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節(jié):如何迎春(1)

如何煮狼 作者:(美)M·F·K·費雪


如何迎春

嫩葉處處;

山杜鵑啼唱;

吾之初鰹!

--日本俳句

數(shù)百年以來,世人認(rèn)為魚理當(dāng)被食用。一是因為吃魚益智;二是因為魚容易消化;三是因為魚較不血腥,所以在為宗教信仰而守齋時,適合食用。除上述原因以外,漁產(chǎn)通常豐盛,而且往往很美味,也是理由之一,這一點始終不假,起碼在和平時期是如此。

然而,到了這會兒,世界各水域一片混亂,很不可靠,魚遂變成稀罕的食物。連海鷗都在挨餓,漁夫不是在打仗,就是在集中營里,過去"愛用熏鯡魚配茶"的那些人呢①……但愿他們能找到別的替代品,就算沒那么令人胃口大開,可也還算適當(dāng)?!参衣犝f,在漫長的戰(zhàn)爭(以及"和平")時期,英國魚攤上從鯨肉到新西蘭長貝等各式各樣異國水產(chǎn),都像是英國廚師不得不背負(fù)的沉重十字架?!?/p>

有不少海邊村莊,自古以來就以魚、面包和葡萄酒為主食,這雖然是項事實,卻有睿智的生化學(xué)家認(rèn)為,吃魚有害人體。這個看法較適合應(yīng)用于高度文明的餐飲,而不大適合簡樸的鄉(xiāng)村小菜;不過,有件事是放諸四海皆準(zhǔn)的,那就是,除非把魚冰起來,或者煙熏保存,否則魚肉就像禽肉,也極易腐壞。種種保存方法中,至少有一樣會使魚肉變得較不易消化,就好像母雞下的蛋,原本質(zhì)地敏感脆弱,煮熟了以后,在人的胃里卻比皮革還強韌。

戰(zhàn)爭當(dāng)前,我們所有配備有冷藏庫的貨輪,都去載運其他更攸關(guān)生死的貨品,這使海魚在中西部,變成像海豚蛋一樣稀罕,而湖魚則成了東西兩岸的兒童只能在歷史書中讀到的東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