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為什么要有一種理想藏書(2)

理想藏書 作者:(法)皮埃爾·蓬塞納


我們的挑選局限于可以找到法語版本的書目。但是,作為補償,我們給非法蘭西的文學保留了一個很大的位子,如此,便有超過四分之三的保留書目是譯本了。然而,一些斷版的作品時不時地被提到,這或許——希望如此——能夠推動一下它們的再版??紤]到多方面之間的一種平衡,我們盡可能審慎地迫使自己遵守的另一個重要規(guī)則是:對于49種書中的每一種,一位作者只能被選擇一次,并且,被選中的這一本書就不能再被選入其他章節(jié)中。有異議嗎?

顯然。但是這種禁令卻有一個很大的好處,來迫使我們建立一個充滿“應和”(correspondances)——這個詞幾乎就跟在波德萊爾筆下的一樣——的理想藏書書目,將最不同的標準混雜在一起,施行一種整合,從各種文學文類到各種知識形式,中間還包括地理或是歷史。尤其是,我們不準備把有關(guān)作家的一系列參照作品排成一列,而不得不將一位作家的作品放在不同的視角來看。讓我們拿莎士比亞的例子來說:他的《哈姆雷特》出現(xiàn)在“戲劇”欄目中,《十四行詩》出現(xiàn)在“英國文學”欄目中。不錯,另外還有“神鬼魔怪作品”書架上的《仲夏夜之夢》,或者,“政治”書架上不那么被期待的《理查三世》,它和柏拉圖的《理想國》、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以及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排在一起。誰又能否認,莎士比亞是一位有其自己特色的非凡的觀察家、闡釋家,甚至還是縱論權(quán)勢的理論家呢?

《理想藏書》的雙重索引有助于,在所有情況下,每次都能找到作家和作品被歸到哪些相應的欄目中,它們在某處的缺席通常可以由它們在別處的在場得到解釋。此外,書中還有很多花邊材料——歷史日期、語錄、觀點和看法、參考書目、游戲——用于對我們的選擇作一些說明和補充。

至于選書這件事本身,除了一些無用的遁詞之外,我們又該如何證實呢?如果說,有些作品顯然是被強推給我們,那么,大多數(shù)入選作品則是依據(jù)我們的興趣判斷,而某些作品可能被明目張膽的偏見給排斥了。這都是無法爭辯的。我們只能說,兩年來,在這一計劃的工作中,我們隱約看到,孔子的一段教誨多少還具有現(xiàn)實意義: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以提問形式出現(xiàn)的最后一點懷疑:這本書,《理想藏書》,能否在某種理想藏書的書庫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說,它是不是就像一顆已離開大氣層的衛(wèi)星,卻繼續(xù)著與地球的交流活動?它是否已經(jīng)屬于另一個世界了呢?博爾赫斯也許會喜歡這個謎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