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不同的方式,可以通過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我有一個朋友羅莎,是我同事的太太,我常常在員工雞尾酒會上遇到她。在這些聚會中,她常常看起來很不自在。她經(jīng)常獨自一個人,站得離人群遠遠的;別人找她攀談的時候,她也不太說話。有些人認為她很害羞;有些人則認為她冷漠疏離,甚至自高自大,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我曾經(jīng)去羅莎家做過客。在那兒,她卻相當迷人、親切而且活潑開朗,總是愿意傾聽他人說話,并且風趣而健談。那么羅莎到底是哪種人呢?是害羞靦腆?傲慢自大?還是迷人親切?真正的羅莎你能站出來嗎?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真正的羅莎可能兩者都是,也可能都不是。我們所有的人都可能兼有害羞與大方的行為。一個更有趣的問題是:在這兩種社交情境下究竟哪些因素有所不同,并對她(或我們)的行為造成如此重大的影響?這才是社會心理學要探討的問題。(參考下面的“試一試!”練習。)
由于這個課題非常重要,讓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假設你在一家路邊餐廳前停下來,想喝杯咖啡吃一個餡餅。女侍者上前服務,但是你一直無法下定決心點哪一種餡餅。就在你猶豫不決時,那位女侍者不耐煩地用筆敲著點單簿,望著天花板,皺著眉頭,最后沖你大聲說:“喂!我等了你老半天了,快點行嗎?”像大部分的人那樣,你可能會認為這位女侍者是個令人討厭的人,你甚至會向經(jīng)理投訴她。
但是如果你知道這位女侍者是位單親媽媽,昨晚為照顧她患了不治之癥的小兒子一夜沒有合眼;而她的車子在上班途中壞掉了,修理費還不曉得如何張羅;當她最終到達餐廳時卻得知另一位女侍者喝醉了而不能上班,使她不得不承擔雙份的工作量;無事可做的廚師總是沖她喊,因為她幫客人點東西的速度太慢而不能讓他滿意。當你了解了所有這些情況,你可能會認為她不一定是個令人討厭的人,而只是處于巨大的壓力下的普通人。
關鍵的事實是,當我們嘗試去理解一個人在復雜情境中的行為時,如果缺乏重要的情境信息,大多數(shù)人會直接從個人的人格因素中去尋找行為原因。我們常常忽略情境,而這一事實對社會心理學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種情境因素對于人們?nèi)绾闻c他人發(fā)生聯(lián)系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學的比較
社會心理學與社會科學的其他幾個學科一樣(包括社會學、經(jīng)濟學和政治學),都關注社會行為。其中每一門學科都探討社會因素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但社會心理學與其他社會科學之間仍存在著顯著的差別,其中最大的差別是分析水平的不同。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以對個體的研究為根基,并強調(diào)內(nèi)部心理過程。對社會心理學家而言,分析的層次是社會情境下的個體。例如,為了解人們?yōu)槭裁磿室馊e人,社會心理學家就會去重點研究在特定情形下引發(fā)侵犯行為的心理過程。挫折感受達到什么程度將會導致侵犯行為?挫折是否總是導致侵犯行為?如果人們有挫折感,那么在什么條件下會以侵犯行為來宣泄情緒?又有哪些因素可能阻止一個受挫個體出現(xiàn)侵犯反應?除了挫折感,還有哪些因素導致侵犯行為?我們將在第12章中詳細討論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