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哭過的孩子也已經緩過來,馬老師又叫起其中的一二。
“我感覺我媽不容易。上次回家,我根本不應該為做家務的事情跟她吵架。這么大,還總是耍小孩子脾氣,我太不應該了。”
這個答案也不錯,馬玉繼續(xù)引導,精益求精:“想過怎樣讓父母放心嗎?”
女生沉吟片刻,結結巴巴地答道:“好好學習。”
不過也有一些學生,站起來還沒有小聲嘟囔幾句,就又一次泣不成聲。對這種情況,馬玉也表示理解。
班會到這里,馬老師開始轉移目標:“馮子青,你來說幾句。”
趙玉衡跟馮子青就隔著一個過道。對于這種從四七班就經常體驗的班會,他感到無奈。道理都說得明明白白,為什么還不罷休?別人談著感想,他心不在焉地東瞧西瞅。目之所及,表現(xiàn)得最不耐煩的就數(shù)馮子青。周六抱作業(yè)時,馬玉跟他談了幾句馮子青的情況。說這學生脾氣有些古怪,要他多注意動向?,F(xiàn)在,馬玉叫起馮子青,趙玉衡倒想看看,這倔小子怎樣過關。
“我?”馮子青極不情愿地站起來,向著胳膊肘擼擼袖子,撓撓頭,又把袖子擼了下來。
“有什么想法就大膽說。”馬玉的聲音中充滿著期待。
依然沒聲音。
“沒有關系,隨便說,沒什么標準答案?!?/p>
看到班主任對這個新學生如此循循善誘,前面的人都不禁回過頭打量。
一直低著頭的馮子青,感受到周圍氣氛的變化。一抬頭,好家伙!自己已經被期待、好奇以及看熱鬧的目光團在核心。馮子青只覺得一雙雙眼睛明晃晃的,哪里分得清是橄欖枝還是長矛大刀。對外部窺探的本能反抗,在與克制忍讓的斗爭中占住上風。
“我沒什么感受?!瘪T子青的聲音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