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范景中推薦序言(3)

世界藝術(shù)史(第一卷):藝術(shù)發(fā)軔 作者:艾黎·福爾


一般說來,法語古典、明麗,不像德語那樣晦暗、深幽;因此它總是讓基本輪廓脫穎而出,閃出光亮,即使進行明暗爍滅的對比,也不能忽視感官的歡愉,就是浪漫,也是對折的浪漫(only half romantic),是浪漫的古典。且看一段由沈?qū)毣壬g的羅丹的藝格敷詞(ekphrasis):

我看見希臘的青年,褐發(fā)的頭上戴著紫羅蘭花冠,和穿著飄動的衣裳的少女,同在廟內(nèi)祭神。神廟的線條純凈壯麗;白石像肌膚,溫暖明澈。我想象哲學(xué)家們到郊外散步,在古老的神壇邊談?wù)?ldquo;美”的問題;而這座神壇使他們不禁想起某一個神明在人間的艷遇。這時,鳥兒在青藤下,楓樹上,月桂叢中歌唱,小河在天空下閃爍——這種自然境界,富有感官而又明朗寧靜。

請你在想象中把女神像移置到美麗的金黃色的海岸上——海邊種著橄欖樹,波光閃閃,一望無際,浮著點點白色的小島!

我們不用參看這段文字所指涉的雕像或繪畫,這段文字本身就是一件古典主義的作品。它穆穆在上,明明在下,風(fēng)神散蕩處,令其后生晚輩在談?wù)撆撂剞r(nóng)神廟入口那種空靈的地方也是如此抽毫點注:

目標(biāo)的一致產(chǎn)生了激情。以堅定的毅力來雕琢大理石,從而達到更純潔、更清澈、更簡潔的效果。人們做了獻祭,清洗到無法再干凈的地步,只剩下那些精煉的、強烈的東西像銅號一樣發(fā)出清脆而壯烈的聲音。(吳景祥先生譯)

這段引文出自勒·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像他那樣的現(xiàn)代藝術(shù)家也是用文字為顏料在畫一幅古典主義的繪畫。這就是法語的優(yōu)雅。當(dāng)福爾說:“我所構(gòu)思的藝術(shù)史不是經(jīng)由準(zhǔn)確無誤的詩意的移植,而是通過盡可能栩栩如生的詩意的移植完成的,它是由人類建構(gòu)的造型詩章。”他就是這樣造型自己的文字的。他的整部巨著,一幅幅的圖像聯(lián)翩而來,常常給人畫中畫或雕像紛至的感覺,就連講到希臘的地理山水,也給他建構(gòu)成了一幅“迢迢南浦,渺渺伊人”的畫面,與羅丹的文字同一理路:

天空陽光燦爛,海面萬道金光,好像水波下面光源在流溢閃爍。人在深藍色海天之間,籠罩在金色光環(huán)之中。在這里,線條和塊面組合得如此簡明,在清澈的萬頃碧波上襯托出如此清晰的剪影,以至天、地、人之間的本質(zhì)聯(lián)系都全都銘記在希臘人的腦海中。在世界上,沒有別的地方能像希臘那樣執(zhí)著、努力和細(xì)密地訴諸智慧。在這塊土地上,集中著世界上一切典型地貌。這里海灣比比皆是,遠處是海平線和星羅棋布的小島,金黃和淡紫色的海峽夾在大海中間。入夜,海面星光閃爍,直達遠方。海峽像大自然的底座,一覽無遺,平靜安穩(wěn),托舉著感激不盡的心靈。巖石每日從早到晚,都隨著陽光的變化而重復(fù)著空間層次的組合變化。山嶺上有黑黝黝的森林,河谷中有色澤淺淡的森林,干旱平地的四周環(huán)繞著層層疊疊的丘陵。河流夾在粉紅色月桂樹之間,舉目望去,其全部流向盡收眼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