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國際學術界,毛澤東以及他遺留給中國的影響一直為學者和社會各階層人士所關注。今天,毛澤東的影響依然存在,即便在政治領域之外。商學院教授的“有機營銷”課程,就起源于毛澤東的思想理論中的“持久戰(zhàn)”思想。與毛澤東有關的商品也常見于消費者市場,無論在ebay購物網(wǎng)店還是在中國任何一個旅游景區(qū)的路邊攤點,都隨處可見與毛澤東相關的商品出售。1998年,學者邁克爾·達頓曾就這一現(xiàn)象發(fā)表過評論,他寫道:“與毛澤東相關的一切都十分熱門?!保ā吨袊诸^生活》)
本書含蓄地融合了學術界的各種觀點。從研究層面來講,本書是在中國和全球的視角下嚴肅認真地看待毛澤東和他引領的時代,將20世紀中國的社會主義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視為一個整體來系統(tǒng)考察。書中,我將毛澤東和毛澤東主義[“毛澤東主義”(Maoism)是歐美毛澤東研究學者慣用的術語,用以專指毛澤東的思想,尤指如何在·濟貧弱的條件下創(chuàng)建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革命理論,與中國共產(chǎn)黨黨章中所表述的“毛澤東思想”有很大的差異。該術語·由美國學者莫里斯·邁斯納的系統(tǒng)闡述而為歐美學者廣泛接受和使用?!幷咦ⅲㄎ闹心_注均為編者所加,章后注為·注,特此說明。)]詮釋為中國乃至全球社會主義歷史的核心,也是上個世紀社會改革以及現(xiàn)代化歷史的核心。對毛澤東這位政治家而言,即便是最溫和的解讀方式,其最終的落腳點仍然與政治相關。
在撰寫本書時,我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但也不回避一些背景交代。如果將毛澤東的一生按時間順序排列來敘述,二十世紀的中國和世界歷史決定了毛澤東的存在。談論毛澤東不可能回避二十世紀的中國和世界歷史,就像是談論中國現(xiàn)代史不可能回避毛澤東一樣。本書試圖以交互錯綜的方式使毛澤東和中國的歷史互為映對。
本書試圖重新將毛澤東置于充滿批判和行動的歷史緊要關頭,意為探討在面臨20世紀早期中國和世界的復雜巨變的歷史背景下,毛澤東如何敢于提出并踐行一個挑戰(zhàn)既往的革命主張,并以至于因此震驚了全世界。緬懷毛澤東也是回顧一個事事皆有可能的時代,是為了牢記全世界所承受的苦難都是可以反抗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在文中極少將筆墨放在毛澤東所寫的、所想的之上,而是將毛澤東置于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大潮中來考察,也就是作為一個革命的締造者來考察。本書不光是一本傳記,它更應該是一段歷史,類似于盧卡奇對20世紀20年代列寧的考察。
說到本書的一些構想和運用的方法,我要感激紐約大學的兩批勇敢而聰慧的本科生。 2005年秋季,在博士生馬吉·克林頓以及孜孜不倦的畢業(yè)生勞工組織GSOC的幫助下,我首次開設了“毛澤東和中國革命”課程,這些本科生是這個班上的一批學生。另外一批是2006年秋季在博士生馮曉、何祥(譯者注:音譯)協(xié)助下開設的這個課程的班上的學生。2005年秋季的課堂上,除了學習與毛澤東相關的知識之外,我還要求學生們?nèi)ンw會日常生活中的政治,例如我們所面臨的研究生會與紐約大學管理委員會之間的對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是一門在政治上引起關注的課程,盡管與此同時它也是一門有關現(xiàn)實存在的政治統(tǒng)治的敏感課程。
帶著極大的挑戰(zhàn),這兩個班上的學生聽任我?guī)в姓我馕兜亟榻B毛澤東以及他的革命主張。他們多少都有些困惑,不過年輕的他們應該會理解。他們聽任我以與當今世界迥然不同的講述方式來討論毛澤東,沒有將當下的問題與毛澤東時代的問題相混淆。更重要的是,學生們允許我將他們置于理論和歷史的“詭辯”中,這用來對付之前提到的簡單詆毀是很有效的。我們共同努力以求再次將錯綜復雜的歷史背景和革命主張投置到歷史的質(zhì)詢和當代的批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