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些觀點只限于那些在象牙塔里用拉丁語高聲辯論的知識分子的話,它們可能會非常讓人困擾。但實際上并不是,這些觀點首先興起于法國,然后很快擴展到其他國家,富裕的婦女們贊助成立了許多沙龍,在那里學者們互相討論,新的強大思想震蕩著社會。業(yè)余愛好者創(chuàng)辦了討論俱樂部,邀請演講家們解釋新的觀點,展示他們的實驗成果。低廉的印刷費用、更好的發(fā)行制度、民眾們越來越高的文化水平促進了新聞報紙業(yè)的興起,將新聞報道與社會批評和讀者來信結合起來,將狂熱與騷動傳遞給成千上萬的讀者。在星巴克出現(xiàn)的300年以前,有進取心的咖啡屋所有者們意識到,如果他們提供免費的報紙以及舒適的椅子,顧客們就會愿意在那兒坐下—讀書、辯論、買咖啡喝—待一整天。一種新的東西逐漸形成了:公共意見。
輿論制造者們喜歡宣稱啟蒙運動正在全歐洲范圍內(nèi)廣泛傳播,用智慧之光照亮了幾個世紀以來為宗教迷信所蒙蔽的黑暗深處。但是到底何謂啟蒙呢?德國思想家伊曼紐爾·康德曾經(jīng)這樣直率地描述啟蒙運動:“敢于去了解!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解能力自由思考!”
這一運動對于既定權威的挑戰(zhàn)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大部分18世紀的君主們選擇了妥協(xié),而非與之抗爭。他們堅持說他們一直就是開明的、受過啟蒙的專制者,他們的統(tǒng)治是合情合理的,是為了公眾的利益的?!罢軐W家們應該不僅是世界人民的老師,也是各國王子們的老師,”普魯士國王曾經(jīng)這樣寫道,“他們必須合乎邏輯地思考推理,而我們必須根據(jù)邏輯來行動決策?!?/p>
但是,在實際中,王子們通常會發(fā)覺他們的臣民的思維與邏輯非常讓人惱火。在大不列顛,國王們不得不忍受臣民的這些邏輯;在西班牙,統(tǒng)治者們可以將之肅清消滅;但是在法國卻有著足夠的先鋒主義精神(這個術語本身就來自法語),到處是受啟蒙思想影響的各種批評家,以及足夠多的專制主義者,他們將這些批評家們投進監(jiān)獄并不時地將他們的著作列為禁書。歷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曾經(jīng)認為,這是“一種為批評與諷刺所緩和了的專制主義”—這使得法國成為一個完美的溫室花園,啟蒙思想可以在這里興旺發(fā)展。
在所有這些18世紀50年代啟發(fā)了法國的社會批評與爭論的書籍與妙語中,沒有什么能比《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詞典》更能激勵人心、更能給人以啟迪了?!皼]有例外,也無須額外的告誡,一個人必須認真審視并觸動所有的事情,”那部書的一位編輯這樣說道,“我們必須將所有過去的愚蠢淺見踐踏于腳下,推翻那些不是以邏輯建立起來的障礙,重建寶貴的科學和藝術自由?!币粓鼋右粓龅呐褋y都堅持宣揚奴隸制、殖民主義、女性與猶太人法律地位的低下有悖于自然和理性。偉大的思想家伏爾泰在18世紀60年代于瑞士流亡期間,甚至公然挑戰(zhàn)他稱之為“臭名昭著的東西”—教會與國王的特權。
伏爾泰非常清楚地知道歐洲應該到何處尋求更為開明的典范:中國。他堅持認為,在中國人們可以找到一個真正賢明的統(tǒng)治者。這些統(tǒng)治者通過和合理的官僚體系協(xié)商進行統(tǒng)治,竭力避免發(fā)動無意義的戰(zhàn)爭和宗教迫害。他們也找到了儒家學說作為思想基礎,(和基督教義不同)儒家思想是一種對于理智的信念,不受任何迷信和愚蠢傳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