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果在冰雪上玩,很容易發(fā)生摔傷、擦傷,如果長時間地玩堆雪人,還可能會凍傷。因此,父母可以給孩子穿上護膝、護肘,戴好圍巾、帽子,保護好身體的重要部位,還有控制游戲的時間,不要玩得太久。
方法15:嘗一嘗失敗的滋味
6歲的雯雯上幼兒園時一直是在媽媽工作的幼兒園,那里的老師和阿姨都是媽媽的同事,所以大家都特別照顧她。雯雯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夸獎,小朋友也都覺得雯雯的媽媽是老師,雯雯“很厲害”,因此雯雯一直有種優(yōu)越感。可是,當她結束幼兒園的生活進入學前班以后,不再得到“特殊照顧了”,得到的表揚似乎也比以前少了,感到失落的雯雯開始不喜歡學校了。有一天,因為她在課堂上和別人說話,老師就批評了她幾句,誰知她竟當場大哭了起來,而且鬧著不再上學了……
專家解析:
還有很多父母也這樣說:“我的孩子不能忍受失敗??吹剿榫w低落,我的心也特別難過。每當他在比賽處于劣勢的時候,他就會放棄比賽。如果是和家里人比賽,家里人就會故意輸給他,但是和別人比賽時,我該如何能讓他不難過呢?”
看來,孩子害怕的是失敗,而父母害怕的是孩子的難過。為了不讓孩子難過,父母就不讓孩子失敗,盡一切努力想要孩子勝利,哪怕是虛假的勝利,只有孩子不難過、不傷心、不被失敗所打擊就好。
難道不被失敗所打擊真的就一定好嗎?沒有經(jīng)歷過失敗的人是永遠不會品嘗到真正的成功的快樂的。而且世界上也沒有永遠不會失敗的人,失敗是人生必經(jīng)的體驗,這種體驗應該來得越早越好。當一個人小的時候,他所經(jīng)歷的失敗也是小的,他可以很快從難過中振作起來,并吸取經(jīng)驗壯大自己;當一個人大了以后,他所經(jīng)歷的失敗也會變大,如果沒有任何與失敗抗爭的經(jīng)驗,他很可能就會一下被擊倒,從此一蹶不振。
應對策略:
1.父母在和孩子比賽的時候,不要故意讓孩子贏,因為在真正的賽場上,沒有人會讓著他。如果你總是有意輸給孩子,就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個錯覺:他總是能贏。如果你時不時地打敗他,他就能在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中體驗失敗。
2.觀察孩子比賽失利后的言行,千萬不要說“輸?shù)舯荣惖氖潜康啊边@樣的話,這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3.不要干涉孩子的競爭,讓他體會失望的感覺。這會讓他知道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可以學著應對,父母要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失望的同情。
4.一定要傾聽孩子的訴說,認同他的感受,但不要幫他解決問題。
5.等孩子從失敗的情緒中平靜下來后,問他“比賽中什么能讓你感到快樂?對于能參與比賽,你怎么想?如果對方總是輸?shù)脑?,你認為他們對同你一起比賽會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