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從一變而為多情男子的范仲淹,看宋代知識分子的分裂個性
所以北宋開國,范仲淹代表了一種試圖要恢復(fù)大唐的氣象的愿望,可是我特別希望大家了解,它并不是主流,因為這牽涉到我們剛才提到說宋朝本身并沒有特別去發(fā)展邊功的意圖,它在開國就沒有,它希望發(fā)展文人政治。所以很自然就會帶出另外一個部分,大家看到范仲淹下面一首《蘇幕遮》就會發(fā)現(xiàn),怎么范仲淹變成了一個多情男子,完全不像一個將軍,也不像一個政治家了。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大家很熟,它進入了現(xiàn)在民間流傳的流行歌曲里,“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這些文字好像被瓊瑤拿去用來做書名的?!吧接承标柼旖铀疾轃o情,更在斜陽外”,大家都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文字非常像山水畫了?!胺疾轃o情,更在斜陽外”,就是斜陽已經(jīng)是一種無情,已經(jīng)是一種時間的無限,你沒有辦法在花間留下晚照,所以斜陽是無情的??墒欠疾菀彩菬o情的,芳草是在斜陽之外的空間的無限性,所以時間的無限性是人的第一個感傷,空間的無限性是人的第二個感傷。這個里面是在講思念,這個思念是時間上的不可及與空間上的不可及,可是他可以把我們現(xiàn)在分析議論的東西轉(zhuǎn)成這么優(yōu)美的句子。其實我們在讀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并不追究他的意思,我有時候問學(xué)生說“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是什么意思?他們好像講不清楚,其實我覺得無所謂,因為你在聽那個歌的時候,歌本身會傳達出那個很深的情感。所以我剛才提到說人類其實最深的兩個悲傷是時間的不可尋找,跟空間的不可尋找,也就是時間的無限性和空間的無限性。宋朝因為有一個理學(xué)的意境在背后,所以文人們都在碰時間跟空間問題?!靶标枴笔且粋€時間的哀傷性,“芳草無情”又是一個空間的無限性。所以他用無情去稱呼斜陽跟芳草。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它完全像口語白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千年,它的語言其實還是我們口語的語言。原因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因為它是歌,歌靠聽覺傳達,你不可能用太過艱深的典故詞匯,所以它非常的平淡,所以我們今天還可以用到這些句子,“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幾乎沒有人會不懂?!懊髟聵歉咝莳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么通俗的的一個對于離家的情感,或者思念自己親密的人的情感,這種情感無論在歷史上,還是今天包括流行歌曲在內(nèi)的整個通俗文化當中,都是一個重要的主流,一直沒有中斷的主流,可是它的起點是從宋朝那里開始的。
我之所以把《蘇幕遮》和《漁家傲》放在一起,是希望大家看到我剛才講的宋代知識分子的分裂個性,那就是他作為將領(lǐng)的角色與他作為一個柔軟多情的男子的角色之間,竟然是這么不同,可是又可以合在一起。我剛才說分裂,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可以和解,如果可以和解,這個分裂反而是一個完美。就是人性當中有上朝時的你,還有一個下來游玩時的你,可以不一樣,如果一樣那就是可怕的事情了。我覺得宋朝在這方面是我特別希望談的,下面我們講到歐陽修、蘇軾、柳永時,我們更可以看到這種多重性。尤其是蘇軾,我覺得他是一個性格大分裂的人,從來沒有看到一個歷史上人格這么分裂的人。我們那么愛他,是因為他大分裂,因為他的身上什么都有,佛教的也有,儒家的也有,道家的也有。又是政治家,又是一個多情男子,他什么都有。不過在他身上你會發(fā)現(xiàn)不矛盾,他可以變來變?nèi)?,他可以上朝罵把王安石罵得狗血噴頭,下來的時候就跟他下棋,然后還說王荊公的詩寫得多好多好,這個當然是分裂,可是這種分裂真可愛,其實這反映了他看到了人的多重性,也尊重人的多重性,他看到了生命的豐富,也就不去阻礙生命里面任何特異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