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晚明“松江畫派”大家董其昌(2)

美術的故事 作者:任道斌


董其昌在北京翰林院的時候,結交了一批老師和同學,他們都很有學問,是從全國各地來的優(yōu)秀知識分子。有一位來自蘇州的老師,他的家里收藏了很多字畫,董其昌就借這個機會看到很多古老的字畫。后來,他有一位翰林院的老師病死了,按照傳統(tǒng)是需要把老師的尸體運回老家的,這位老師家在福建,但當時沒有人愿意去,大家都說功課太忙,沒有時間去,董其昌就自告奮勇,一直把老師的棺材運回福建,沿途他看到不少美麗風景,如福建的武夷山,等等,回來的時候他又到了松江,在那里看了不少元朝的畫。通過這次行程,他眼界大開,多學了一些東西。后來他提出了一個美術理論,一直到現(xiàn)在,大家也覺得是非常有道理的,他認為要做畫家必須要有天分,如果父母的遺傳細胞里沒有藝術天分這個因子,當畫家就當不好了,而且只有天分而不努力還是不行的。這個努力就包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增加自己的學養(yǎng),這些都是董其昌非常強調的。董其昌一輩子到過很多地方,以今天的角度來看,可能不算什么,今天我們有了飛機,大家可以往世界各處跑,但以當時來說,卻是非常難得的,例如從松江到北京要經(jīng)過運河舟行,需時一個多月,甚至四五十天。另外,董其昌還提出畫家要“以古人為師,以天地為師”,使之成為心之中源,啟發(fā)靈感,這樣才能畫出美好的東西,就是說怎樣將自然界的東西跟自己的心結合起來,這是董其昌的體會,也是直到今天我們非常認同的有關畫畫的理論。

董其昌還有另一個美術理論也很有意思,由于他信奉佛教,佛教中有禪宗,而在禪宗里面又有南北二宗之分,所以他認為中國的畫也有南北兩派之分。佛教南宗講求聰明和頓悟,而北宗則講求工夫和修行。把這個分類套進畫史里,南宗畫畫喜以毛筆、水墨和宣紙把效果渲染出來;北宗畫畫講青綠顏色,而畫面又講求線條勾勒。董其昌認為南宗畫是文人畫,饒有趣味;北宗畫則比較細密和拘謹,很花工夫,畫起來很受拘束和不愉快。他自己本人喜歡南宗的畫。他還有一個繪畫理論,跟過去理論并不一樣,就是“以畫為娛,以畫養(yǎng)生”,他覺得畫畫是養(yǎng)生之道。試想想,身處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當官的可以做什么呢?董其昌其實是什么也不干,以畫畫養(yǎng)生。既然他認為畫畫是養(yǎng)生之道,總以自己的稱心為依歸,他畫的山水畫都是隨心所欲,不按照自然山水出發(fā),而根據(jù)內心山水的印象,愛怎樣畫就怎樣畫的。他曾經(jīng)說毛筆跟宣紙是最好的伙伴,他利用它們隨心所欲造山、造水、造山林和造瀑布。我也有很多畫畫和寫書法的朋友,他們到達某一境界以后,就能自得其樂,我想就是這個道理了。

董其昌的山水畫畫得比較奇特,他早期的山水畫是臨摹唐、五代、宋和元作品的,下面再作介紹。董其昌主張向古人學習,而當代的大畫家張大千也是如此說的,但張大千所學比董其昌更多更廣。董其昌后來的山水畫,無人景而有物景,山有濃淡之分,樹干畫得不交錯,就像小孩畫樹一樣,沒有達到立體的效果,這是董其昌山水畫的特色,非常天真和可愛,有點像兒童體。另外,他畫的山水畫有平崗和碎石頭,注意山的龍脈走勢,富有靜穆感,注重近景、中景和遠景的表現(xiàn),亦講求枯樹、繁樹、房子和流水各項形態(tài)的表現(xiàn)。這些都為后人學習模仿,成為典范,如王原祁的畫就受到董其昌的影響。另外,董其昌畫的山川(圖3),筆墨奇怪,我剛才說過他畫的山水畫是他自己心里面想出來的印象,在自然界并不一定存在的,在很多畫中,山的走勢就跟自然界的不一定一樣。他喜歡以家鄉(xiāng)的山水為題材,并且認為家鄉(xiāng)的山水是最美的。他到過湖北的赤壁,認為那里反而不及自己家鄉(xiāng)松江的赤壁。我到過他家鄉(xiāng)的赤壁,發(fā)覺并沒有什么特別,我想可能是我的眼光不成,他的眼光比較好,抑或是凡大畫家都能從平凡中尋得到美,而我們就發(fā)現(xiàn)不了?后來我又到了湖北的真赤壁與假赤壁,皆十分壯觀,“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實在比他家鄉(xiāng)的赤壁好得多了。從他的畫中,我們看到他所繪的赤壁圖如何恢宏偉大,但一到其地看到實景,便會發(fā)覺不外是亂石一堆。我想董其昌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只是在生活中尋開心,自娛而已,并不太認真拘謹。我覺得他這種畫畫心態(tài)非常好,對我的啟發(fā)也很大,人生在世非常短促,實在不應該為柴米油鹽、工資、房子和子女等各種事情煩惱,我們應該尋覓開心,躲避煩惱。雖然董其昌畫的山水都是奇奇怪怪的,山的脈絡就如旋轉中的波浪,有時候覺得他畫得不美,可是在畫的過程中,他卻是非常愉快的。他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種屬于自己的審美觀和繪畫方式,自找樂趣。

董其昌的畫有很多種類型,一種是簡體,即是用很少的線條和筆墨畫畫,表達一種淡雅、空曠、活潑和幽靜的意境,這類畫看上去或是掛在家中,會自然予人安靜之感,使人心境諧和。另外,還有繁體,可能他覺得繪畫只是一種游戲,所以不會畫得很繁復,繁體只是相對簡體來說比較繁復一點而已,而在繁體中他總是表現(xiàn)出一種幽靜深遠的隱居意味,讓人看了火氣也消散了。正如我們看了弘一法師的字一樣,虛和蕭散,心境也會很快平靜下來,拋棄煩惱。此外,董其昌還有一些上顏色的畫,這類畫纖塵不染;有些畫畫的是秋高氣爽的景色,清曠明麗,助人修心養(yǎng)性。他還有一類畫,是模仿宋朝畫家米芾的作品,米芾也視畫畫為一種游戲,如董其昌仿他的《云山圖》,就是利用墨點一點點把山水云霧畫出來的,這跟傳統(tǒng)按照自然山水線條的畫法不一樣。這類畫可以說是仿古畫,董其昌常說自己某些畫是仿某古人的山水畫,但實際上你拿原作來對比一下,便會發(fā)現(xiàn)是不一樣的,他是仿古變古,借助古人的名聲來提高自己的名聲。董其昌是一個非常幽默有趣的人,他在當時繪畫界的名聲很大,社會上廣泛流傳著他的假畫。當人家問他哪一幅不是他畫而是人家臨摹的時候,他總是非常幽默地說,這不是問題,他們要模仿就讓他們模仿吧,有飯是大家一起吃嘛。就像我們內地有一位很出名的書法家,他叫啟功,人家拿了大批的書法給他鑒證,問他哪些書法是他寫的,哪些是人家模仿的?啟功就說,寫得好的都不是他寫的,寫得差的都是他寫的。他就是不跟別人計較,是一個非常豁達的人;董其昌也一樣,非?;磉_。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