺時從祭壇上移下來的。在饋贈和遺贈的作品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洛多維科·卡拉奇的《圣三位一體》(約作于1590年前后)。1693年,樞機主教弗拉維奧·基吉去世時,將其留給教皇英諾森十二世。來自圣彼得大教堂的作品中有十分重要的祭壇畫,包括普桑的《圣伊拉斯謨的受難》和圭爾奇諾的《圣彼得羅妮拉》。進入教皇收藏的圭多·雷尼的杰作《圣彼得上十字架》,來自羅馬的三泉隱院。還有一些收藏來自羅馬之外的教堂,包括帕里斯·博爾多內的《圣喬治屠龍》,購買自諾阿萊的圣方濟各修士堂,以及提香的《圣母子與諸圣》,來自威尼斯的圣尼科萊托拉圖加小教堂。

18世紀中期,在原有收藏基礎上,教皇本尼迪克特十四世下令面向更大范圍的公眾收集作品,更為私密的收藏都放在了奎里納爾宮。本尼迪克特十四世支持啟蒙運動引發(fā)的全新知識潮流,為羅馬的文化復興貢獻良多。他不僅擴建了文化研究機構、圖書館和劇院,同時提倡藝術,提高藝術審美。為了這個目的,1748年,他從喬瓦尼·巴蒂斯塔·薩凱蒂侯爵的財產中收購了187件繪畫作品。這些畫此前都放在侯爵位于羅馬朱莉婭路的宮殿中。本尼迪克特十四世的目標,是要在首都設立一個公共畫廊,名為卡匹托爾畫廊,在這里畫作可以“得到妥善保管,一方面能弘揚我們羅馬城的榮耀,令其更添光彩;另一方面,還要能指導那些對于人文學科感興趣并有志研究的年輕人,為他們提供典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