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關系》歐亥,1949年7月17日(1)

論關系 作者:(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我建議我們應該帶著既不反對也不贊成的客觀態(tài)度去聆聽正在進行的講話。我們應該學會如此傾聽,這樣一旦有新的東西加進來,我們才不會急著去否定它、拒絕它。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全盤接受現(xiàn)在所講的一切。這樣做會顯得荒謬可笑,因為全盤接受就意味著我們僅僅是在鑄造權威。一旦有了權威,人們就不會再去思考、去感受了,也就不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通常在還沒有真正理解一件事情之前,大多數(shù)人傾向于急著去接受,這樣做是很冒險的,因為我們可能會不經(jīng)過思考或深入調(diào)查研究就輕易接受它。此次演講中我也許會加進一些新東西,或者換種講法。唯有從容、安靜地傾聽方能理解這些,否則,你會統(tǒng)統(tǒng)錯過。

我想談論的這個話題可能有點難度:關于人的行為、活動和關系的問題。不過在開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搞清楚我所說的活動指什么,人的行為指什么,因為我們的生活看起來就是建立在這些行為或者活動的基礎上。我想?yún)^(qū)分一下活動和行為的不同。我們似乎一直在做事情;我們廢寢忘食,忙個不停,不計代價地做這做那,以接近成功、取得成功。然而,在關系中活動處于何種位置呢?問這個問題,是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關系的問題。沒有什么可以在孤立中生存,如果關系僅僅指的是一種活動,那么它的意義就不大了。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當你停止一種活躍的狀態(tài),緊接著就會有一種緊張和焦慮感向你籠罩過來。你會覺得自己仿佛失去了警覺性,感覺不到自己還活著,所以你必須讓自己不斷前進,不停下來。通常人們都害怕獨處,害怕一個人散步,害怕一個人待著無所適從,害怕沒有書籍和收音機的陪伴,害怕沒有人與自己交談。如果只是一直靜靜地坐著,而不讓雙手做點什么或者讓腦子思考點什么,你就會感到害怕。

所以,要真正理解活動,我們必須先弄懂關系。假如我們把關系看作一種逃避,那么關系就僅僅是一種活動了。然而大多數(shù)關系就是一種逃避,這樣看來我們的關系不就只是一系列活動嗎?我過去說過,只有當關系起到了揭示自我的作用,能讓人不斷地展示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它才真正有意義。然而大多數(shù)人都不愿在一段關系中被展示。相反,我們將關系作為一種掩蓋的手段,掩蓋我們的不足、面臨的困難和茫然。于是,關系就僅僅成為人們的一種活動。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經(jīng)注意到關系其實很令人苦惱,只要你在關系中不能發(fā)現(xiàn)自我、揭示自我,它就只能是一種逃避自我的手段。

明白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只有在解讀各種關系時,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自我,這些關系包括與人、物和想法之間的關系。關系能否只建立在一個想法的基礎上?很顯然,任何基于某個想法而采取的行動都只是這個想法的延續(xù),我們稱之為活動。行為卻不是基于某種想法的,行為是即刻發(fā)生的、自發(fā)的、直接的,并不需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但是,當我們的行為基于某個想法時,這個行為就變成了一種活動。如果關系也是基于某個觀點建立的,那么毫無疑問,這種關系也只是一種活動。這樣的關系僅僅是在執(zhí)行一套方案,遵循一個套路或想法。我們總是想從關系里有所得,因此關系經(jīng)常變得局限、狹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