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② 春風(fēng)取花去,酬我以清陰。③ o o o o o O o o o o 翳翳陂塘靜 ,交交園屋深。④ ● \' \' ● ’ \' ’ \' \' ’ 床敷每小息,杖屨或幽尋。⑤ 半 ’ ’ ’ ● ’ \' \' \' ’ ◆ 山 惟有北山鳥,經(jīng)過遺好音。⑥ 春 晚 【注 釋】 即 ①半山:王安石的號。此指半山園。元豐二年(1079) 事 的春天,王安石在江寧白下門外離城門七里、離鐘 ■_ 2 3 山亦七里之處,營建半山園為宅,自號半山老人。 當(dāng)時他雖尚有官職在身,但實際上已經(jīng)是一位只拿 俸祿的老人。春晚:指暮春時節(jié)。這首詩便是作于 暮春時節(jié)半山園建成之后。即事:也叫“即景”“、即 興”,是指就眼前的事物有感而賦詩詞,所以多用為 詩詞的題目。詩中生動地描繪了半山園中寧靜幽 深的暮春景象,深切地表達(dá)了只有清陰和鳥鳴才能 慰藉 自己的幽情。 ②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 川(今江西撫州市)人,因此人稱“臨川先生”。慶歷 二年(1042),王安石參加進士考試。據(jù)說,王安石 考試成績本為第一,因為答卷上個別字眼皇帝感到 有點不順眼,便與第四名對調(diào)了一下,王安石遂以 第四名進士及第。此后十八年間,王安石主要在州 縣做地方官。治平四年(1067),宋神宗繼位,重用 王安石為宰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開始改 革弊政,推行新法,史稱“熙寧變法”。這一整套激 烈變革的政策措施既觸犯了官僚士大夫以及富商 豪紳的切身利益與保守傳統(tǒng),又與封建官僚政治制 度不相適應(yīng),其實施過程中產(chǎn)生了許多流弊,因而 招致強烈的反對。王安石因此兩次被罷相,最后退 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居半山園,過著平靜、寂寞的 女P 生活,直到哲宗元禱元年(1086)病逝。封荊國公, 晚 謚“文”,世稱“王荊公”“、王文公”。王安石所作古 恩 文多為政論、史論等,以立意深刻,言辭犀利稱勝, 裂 較少單純的抒情寫景之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譬 他的詩歌特別注意構(gòu)思組織和遣辭造句等方面的 喜 藝術(shù)技巧,表現(xiàn)出嚴(yán)肅認(rèn)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高超的藝 i 24. 囂 蕓囂箸需等嬲 始定。在宋人記載中,類似的例子有許多,以至于 宋人曾做出“王介甫最善下字”(嚴(yán)有翼《藝苑雌 黃》)的評價。有《王文公文集》《、臨川先生文集》存 世。 ③酬:報謝,報答。清陰:純凈的綠陰。首聯(lián)描寫的本 是花落而葉茂的景象,而說成“取花去”“、酬清陰” 就顯得很突出,以寫人動作的詞“取”“、酬”來寫春 風(fēng),使之有情感、通人性。這種擬人手法的運用,導(dǎo) 致了方回所說“奇險”的效果。清代袁枚《春風(fēng)》詩 起句“春風(fēng)如貴客,一到便繁華”,與這兩句構(gòu)思相 近,但境界有別。 ④翳(yb 翳:樹陰濃暗的樣子。這里指光線暗弱。陂 (b百i):池塘。交交:形容樹木相覆的樣子。園屋: 庭院、房屋。深:幽靜深邃。這兩句描寫的是半山 園中樹木茂密交錯,池塘靜謐,園屋幽深的景象。 ⑤床敷(fO):安置坐具。古人是席地而坐的。床,這 里指坐具;敷,鋪設(shè)。每:每每,常常。杖屨(j凸):拐 杖和草鞋,這里指拄拐杖、穿草鞋。屨,古代用麻、 葛等制成的一種鞋?;颍河袝r。幽尋:尋幽探勝。 這兩句是說,常常無事休息,有時又上山看看風(fēng)景。 ⑥北山:即鐘山,在今南京市。遺(w 6i):贈送。好音: 美妙的叫聲。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認(rèn)為結(jié)尾兩句 詩“:寓感憤于沖夷之中,令人不覺,全由筆妙。” 【譯 文】 半 晚眷的風(fēng)把花兒帶走了,卻給我留下綠陰作 山 為報答。光線暗淡的池塘一派靜謐,樹枝交接, 春晚 濃陰覆蓋著幽深的庭院、房屋。常常在此安置坐 即 具稍作休息,有時也拄著拐杖、穿著草鞋去尋幽 事 探勝。惟有北山上的鳥兒經(jīng)過時,會送來美妙的 ■■■ 2 5 叫聲。 【品 匯】 元·方回(虛谷):半山詩工密圓妥,不事奇 險。惟此“春風(fēng)取花去”之聯(lián),乃出奇也。馀皆淡 靜有味。 清·查慎行:起句律中變格,下聯(lián)承“清陰” 二字來。 【紀(jì) 批】 高雅?!帮L(fēng)”字,李雁湖本誤作“陰”。 “翳翳”、“交交”,雁湖注皆言“清陰也”。 “床敷”字出《寶積經(jīng)》,詳雁湖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