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叔新晴獨過東山① 丁元珍② 芳辰百五前,選勝到林泉。③ 萬樹綠初染,群花紅欲然。④ 幺己 \' ’ \' ’ \' ● \' ’ ● ● 晚 陰巖猶貯雪,暖谷 自生煙。⑤ 凰 o o o o o @ 婦汲溪頭水 人耕草際田 ⑥ 鼐 \√ 宋 日中林影直 墨 ⑦o 管O 告o 專o 粵o 詩 犍令多情甚 尋春最占先 ⑧ ■—■ 2 0 【注 釋】 ①和(怕):指以詩歌酬答或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作詩 詞。永叔:歐陽修,字永叔,為作者的好友。新晴: 天剛放晴;剛放晴的天氣。東山:東山在上虞上浦 鎮(zhèn)境內(nèi),南距上虞城區(qū)十三公里,水陸皆通,此地風(fēng) 光旖旎,歷代詩人寫過很多贊美東山的詩句,如宋 代詩人林逋《游太康湖望東山》詩“:巖埋蒼桂寒云 重,寺隱丹楓夕照微?!倍∥肌队螙|山》詩“:梅嶺笙歌 上高處,孤猿幽鳥減清音?!标懹巍稏|山》詩“:山橫兩 眺暮云碧,江浸一天秋月明。林下有僧敲錫響,石 邊無客聽棋聲?!绷頁?jù)《上虞縣志》記載,東晉名士謝 安四十一歲以前長期隱居此山。東晉升平四年 (360),謝安離開東山從政,成為著名政治家,成語 “東山再起”即出于此。這是作者答和歐陽修的一 首詩,描寫的是東山旖旎的自然風(fēng)光。②丁元珍(1010—1067):丁寶臣,字元珍,宋晉陵(今 江蘇省常州市)雙桂坊人。宋仁宗景祜元年(1034) 同兄丁宗臣同登甲科進士,為峽州軍事判官,遷知 剡溪縣、端州。與時為峽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 縣令歐陽修交好,在政事之馀,出外游賞,寄情山水 之際,常常是形影陪伴,互有詩作唱和贈答?;识\ 四年(1052)因事被貶黃州,改知諸暨縣。治平元年 (1064)英宗即位,為秘閣校理,同知太常禮院。出 和 通判永州。治平四年(1067)病卒,終年僅五十七 永 歲。著有《文集》(四十卷),已佚。 叔新 ③芳辰:美好的時光,多指春季。百五:古代的傳統(tǒng)節(jié) 晴 日。“百五”是“一百五”的簡稱,指冬至之后的第一 獨 百零五日。其活動主要有掃墓、踏青等,與寒食、清 過 明成系列節(jié)日。選勝:尋游名勝之地。林泉:山林 東山 與泉石。 ④染:把東西放在顏料里使著色。這里形容萬樹的綠 ■■■2 1 色像剛剛?cè)境鰜硪粯有缕G。然:同“燃”,燃燒。 ⑤陰巖:背陰的山巖。猶:還。暖谷:冬溫的山谷。 ⑥汲:本指從井里打水,這里泛指取水。溪頭:一作 “溪中”。人:指男子。草際:草邊。 ⑦日中:日頭正當(dāng)午;中午。風(fēng)靜:指風(fēng)停的時候。 圓:圓潤。 ⑧犍:他本多為“健”。指身體強健。令:縣令。情:游 賞春景之情。尋春:游賞春景。 【譯 文】 在春季百五節(jié)之前的美好時光,去尋游名勝 之地,來到山林和清泉。萬樹的翠綠色像剛剛?cè)?出來似的,繁花紅得就像要燃燒一樣。背陰的山 巖上還存有殘雪,溫暖的山谷 中已經(jīng)生出了煙 霧。婦人在溪頭打水,男人在草邊的田里耕作。 中午林中的樹影垂直,風(fēng)停的時候鳥兒的叫聲更 加圓潤。身體強健的縣令游賞春景的情思更為 濃重,總是搶在最前面。 【品 匯】 元·方回(虛谷):元珍前為六一翁所知,詩 甚工。 明·馮舒:次聯(lián)板。 明·馮班“:然”字險韻,此更用得不好。亦 慕 工,然去唐人遠矣,不得古人煉句法也。 飆 【紀 批】 塑 “紅欲然”是好語。改作“未然”是點金 譬 為鐵。(按:方回把“欲”改為t未”。) 詩 六句好,七、八兩句有何好處而圈之? ■一 ( 按:方回在七、八兩句旁加圈。)九句用意 “ 亦拙,十句便自然,十一句“犍令”二字不貫 “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