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上帝不騎馴鹿【喪失論點】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2 作者:(英)朱利安·巴吉尼


道金斯經(jīng)常把對上帝的信仰與小孩對圣誕老人或是牙仙的迷信進行比較,認為一旦我們成熟就不再如此。但是這種類比是有缺陷的。有多少人是從成年開始相信圣誕老人呢?

——阿利斯特·麥格拉斯( Alister McGrath),神學家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并不是無神論者的官方發(fā)言人;對于有神論者而言,他也不是特例。有很多書是直接針對他的暢銷書《上帝的迷思》(The God Delusion)而出版的,但是道金斯把那些書的作者稱為

“跳蚤”——源自葉芝的詩句:“難道狗會因為身上的跳蚤而獲得獎賞嗎?”阿利斯特 .麥格拉斯就是這些“跳蚤”中的一員,他的書《道金斯的迷思》(The Dawkins Delusion)在《上帝的迷思》面市僅僅 4個月之后出版。麥格拉斯并非不是老學究,但是當他尋章摘句地批評道金斯著作中的普遍性錯誤時,仍完全沒有切中其某些論點的要害。道金斯并不是第一個把對上帝的信仰與對圣誕老人、牙仙、面條怪等虛構事物的迷信進行比較的人。對于道金斯來說,運用類比的方法是一個典型的修辭上的弱點,因為它比較容易取悅于無神論者,而信徒和傾向信仰的人則會認為這種方法比較淺薄且具有侵犯性。然而,麥格拉斯的回應與道金斯的著作相比,則具有更顯而易見的邏輯缺陷。

任何通過類比表達觀點,重要的是判別哪些部分是與類比相關的。例如,當羅伯特 .伯恩斯( Robert Burns)寫下“我的愛是一朵紅紅的玫瑰”時,他并不是說愛是長在土里、需要澆水、插在花瓶中看起來很漂亮的玫瑰花。同樣,說對上帝的信仰像對圣誕老人的一樣,也不是說上帝只對小孩有意義,更不是說上帝有匹叫魯?shù)婪虻鸟Z鹿。道金斯進行類比的重點在于信仰的證據(jù)基礎。道金斯認為,上帝像圣誕老人和牙仙一樣,有些人對此深信不疑,但是從未有證據(jù)表明他們是存在的。他之所以故意使用了一些我們知道并不存在的事物作為例子,因為他想強調,上帝與這些兒童幻想中的人物相比并沒有更多的證據(jù)表明其存在。

這種論點也可以被挑戰(zhàn):也許你認為的確有證據(jù)表明猶太—基督教的上帝是存在的。但如果你堅持的是一些類比中不相干的方面,那么這個論點就根本沒有被觸及。麥格拉斯就是這么做的。他認為這個類比是錯誤的,因為人們是成年以后才開始信上帝的,而只有小孩相信圣誕老人。這簡直風馬牛不相及。道金斯的論點和人們什么時候開始信仰沒有關系,他的論點全是關于證據(jù)的。

以我的經(jīng)驗來看,人們經(jīng)常會不明類比的要義。他們常常假設你在比較論點的所有要素,而實際上你只是想指出某一方面的共同之處。還有一些其他的方式也不能切中要害(如一種被正式稱作“論證謬誤”的錯誤)。例如,在關于墮胎的辯論中,“墮胎合法化”的贊成者通常是通過訴求母親的生育權來回應對胎兒狀況的討論。如果對墮胎的反對是基于“墮胎等同于謀殺”的論點,那么討論母親的生育權又于事何補呢?只有討論墮胎到底是不是謀殺,才是對此論點的回應;而討論生育權通常只是變換了主題,根本就沒有切中要點。

“雞同鴨講”的討論隨處可見,因為我們容易習慣于從一個特定的習慣視角討論與自己相關的事情。從不同視角出發(fā)考慮問題的能力,需要豐富的想象力。例如,當我們稱“無謂”的殺戮時,難道不是忽略了殺戮者的感受嗎?如果有人僅僅因為個人自由而為安樂死辯護,難道不是沒有明白宣稱這種方式將會造成更多的死亡嗎?我們經(jīng)常抓不住問題的關鍵,難道不是因為我們習慣于假設一切早已了然于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