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運河的建設在許多方面引人注目:災難性的混亂狀況,工期的極端緊迫及其對于斯大林的意義。但是,用來描述這項工程的虛夸言詞卻實屬罕見:白海運河是允許蘇聯(lián)宣傳機器對國內(nèi)外進行全方位報道的第一項和最后一項、也是唯一一項古拉格工程。而且,被挑選出來向蘇聯(lián)和世界各國闡述、宣傳、證明白海運河非凡意義的不是別人,正是馬克西姆·高爾基。
這并非一個令人意外的選擇。此時,高爾基其實已經(jīng)徹底成為斯大林統(tǒng)治集團的一員。在斯大林于一九三三年八月乘坐輪船沿著完工的運河凱旋般地航行了一趟之后,高爾基率領一百二十名蘇聯(lián)作家步其后塵作了類似的航行。這次航行讓這些作家(或是他們這樣說)激動萬分,以致幾乎拿不住手中的筆記本:他們的手指“因驚訝而抖個不停”。隨后他們決定寫一本關于運河建設的書,并且因此得到充分的物質(zhì)鼓勵,其中包括“在阿斯托里亞”——列寧格勒一家沙皇時期建造的豪華酒店——享用一頓“高檔自助午餐”,作為對他們參與這項工程的祝賀。
即使按照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低俗標準,經(jīng)過他們的努力而面世的那本《以斯大林命名的運河》也是極權主義社會的作家和知識分子腐敗墮落的一個異乎尋常的證明。像高爾基初次試筆索洛韋茨基集中營一樣,《以斯大林命名的運河》證明了荒謬事物的合理性,它不僅想用紀實的方式將思想轉(zhuǎn)變的囚犯描繪成蘇維埃人的光輝典范,而且還想創(chuàng)造一種新型的文學。雖然這本書由高爾基作序并定稿,但它主要是由一個包括三十六位作家的寫作班子而不是某個個人負責的。使用華麗的語言、夸張的手法以及對于事實的斯文竄改,他們共同努力抓住了新時代的精神。書中的一幅照片濃縮了它的主題:照片上是一名身穿囚服的女犯神色堅定地操作著鉆機。圖片下方的說明是,“在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人類改造了自己?!迸c揚松委員會所使用的冷酷言辭和國家政治保衛(wèi)總局的經(jīng)濟議事日程對比,反差不能更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