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關于真理概念的一般原則(40)

近代畫家 作者:(英)約翰·羅斯金


我們必須記住,在古代,除了在馬薩喬的暗淡的背景中,我們找不到任何對山中景色的真實描繪;除了懸崖石壁、起伏丘陵和嶙峋怪石外,什么也沒有,甚至連這些僅有的山景也都被畫成典型的形狀。對群山更具體的觀察似乎是和水粉畫更純熟的技巧同時出現(xiàn)的,但是究竟是主題的選擇受到工具的影響,還是像我認為的那樣,民族感情在選擇最恰當?shù)姆椒〞r起了作用,這仍然是個疑問。有些是出于對低劣藝術品的日益旺盛的需求,而大部分還是因為物體特征中那個如今被稱為“如畫”(picturesque)的感覺,一種純屬于現(xiàn)代的感覺。中世紀建筑和服飾的特征究竟起源于何種情緒,或者說其發(fā)明者在觀察建筑和服飾時帶有何種感情,我壓根無法猜測;不過有一點我認為我們很清楚,那就是那時候的自然本能和幼稚智慧和現(xiàn)代情感截然不同?,F(xiàn)代情感的產(chǎn)生源于這類物體的不在場,與其說是基于對物體的熱愛,不如說是對物體的出現(xiàn)感到奇怪;現(xiàn)代情感無疑是淺陋、無效的,所以大多數(shù)人為了時尚、舒適或經(jīng)濟,總是犧牲現(xiàn)代情感。不過我確信,這中間也摻雜著對大自然的熱愛,這種熱愛盡管微弱,但是卻很健康;純潔、獨立、快樂的大自然,對現(xiàn)代人來說也是特別的大自然;作為這種情感的標志,或者說這種情感的使節(jié),我對很多作品滿懷崇敬,盡管從技術觀點看,這些作品并不怎么重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