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者序(1)

理想藏書 作者:(法)皮埃爾·蓬塞納


《理想藏書》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呢?這一點,我在十多年前翻譯它的時候,就已寫過文章介紹了。

在當今的現(xiàn)代化發(fā)達社會中,一切文明皆與信息相關: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育,就連讀書,也需掌握信息。我們知道,一個人讀書的能力(主要指精力、理解力、時間)有限,就算他一星期讀一本,讀上60年也只能讀3 120本;如果每星期讀三本,那他也超不過10 000本這個量。然而,每年出版的新書就遠不止此數(shù),光在法國就有15 000種之多,全世界的出版量則無法計全了。一個讀者如何在書籍的汪洋大海中遨游覓食呢?

作為一個讀者,他首先遇著的問題就是:讀什么?選什么?從哪里開始?一句話,讀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這里我們姑且不論專業(yè)書籍,只論文學作品。讀文學作品也同樣需要選。選就是區(qū)分,區(qū)分曇花一現(xiàn)與流芳百世,區(qū)分炫目的浮華與內在的精華。每一個讀者限于自己的能力(知識面、精力、時間等),在選擇時往往需要聽取他人的意見,尤其是專家的意見,以減少盲目性、隨意性。

法國《讀書》雜志的專家們早已出來做了這樣一件替讀者選擇的事。

《讀書》雜志為幫助讀者選擇值得各人閱讀的書,并建立個人的藏書架,從1986年起陸續(xù)提出了一些專題的理想書目(即建議閱讀的書目或稱藏書書目)。

該雜志的編輯與記者通過調查研究,在一定范圍內征求專家、學者的意見后,擬

理想藏書6定了以文學作品為主的49個專題,每一專題推出49種圖書,并將49種書的書目分為三個等級,最基本也即最有代表意義的列入前10種;次等重要的列入前25種(含前10種),其余的列入前49種(含前25種)。

讀者可以根據(jù)各自的閱讀能力和購買能力決定各自的閱讀量和藏書量。有趣的是,書單在每一個專題中都故意為讀者留了一個空額——第50種,由讀者根據(jù)興趣愛好自行選定。

《讀書》雜志1987年一年期間介紹了12個專題的書目后,負責編選工作的皮埃爾?蓬塞納(Pierre Boncenne)等人又根據(jù)讀者的意見對書單作了適當補充、修改和調整,最終出版了《理想藏書》(La Bibliothèque idéale,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1988)。這本工具書除提供49個專題2 401篇書目之外,還對入選的每一部作品作了一個極其扼要的介紹,旨在向讀者傳達作品的基本信息:作者、書名、出版年代、出版社、重要性、特殊性、趣味性,等等。此外書尾還附有諾貝爾文學獎和法國五大文學獎(龔古爾獎、勒諾陀獎、費米娜獎、美第契獎、法蘭西學士院小說大獎)的小資料,以及《讀書》雜志1977—1987年評選的每年20本最佳圖書的書目。編者聲稱:在49個專題之外,讀者還可以按各自的專業(yè)或愛好自己建立第50個藏書架。這樣,在《理想藏書》提供的49×49=2 401種書的基礎上,讀者自己可以擴建為一個50×50=2 500種書的小小圖書館。

這49個專題可分兩大類。第一類是文學,它再分成幾小類:以大國文學分,有德語文學、英國(語)文學、西班牙文學、意大利文學等;以地區(qū)文學分,有美洲西班牙語文學、亞洲文學、中歐文學、北歐文學、東地中海及馬格里布文學等;以體裁分,有歷險小說、歷史小說、偵探小說、短篇小說、游記、科幻小說、日記、書信、戲劇、自傳回憶錄、少兒讀物等。再細的分類則有美國小說、法國小說、法國詩歌等。第二類是泛文化,我們可以看到音樂、藝術史、連環(huán)畫、歷史、戰(zhàn)爭、革命、哲學、政治、宗教、風俗、美食等專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