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哲學知識(3)

開心學國學(青少版) 作者:王平芳


答 案

1.B

知識點:這句話出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指的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指的是坤卦。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yīng)于此,君子應(yīng)剛毅堅卓,發(fā)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yīng)增厚美德,容載萬物。所以,君子應(yīng)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2.D

知識點:《中庸》是儒家經(jīng)典《禮記》中的一篇,出自于孔子的孫子子思,重點闡發(fā)孔子的中庸思想??鬃釉凇墩撜Z》中曾經(jīng)提到過:中庸作為一種道德,那是最高的境界!所以他自己一生都在努力地實踐著中庸之道。他的孫子子思發(fā)揮了孔子的思想,作了《中庸》一書。

3.A、D

知識點:《禮記》一書的編訂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xù),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cè)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4.D

知識點:“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是墨子的思想。《老子》一書之中含有大量的民本思想,老子曾經(jīng)說過:“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彼J為顯貴以低賤為根基,高以下為基礎(chǔ)。這是在提醒統(tǒng)治者,如果沒有老百姓作為根本和基礎(chǔ),就沒有他們的高貴。因此要關(guān)心愛護老百姓,這是一種可貴的民本思想。

5.A、B、C

知識點:《儀禮》是中國古代記載典禮儀節(jié)的書。簡稱《禮》,亦稱《禮經(jīng)》、《士禮》?!薄秲x禮》文字艱澀,內(nèi)容枯燥,治史者對它望而生畏。但本書是“三禮”中成書較早的一部,據(jù)考古材料及古文獻所知,商、周統(tǒng)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禮,其儀節(jié)日益繁縟復(fù)雜,非有專門職業(yè)訓練并經(jīng)常排練演習者不能經(jīng)辦這些典禮。

6.A

知識點:據(jù)說,西漢的景帝、武帝之際,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征得一批古書,其中一部名為《周官》。原書當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冬官篇已亡,漢儒取性質(zhì)與之相似的《考工記》補其缺。王莽時,因劉歆奏請,《周官》被列入學官,并更名為《周禮》。

7.C

知識點:《禮記》是一部儒家經(jīng)典,它在經(jīng)學中的地位早有定論。基本內(nèi)容也都是對先秦古制的追記,書中包含了古代禮制和當時社會生活情景的內(nèi)容;另外從治國方略至家庭準則,在《禮記》中都有專門篇章論述?!抖Y記》還結(jié)集了如《中庸》、《大學》、《禮運》等蘊含深邃思想內(nèi)容的學術(shù)論文,它們是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上的名作,影響極其深遠,是了解儒家禮學思想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8.A、D.

知識點:關(guān)于“無為”,老子這樣論述道:“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知者不敢為,則無不治。”關(guān)于“善為下”,老子這樣論述道:“古之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p>

9.C

知識點:孟子在這里強調(diào)有利于作戰(zhàn)的氣候條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

10.B

知識點:老子最早提出了體用的關(guān)系,認為萬物有形象的地方是體,無形象的地方則是用,叫做“有之以為體,無之以為用”。比如說一個容器是體,空的地方則能盛物,便是它的用處。

11.A、D

知識點:《大學》和《中庸》、《學記》3篇分別載有許多合理的經(jīng)濟思想和教育思想。《大學》和《中庸》原屬《禮記》的兩篇,南宋時期,理學家朱熹將二篇單獨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合稱“四書”。

12.C

知識點:五行相克的規(guī)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克含義是:因為天地之性,眾勝寡,故水勝火;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

13.A、B、C

知識點:孔子主張“仁”,這既是他的政治思想,同時也是其哲學思想??鬃釉唬骸叭收撸瑦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笨鬃又匾暼耍h離鬼與神。高揚人的地位,關(guān)注人的精神,不講天帝與天命,仁的內(nèi)涵是人本。仁是認識事物的根據(jù),也是判斷是非的標準。

14.A、B、C

知識點:《尚書》所錄,為虞、夏、商、周各代典、謨、訓、誥、誓、命等文獻。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獻是據(jù)傳聞而寫成,不盡可靠。“典”是重要史實或?qū)n}史實的記載;“謨”是記錄君臣謀略的;“訓”是臣開導君主的話;“誥”是勉勵的文告;“誓”是君主訓誡士眾的誓詞;“命”是君主的命令。

15.C

知識點:《公羊傳》并非是公羊子的個人傳記,而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迄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jīng)。

16.B

知識點:其中“爾”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時代官方規(guī)定的規(guī)范語言?!盃栄拧本褪鞘拐Z言接近于官方規(guī)定的語言?!稜栄拧肥呛蟠甲C古代詞語的一部著作?!稜栄拧繁徽J為是中國訓詁學的開山之作,在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方言學、古文字學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稜栄拧肥俏覈谝徊堪戳x類編排的綜合性辭書,是疏通包括五經(jīng)在內(nèi)的上古文獻中詞語古文的重要工具書。

17.A

知識點:莊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后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庖丁,指廚工;解,指肢解分割。“皰丁解?!北扔鹘?jīng)過反復(fù)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做事得心應(yīng)手,運用自如。

