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節(jié):名家十五講(3)

北京大學愛心講堂十年精華:從心開始 作者:美妙


從心開始:北京大學愛心講堂十年精華 的后代”?!白鹬刈嫦取本褪菍﹂L輩要尊敬,“培育優(yōu)秀的后代”就是對子 孫要教育。“尊敬”是基于“愛”,因此我們常說要“孝敬父母”。故《孝 經(jīng)注疏》里說:“先愛后敬”、“愛之于敬,俱出于心”。雖然“愛”和 “敬”都發(fā)自內(nèi)心,但“愛”是“敬”的前提。“家庭”對子孫的“教育” 是一種責任倫理(當然不僅限于是家庭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所以 《孝經(jīng)注疏·序》里說:“夫子談經(jīng),志取垂訓?!笨鬃诱f《孝經(jīng)》的目的 在于給后人以教訓,因此基于“仁愛”的“孝”必須負有對后代培養(yǎng)的責 任。所以《禮記·學記》中說:“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因 此,對長輩的愛敬,對子孫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內(nèi)在本心的“仁愛”。

由此可以說,儒家的家庭倫理是基于孔子的“仁學”,以“愛人”為 核心,“孝”的本質(zhì)屬性是“仁愛”,其他附加于“孝”的內(nèi)容,則可以隨 著社會的變化而可變化。所以,“仁愛”對于人類社會具有“普世價值”的 意義。如果我們從孔子“仁學”的角度來解說“孝道”,那么也可以說, “孝”作為家庭倫理也具有某種“普世價值”的意義。就這個意義上說,儒 家“孝”的理念對建設“和諧家庭”以至“和諧社會”都是有意義的。

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的重建與回歸

郭齊家

郭齊家,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中國教育思想史》《中國 古代考試制度》《中國古代教育家》和《中國古代學校和書院》等。主編:《中外教育名著評 介》《中國小學各科教學史叢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全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教育 法實務全書》《中國教育史研究·宋元分卷》等。

2008年6月,國際儒聯(lián)葉選平會長在廣州主持召開了“第二次儒學普及 工作座談會”,在會中他說道:“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提出要‘弘揚中華文 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構(gòu)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從根 本看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首要是如何‘齊家’?!R家’就要有 家道、家風、家學和家業(yè)。我們只有從自己做起,努力恢復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將家的理念重新定義,用道義重建我們的家園,讓新‘家’成為我們一生的 依靠和為之奮斗的目標。以這樣的原點擴大到社會,乃至于世界,這樣恢復 中國‘家’的精神和功能,世界和平才真正有可能達到。”

當今世界,除面臨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失衡、資源枯竭、財富浪費等外部危 機外,還面臨著深重的人性異化、精神下陷、意義喪失、生命迷茫的內(nèi)部危 機??茖W累積的成果愈多,人心愈向外貪婪奔馳;工具理性和技術(shù)統(tǒng)治愈強 大壓抑,生命意義及精神自由的空間愈狹小。在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優(yōu)秀文化 急劇萎縮,人在精神麻痹中被“物化”、“異化”!

從心開始:北京大學愛心講堂十年精華 早在1995年3月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趙樸初、葉至善、冰心、曹禺、 啟功、張志公、夏衍、陳荒煤、吳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他 們在016號正式提案《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吁》里,以焦急迫切的文 字,為我們敲響了傳統(tǒng)文化正處于存亡絕續(xù)關(guān)鍵時刻的警鐘:“我們文化之 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連續(xù)性,形成一條從未枯竭、從未中斷 的長河。但時至今日,這條長河卻在某些方面面臨中斷的危險?!薄懊褡逦?化是我們的民族智慧、民族心靈的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發(fā)展的根基, 也是幾千年來維護我民族屢經(jīng)重大災難而始終不解體的堅強紐帶。如果不及 時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遺產(chǎn)在下一代消失,我們將成為歷史的罪人、民族的 罪人?!?/p>

一個民族的歷史和體現(xiàn)民族精神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優(yōu)良傳統(tǒng)道德應視為 治國者的教材,因為它直接關(guān)系到天下興亡、民族存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