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私的基因》第五章 進犯行為:穩(wěn)定性和自私的機器12

自私的基因 作者:(英)理查德·道金斯


不能說統(tǒng)治集團本身在進化的意義上具有"功能",因為它是群體而不是個體的一種特性。通過統(tǒng)治集團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個體行為模式,從群體水平的觀點上來看,可以說是具有功能的。然而,如果我們根本不提"功能"這個詞,而是按照存在有個體辨認能力和記憶的不對稱競賽中的各種ESS來考慮這個問題,這樣甚至會更好些。

迄今我們所考慮的競爭都是指同一物種的成員間的競爭。物種間的競爭情況又是如何呢?我們上面已經(jīng)談過,不同物種的成員之間的競爭,不象同一物種的成員之間那樣直接?;谶@一理由,我們應(yīng)該設(shè)想它們有關(guān)資源的爭端是比較少的,我們的預料已得到證實。例如,知更鳥保衛(wèi)地盤不準其他知更鳥侵犯,但對大山雀卻并不戒備。我們可以畫一幅不同個體知更鳥在樹林中分別占有領(lǐng)地的地圖,然后在上面疊上一幅個體大山雀領(lǐng)地地圖,可以看到兩個物種的領(lǐng)地部分重疊,完全不相互排斥,它們簡直象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

但不同物種的個體之間也要發(fā)生尖銳的利害沖突,不過其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已。例如,獅子想吃羚羊的軀休,而羚羊?qū)τ谧约旱能|體卻另有截然不同的打算。雖然這種情況不是通常所認為的那種爭奪資源的競爭,但從邏輯上說,不算競爭資源,道理上難以講通。在這里,有爭議的資源是肉。獅子的基因"想要"肉供其生存機器食用,而羚羊的基因是想把肉作為其生存機器進行工作的肌肉和器官。

肉的這兩種用途是互不相容的,因此就發(fā)生了利害沖突。

同一物種的成員也是肉做的,但為什么同類相食的情況相對來說這樣少呢?這種情況我們在黑頭鷗中見到過,成年鷗有時要吃自己物種的幼鷗。但我們從未見到成年的肉食動物為吞食自己物種的其他成年動物而主動去追逐它們。為什么沒有這種現(xiàn)象呢?我們?nèi)耘f習慣于按照"物種利益"的進化觀點去思考問題,以致我們時常忘記擺出這樣完全有道理的問題:"為什么獅子不去追捕其他獅子?"還有一個人們很少提出的其實是很好的問題:"羚羊為什么見到獅子就逃,而不進行回擊呢?"獅子之所以不追捕獅子是因為那樣做對它們來說不是一種ESS。同類相食的策略是不穩(wěn)定的,其原因和前面所舉例子中的鷹策略相同。遭到反擊的危險性太大了。而在不同物種的成員之間的競爭中,這種反擊的可能性要小些,這也就是那么多的被捕食的動物要逃走而不反擊的道理。這種現(xiàn)象可能源出于這樣的事實:在不同物種的兩只動物的相互作用中存在一種固有的不對稱現(xiàn)象,而且其不對稱的程度要比同一物種的成員之間大。競爭中的不對稱現(xiàn)象凡是強烈的,ESS一般是以不對稱現(xiàn)象為依據(jù)的有條件的策略。"如果你比對手小,就逃走;如果你比對手大,就進攻",這種類型的策略很可能在不同物種成員之間的競爭中得到發(fā)展,因為可以利用的不對稱現(xiàn)象非常之多。獅于和羚羊通過進化上的趨異過程而形成了一種穩(wěn)定性,而競爭中本來就有的不對稱現(xiàn)象也因此變得日益加強。追逐和逃跑分別變成它們各自的高超技巧。一只突變型羚羊如果采取了"對峙并搏斗"的策略來對付獅子,它的命運同那些消失在地平線上的其他羚羊相比,可能要不妙得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