18.A、D、E

知識點:老子的價值觀由“無”、“道”、“德”三者所構(gòu)成。老子言“無”,曾經(jīng)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也就是說天下的萬事萬物都存在于客觀的宇宙中,而在宇宙尚未形成時,萬物也不存在。老子言“道”,曾經(jīng)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認為“道”是宇宙本體,先于天地,是萬物生長之根源,所以他又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言“德”,認為“德”是“道”的一種體現(xiàn),而“德”應(yīng)服從于“道”,所謂“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19.B

知識點:《列子》一書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黃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fā)人深思?!读凶印防锩娴南惹卦⒀怨适潞蜕裨拏髡f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學射》、《紀昌學射》和《薛譚學謳》三個故事分別告訴人們在學習方面的道理。

20.D

知識點:《呂氏春秋》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它是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司馬遷稱它“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

21.B

知識點:作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典范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后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顏之推并無赫赫之功,也未列顯官之位,卻因一部《顏氏家訓》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見其家訓的影響深遠。被陳振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xiàn)在該書“質(zhì)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以及“兼論字畫音訓,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nèi)容方面,而且還表現(xiàn)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xiàn)世精神上。因此,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

22.D

知識點:漢武帝設(shè)五經(jīng)博士,教授弟子,從此博士成為專門傳授儒家經(jīng)學的學官。漢初,《易》、《書》、《詩》、《禮》、《春秋》每經(jīng)只有一家,每經(jīng)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稱五經(jīng)博士。到西漢末年,研究五經(jīng)的學者逐漸增至十四家,所以也稱五經(jīng)十四博士。

23.B

知識點: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直被奉為“圣人”、“素王”,備受推崇?!凹核挥?,勿施于人”,就是說自己不喜歡的事,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孔子告訴人的,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要求人做到的,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待人處事的原則。

24.A、C、D

知識點:傳說在遠古時代,伏羲據(jù)河圖、洛書畫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北),又根據(jù)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辭和爻辭?!兑讉鳌肥谴呵飼r期的孔子所作。

25.A

知識點: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就是“小國寡民”。當然,“小國寡民”并不是要退回到原始社會,它通過理想化的形式,表達了老子的社會改造構(gòu)想,“小國寡民”是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26.B

知識點: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不善言談,而善于著述。與李斯同是荀卿的學生?!俄n非子》是韓非的著作?!俄n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shù)、勢相結(jié)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

27.C

知識點:《易經(jīng)》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jīng)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jié)晶,被譽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shù)。

28.A、C

知識點:老子是第一個將“道”作為哲學思想來研究的,其代表作是《道德經(jīng)》;除了老子外,莊子也對“道”作了很多研究,其中《南華經(jīng)》將“道”描述得頗富浪漫主義色彩,莊子的“道”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

29.D

知識點:《易經(jīng)》深奧難懂,并不容易掌握?!兑住诽峁┑念A(yù)測方法基本原理是:象數(shù)算卜。象:現(xiàn)象;數(shù):數(shù)據(jù),數(shù)字;算:計算;卜:預(yù)測。連起來說,就是象、數(shù)、算、卜。意思是根據(jù)事物實際現(xiàn)象特征,分析提取數(shù)據(jù),把自己和前人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成規(guī)律,利用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最后總結(jié)分析,作出預(yù)測。

30.E

知識點:《易經(jīng)》包括《經(jīng)》和《傳》兩大部分,《經(jīng)》分為《上經(jīng)》和《下經(jīng)》。《上經(jīng)》三十卦,《下經(jīng)》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辭》上下篇、《說掛》、《雜掛》和《序掛》。古人把這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于“經(jīng)”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jīng)”的內(nèi)容的。

31.A、C、E

知識點:老子這句話的完整表達是:“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彼J為只有仁慈、儉樸、謙讓不爭的人,才能具備道德勇氣,進而博施于人,受人尊敬擁護而成大器。

32.A

知識點:《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nèi)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fù)雜些,應(yīng)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內(nèi)篇最集中表現(xiàn)莊子哲學的是《齊物論》、《逍遙游》、《大宗師》等。

33.B、C、D

知識點:《春秋公羊傳》是《公羊傳》的別稱。后世注釋《公羊傳》的注釋書籍主要有東漢何休所撰的《春秋公羊解詁》、唐朝徐彥所作的《公羊傳疏》、清朝陳立所撰的《公羊義疏》。

34.D

知識點:《春秋谷梁》是《榖梁傳》的另一個名稱?!稑b梁傳》亦稱《春秋榖梁傳》、《谷梁春秋》,為儒家經(jīng)典之一。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體裁與《公羊傳》相似。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晉人范寧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唐朝楊士勛作《春秋榖梁傳疏》,清朝鐘文烝所撰《谷梁補注》為清代學者注解《榖梁傳》的較好注本。

35.C

南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當時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并匯集起作為一套經(jīng)書刊刻問世。

36.A

知識點:在先秦文獻中,宋钘又被稱做 宋子、宋脛、宋榮等。宋钘既吸收和發(fā)揮了墨家的思想“反對戰(zhàn)爭,以天下為大利”,又接納了道家的學說,宋钘主張以“寬”、“恕”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總原則,“設(shè)不爭斗,取不隨仇”。認為人類的本性就是欲寡而不欲多,這體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家思想博采眾說的特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