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書香世家之三沈二馬(1)

大師-大學 作者:劉克選


在中國近現(xiàn)代高教歷史上,由于各種原因,各高校教授關系頗為復雜。比如師傅徒弟共同任教的,有北大的陳介石與馬敘倫;也有父子先后在一校任教的,像清華的梁啟超與梁思成;師兄弟相互提攜,一起任教的也很多,如五四前后的章太炎門下弟子,在北大就有那么好幾位。至于兄弟同執(zhí)教鞭于一校的就更多了,前面說過的周樹人兄弟,讀者諸君已是知道的了,其實還有很著名的“三沈二馬”也是北大教授中有名的兄弟同校執(zhí)教。

“三沈”即有名的沈家三兄弟沈尹默、沈兼士、沈士遠?!岸R”即有名的馬家二兄弟,馬裕藻(幼漁)和馬衡(叔平)(有人曾嚴格計算1919年五四運動時的北大教師,此時馬衡尚未進北大,便拿馬夷初來充數(shù))。這些人都是飽學之士,在北京知識分子中間本來就有些名氣,加上又都在當時如日中天的北大任教,且都是浙江人,因而更有影響。

沈家兄弟中沈尹默進北大最早,所以資格老,實力大,但也并不守舊,而且很有改革思想。陳獨秀進北大任文科學長,少不了他的舉薦之功。他辦事沉著,多思慮,又很講究方法,因此雖凡事退后,實在都很起帶頭作用。1917年北大實行改革,也有他一份功勞。北大的朋友們送他一個綽號叫“鬼谷子”,他也欣然接受了,并不以為這名號有陰謀家的嫌疑。沈尹默是北大中國文學系教授,最初進校時想教小說,后來卻講起了歷史。他國文基礎好,詩文俱佳,古詩新詩都在行,被譽為國內(nèi)五四運動前作新體詩之第一人(國外第一為胡適)。因舊詩作得好,他被列為南社社員,但他卻極力否認,謂此乃柳亞子強拉,本人未曾同意。沈尹默能書,一度因求書者太多,無暇應付,蟄居上海錢須彌家借以躲避。他在書法理論上亦有造詣,曾有一妙喻:“書法雖無色,而有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钡畛鯐r,他的書法還曾得過陳獨秀的無情嘲笑。有人演繹說因此沈、陳有了矛盾,后來沈陰謀搞派系斗爭,從北大擠兌走了陳獨秀。這是沒有根據(jù)的。據(jù)沈尹默《書法漫談》一書所記,他“25歲左右回到杭州,遇見了一個姓陳的朋友,他第一面和我交談,開口便這樣說:‘我昨天在劉三那里,看見了你一首詩,詩很好,但是字其俗在骨?!页趼犃耍瑢嵲谟行┐潭?,繼而細想一想,他的話很有理由,我是受過了黃自元的毒,再沾染上一點仇老的習氣。那時,自己既不善于懸腕,又喜歡用長鋒羊毫,更顯得拖拖沓沓地不受看。陳姓朋友所說的是藥石之言,我非常感激他。就在那個時候,立志要改正以往的種種錯誤,先從執(zhí)筆改起,每天清早起來,就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肘腕并起地執(zhí)著筆,用方尺大的毛邊紙,臨寫漢碑,每紙寫一個大字,用淡墨寫,一張一張地丟在地上,寫完100張,下面的紙已經(jīng)干透了,再拿起來臨寫4個字,以后再隨便在這寫過的紙上練習行草,如是不間斷者兩年多?!?

第二“沈”是沈兼士,他是沈尹默的老弟,曾留學日本學物理學,但興趣卻在國學的“小學”,也在東京聽過章太炎講學,算是章門弟子。

本來沈尹默和沈兼士是同時去日本自費留學的,后因家境不好,沈尹默先回。國內(nèi)盛傳尹默也是太炎弟子,沈尹默也硬著頭皮,掛著太炎門生的招牌進了北大。沈兼士比沈尹默稍晚進的北大,后來結(jié)識史學家陳垣,二人相互提攜,成為國學研究的名流。沈兼士后來曾任北大研究所國學門主任。陳垣任輔仁大學校長后,沈兼士于是離開北大去輔仁任文學院長去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