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聞道,夕可死(3)

《三體》導(dǎo)讀 作者:詹琰 路姜波


不過,這話不能當(dāng)真的。要知道,他從中學(xué)時期就開始投稿,剛開始的時候,百分之百會被退稿,但他依然樂此不疲。直到1999年,才在《科幻世界》發(fā)表了《鯨歌》和《微觀盡頭》。在單位里,他的科幻創(chuàng)作一直處于地下狀態(tài)。直到他名揚天下之后,才有同事跟他說“有個寫科幻的跟你同名”。

有人問他:寫了20多年科幻,是怎么堅持下來的,他說:寫科幻不需要堅持,不寫才需要堅持。

你很難想象,這種執(zhí)著僅僅是為了賺點小錢。填補輸錢的虧空只是一個很表面的動因,科幻的種子在他少年時代第一次閱讀凡爾納的《地心游記》時就已埋下,并在以后的幾十年里蠢蠢欲動,最終長成了參天大樹。

就像他日后說起的,他不缺換啤酒的小錢。不過,不在乎以此賺錢,并不代表他不在乎自己的作品和讀者的反應(yīng)。他說,科幻作家眼里要有“銅錢”,“銅錢”不是指創(chuàng)作要以商業(yè)性為導(dǎo)向,而是指外圓內(nèi)方。對外,講的故事要讓讀者喜歡,對內(nèi),要堅持自己的核心創(chuàng)作理念。

他經(jīng)常說小說所展現(xiàn)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只是為故事本身服務(wù)的,并不代表作者本人的想法,而他本人的價值觀,他也盡量讓它“飄忽不定”。但作者本人怎么可能完全超脫于作品之外呢?比如黑暗森林理論,他雖然強調(diào)只是為了故事好看,但還是在多個場合提及預(yù)防超級災(zāi)難的必要性;比如“朝聞道”的精神,他雖然強調(diào)自己沒此類沖動,但還是不停鼓吹人類應(yīng)該有不斷開拓地外世界的進取精神。凡是能拿來打動別人的東西,一定曾經(jīng)打動過自己。

他因為沒有去到雨果獎頒獎現(xiàn)場而后悔不已,因為那是由美國宇航員從國際空間站通過視頻連線宣布的。

他說他會因為沒有靈感而焦慮得睡不著覺,也會因為某個創(chuàng)意被別人先寫了出來而痛心疾首,他說他下一部小說寫了兩三年,但因為覺得不夠新鮮,而全部作廢了。唯愿自己的創(chuàng)意是獨一無二的,這是作家的激情所在,反之,就是作家的噩夢:午夜夢回時,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故事完全沒有吸引力。

這顯然不是掙個酒錢那么簡單,也不是打麻將輸錢的“那個時刻”所能解釋的。

其實,這并不矛盾。我們往往是因為太愛一個東西,生怕?lián)p害它的品質(zhì),所以千方百計不想讓它跟金錢掛鉤,而且離得越遠越好。

《三體》中,前去購買星星的云天明跟接待他的天文學(xué)博士之間有這樣一番對話:

“你很幸運,和你贈與星星的那個女孩一樣幸運?!?/p>

“我不幸運,我快死了?!?/p>

“真那樣的話,你仍然很幸運,大多數(shù)人,到死都沒向塵世之外瞥一眼?!?/p>

為了吸引大家向塵世之外瞥一眼,劉慈欣堅持著自己的科幻夢,因為“好的科幻小說,能讓人在下夜班的路上突然停下幾秒鐘,做一件以前很少做的事:仰望星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