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信任他人
信任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石,是黏合"我們"的膠水。
信任是相互的。你信任他,可他不信任你,或他信任你,你卻不信任他。這時,信任就很難建立起來。怎樣建立信任?誰先邁出第一步?是從"我"開始,還是等著對方先信任"我"?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你應該抱有怎樣的態(tài)度?
我的體會是:先信任他人。這是站在"我們"的角度采取的積極主動的舉措,也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也許你會說:"這樣做有風險。"
是的,先信任他人是有風險的。但是,你是否想到,不信任他人所帶來的風險會更大?
記得在美國讀高中的時候,我寄宿在學校里,總會將家里給的生活費藏在柜子的某個角落。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錢不見了。當時一個宿舍住4個人,我和其他兩位同學都懷疑是另一位同學偷的,于是我們3個人一起質(zhì)問他,他堅持說沒有偷,可我們就是不相信,還和他打了起來。后來我也淡忘了這件事。有一天,我在收拾東西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些錢就塞在其中一件衣服的口袋里。那一刻,我呆住了,原來我錯怪了他……
這件事情給予我深刻的教訓,在以后的人生中,也時刻警醒著我:不能用懷疑先下結(jié)論,信任非常重要。
剛開始的時候,你對他人信任的程度可能會小一點,漸漸地,了解多了一點兒,信任的程度也會隨之增多一些。
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無論信任程度有多少,你都要先信任他人,再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選擇信任他人的程度。
當然,你可能會因為先信任他人而承擔風險,但千萬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盡管你曾經(jīng)"被蛇咬",但仍然要堅持先付出信任,要相信前車之鑒會使你逐漸成熟起來,更好地把握信任他人的尺度。
有人會問,為什么我們會擔心信任有潛在的風險?
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我們對別人不了解,或者不喜歡。其實,不喜歡恰恰是因為了解得太少。
不了解就容易誤解,更可怕的是,遇事總從懷疑開始和從壞的出發(fā)點來先入為主地下判斷。
有沒有一些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跨越信任的障礙,與人愉快地交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