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清華大學01

東方頂級大學傳奇 作者:張明帥


第二章 中國科技的先鋒——清華大學

有這樣一所大學—它銘刻著中華民族曾經(jīng)的深重苦難,也因而有著強烈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感;它歷經(jīng)百年風云變幻,始終保持著濃郁純樸的學風,“讀書不為稻粱謀,但開風氣不為師”;它被譽為“大師之園”,現(xiàn)擁有 60余名兩院院士、70余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90余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這就是清華大學。清華大學位于北京西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一所綜合大學,是當代中國最著名的學府之一,亦是中國科技的先鋒,在海內(nèi)外享有盛譽。

(一)百年滄桑 20世紀第一個十年的一個初夏,北京侯位胡同的一間民房里,悄然成立了一個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專門向美國輸送留學生的機構—游美學務處,后遷入清華園命名為“清華學堂”,之后又更名為“清華學?!?,這即是清華大學的前身。誕生于中華民族內(nèi)外憂患的歷史背景中,注定了清華大學將伴隨著祖國的興衰榮辱而歷經(jīng)滄桑。

清華醞釀籌辦大學早在1916年就開始了,當時的校長周詒春對學校的長遠建設進行了規(guī)劃。他認為,清華學校有良好的基地、充足的經(jīng)費,為圖久遠之計,將清華大學“逐年擴充至大學程度”,是學校今后發(fā)展的“當務之急”?;诖丝紤],他向北洋政府外交部陳述了添辦大學的三項理由:第一是“可增高游學程度,縮短留學年期,以節(jié)學費”;第二是“可展長國內(nèi)就學年期,縮短國外求學之期,庶于本國情形不致隔閡”;第三是“可謀善后,以圖久遠”。

1916年8月,外交部批準了周詒春的建議。此后,清華學校便大興土木,把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禮堂等所謂“四大建筑”都修筑起來,而一切規(guī)模都依照美國大學的建筑,選聘教員更注重資格與水平。清華學校的組織、課程、教學設備與方法等也都是“孔步亦步,孔趨亦趨”地模仿美國大學。

1918年初,張煜全繼任校長后,在全體教職員會議上通過了設立“大學籌備委員會”的議案。1920年伊始,張煜全將委員會的工作計劃呈報給外交部,并計劃自1930年起停招中等科一年級新生,決定將高等科四年級改為大學一年級。就在1922年,由于各種原因,曹云祥接任校長一職,成立了關于清華校務的“調(diào)查委員會”,并積極研究改辦大學事宜。1923年,曹云祥從學校經(jīng)費方面著眼,制定出了一個“十八年(1923-1940)計劃”,籌劃逐步改辦大學的具體方案。從1924年秋天起,清華大學停招留美預備生,改辦大學的計劃也因此才由計劃階段進入實施過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