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向衰亡的希臘

羅馬人的故事1: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作者:(日)鹽野七生


公元前390年,凱爾特人的入侵成了羅馬人永遠的傷痛。不過講述從此往后的羅馬歷史,感覺好像是在飄忽不定中追蹤了許久之后終于能夠不再迷失。

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羅馬人迎來了結(jié)束對希臘的考察回到羅馬的三個人后,知道了羅馬既不能像斯巴達也不能像雅典那樣。但是對于如何吸取這兩國的精華而去其糟粕,他們肯定沒有找到好的辦法。因此,時間依然是在貴族和平民的對抗中流逝。

八十年的探索歲月看似漫長卻又匆匆。期間,羅馬幾乎不得不年年為自衛(wèi)而戰(zhàn)。

凱爾特人的入侵使羅馬人意識到了祖國的脆弱。同時,也教給了他們提高祖國實力的道路。公元前390年以后的羅馬人看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也明白了怎樣才能走好這條路而不把精力消耗在無謂的事情上。

使羅馬人走出迷茫的直接原因是物質(zhì)和精神的雙重打擊。凱爾特人的入侵不僅使他們在物質(zhì)上蒙受極大的損失,而且也讓他們深感羞辱。但是,同時代的希臘局勢的變換告訴羅馬人的則應該更多。

……

當時的羅馬在希臘還沒有可以提供希臘局勢變化的信息渠道。在當時,信息的傳遞一是沿商路,二是在希臘的德爾斐神殿。古希臘有德爾斐神諭,據(jù)說是地中海世界最靈的神諭。羅馬在戰(zhàn)局不利的時候,經(jīng)常派使節(jié)前去詢問德爾斐神諭。為了祈求神諭,人們不分民族,從四面八方來到德爾斐神殿。因此,當時的德爾斐神殿是最好的信息交流場所。既然希臘人知道凱爾特族占領了羅馬,那么,希臘城邦的自然瓦解過程羅馬人一定也都知道。

這件事情讓羅馬人了解到,無論是雅典還是斯巴達,只要是城邦,其壽命終究長不了。羅馬人是一個善于向其他民族學習的民族,甚至被只看表象的人輕蔑地稱做“模仿民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